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

✍ dations ◷ 2025-11-20 11:52:33 #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砚,广东文化,肇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四大名砚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端砚以石色青紫带圆形青绿色石眼的为最上。肇庆七星岩出产纯白色的白砚,滑如玉,磨墨无声,也是上品。上好的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干。宋代皇帝多次颁布不准广东官员擅自带端砚进京的诏谕,可见其老坑名品珍贵为世罕有。

端砚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唐代中叶开始注重花纹雕刻,从文房工具走向工艺品。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有多个原石坑,著名的有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宋朝把端砚列为“贡品”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现存于肇庆市端茗砚雕工艺厂内《端溪九龙砚》,其长为4.6米,宽3.15米,厚0.45米,重达13.8吨。

端砚石质坚实,研墨时墨水不会发滞,发墨快而且不会干得太快。

端砚的原石并不抗震,所以不能用机械只能手工开采。不同地方的不同矿坑矿石质量都不一样,有时候整片石块都不能用。采石工必须根据经验顺着石头的生成方向开采。

开采出来的原石并非全都可以做砚,要经过筛选分级,将有瑕疵、裂痕等问题的石块剔除,留下下“石肉”也就是可以用于下一步加工的石块。

先设计好将要雕刻的构图,然后雕刻工会根据大概形状做成“砚璞”,就是将将要做的砚的大概形状勾勒出来。再用刀仔细雕刻至完成。雕刻刀法有深刀(高深雕)、浅刀(低浮雕)雕刻、细刻、线刻、通雕(镂空)。

做好的砚还要配上盒子。好的盒子除了保护砚,其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好的盒子甚至使用紫檀、酸枝、楠木等名贵木材。端砚盒底部都有"四脚",杂形和天然砚盒的"脚"叫做"豹脚"。

磨光这个工序一般在配盒以后,目的是对完工的端砚进行最后的修整。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简单地去除一些凿口和刀路;然后用滑石和水磨砂纸反复磨滑,最后用墨水泡一到两天。

磨墨用凉水,不能用开水,也不能用茶水或酒水。砚用完后必须将砚洗净,晾干。

由于开采缺乏管理,端砚所用石材在肇庆附近的矿坑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端砚 | 歙砚 | 洮砚 | 澄泥砚

相关

  • 研钵研钵和研杵是一套工具,研钵是一种内壁粗糙的圆形容器,有不同口径大小的型号。用于食物调理及化学实验。研钵和研杵有木、竹、陶瓷、石等材质,实验室使用的研钵和研杵一般为陶瓷
  • 克拉莫-克若尼关系式克喇末-克勒尼希关系式(英语:Kramers–Kronig relations)是数学上连系复面上半可析函数实数部和虚数部的公式。此关系式常用于物理系统的线性反应函数。物理上因果关系(系统反应
  • 毛科毛科可能指:
  • 代谢型麸胺酸受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英语: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简称mGluR),属于谷氨酸受体的一种类型(另一类为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可借由间接代谢过程进行激活。该受体是GPCR家族C组的成
  • 海鬣蜥海鬣蜥(学名:Amblyrhynchus cristatus),又名加拉帕戈斯海鬣蜥或钝鼻蜥,是仅出没在科隆群岛的鬣蜥科物种,独有在海中生活及觅食的能力。它们分布在群岛的所有岛屿上。它们主要栖息
  • 苍南蛮话蛮讲,又称蛮话或蛮讲话,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南部和东南部一带的一种方言,分为两支:一支为泰顺蛮讲,使用者居住在泰顺县;另一支为苍南蛮话,使用者居住在苍南县东北部沿海一带。泰顺蛮
  • 美洲战争列表包括:北美、南美和中美
  • 沙山沙山庄为台湾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中州北斗郡。今彰化县芳苑乡。原属沙山庄辖域内分为沙山、顶廍子、新街、后寮、埤脚、沟子墘、路上厝、王功、汉宝园、草湖
  • 冤狱冤狱(Miscarriage of justice),或称司法误判、审判不公或冤假错案。当被认为是嫌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犯下被指控的罪行,可是在司法判决中予以定罪与刑罚。有时候当冤狱的判决被推
  • 以利亚·穆罕默德以利亚·穆罕默德(英语:Elijah Muhammad,原名Elijah Robert Poole,1897年10月7日-1975年2月25日)是非裔美国人的伊斯兰教领袖,自1934年起担任伊斯兰民族领导人直至1975年去世。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