染井吉野樱

✍ dations ◷ 2025-05-11 14:27:27 #李属,樱花,日本植物

染井吉野樱(学名: × 'Somei-yoshino'),又名东京樱花、日本樱花,是一种樱花的园艺品种,为蔷薇科樱属的植物,产于日本以及移植于中国的北京、南昌、西安、青岛、南京等地。

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初期,由江户染井村(今日本东京都丰岛区)的植木造园师经由人工育种而成,随后以奈良县中部的日本赏樱圣地吉野山为名。一般认为可能是由大岛樱()和江户彼岸樱( f. )杂交的结果。但也有学者根据遗传分析的结果,认为染井吉野樱是由大岛樱和小松乙女樱杂交产生。

染井吉野樱是一种高度约5至12米的落叶树。花朵有五枚花瓣,花色在花朵刚绽放时是淡红色,而在完全绽放时会逐渐转白。因为是人工育种,它无法自然结果繁衍,只能以插枝移植,但也保持所有吉野樱花瓣的形状与色泽相同,其花期也相同,可以同时绽放与凋谢。在日本的关东地区的花期大约是三月底到四月上旬。由于在日本全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每年三月日本民间所发表的樱前线预报,也多是采用本种作为基准。

染井吉野樱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在全世界的温带地区都被广为栽种。染井吉野樱在1902年被引进到北美洲及欧洲,在华盛顿特区等地都有着广泛的种植。

韩国济州岛和全罗南道南部有一种野生的济州樱(王樱),形态上和染井吉野有些相似。如今一些韩国人仅认为染井吉野起源于韩国。

1908年,法国传教士塔克特在韩国济州岛发现了它。1912年,德国植物学家科恩给它取名为 Prunus yedoensis var. nudiflora。从那时起人们就误称染井吉野在济州岛有野生品种。

1932年,日本植物学家小泉源一提出染井吉野可能源自王樱的假说。

1962年,竹中洋通过形态学研究排除了染井吉野起源于韩国的可能性。

2007年,对日本吉野樱和韩国王樱进行的一项分子研究的结论是,它们属于不同的品系,没有亲缘关系。

相关

  • 色萨·米尔斯坦色萨·米尔斯坦(英语:César Milstein,1927年10月8日-2002年3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兰卡港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84年与尼尔斯·杰尼及乔治斯·克勒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 Amadori重排反应阿马道里重排(英语:Amadori rearrangement)为N-取代的醛糖胺转变成1-氨基-1-去氧-2-酮糖的同分异构反应。见于糖类与氨基间的美拉德反应、糖类与苯肼的反应以及蝶啶的生物合成
  • 骈文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对仗构成,故又称四六文、骈俪或骈体。具骈文特点而押韵者称骈赋。骈文在文学界上长期为广泛研究,然其因为文
  • 原颚龟原颚龟(学名:Proganochelys quenstedti)是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陆生乌龟,可追溯到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原颚龟生活在三叠纪的劳亚大陆,被发现于德国、格陵兰以及泰国
  • 夏元瑮夏元瑮(1884年-1944年),字浮筠。为理论物理学家兼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 。今文学派学者夏曾佑之子,其弟为动物学家兼作家夏元瑜。南洋公学毕业,1909年又赴德国柏林大
  • 亚伯拉罕·克拉克亚伯拉罕·克拉克(Abraham Clark;1725年2月15日-1794年9月15日),出生于新泽西州伊丽莎白敦,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众议员(1791年-1794年)。
  • Cell (微处理器)Cell微处理器架构(Cell Broadband Engine Architecture,通常简称Cell BE或CBEA)由索尼、索尼电脑娱乐、东芝、国际商业机器(IBM)公司联合开发。它是以RISC指令体系的Power架构为
  •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tetramethylenedisulfotetramine,TETS),俗称毒鼠强,纯品为白色轻质粉末,无嗅,经乙酸重结晶后呈立方晶体状。溶于苯,微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乙酸和丙酮,难溶于乙醇,
  •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英语:China Import and Export Complex),简称广交会展馆(Canton Fair Complex),又名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会展中心,位于中国广州
  • 锅巴锅巴又可称作米锅巴,粤语又叫做饭焦,锅底饭(枪底饭、铛底焦饭),是炊饭时黏在锅底的焦层,一种小吃。通常由大米、黄豆、小米等谷物制成,口感略为松脆、有些许焦味。是中国北方地区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