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球上海洋的起源
✍ dations ◷ 2025-07-17 02:30:37 #地球上海洋的起源
地球上水的来源,或者说地球上的液态水明显比太阳系其他类地行星多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过去45亿年来,水如何在地球表面不断积累并形成大洋,存在着许多假设。对锆石的一项研究发现,液态水早在地球形成后不久,距今44.04±0.08亿年前便已经存在。微行星足够大时会由于铝-26的衰变而升温,进而可能导致水上升至其表面。最近研究显示,灶神星的钙长辉长无粒陨石证明,地球早在形成之初,就已有类似现在氘氢比的水。岩石中的水合矿物不断脱水,可能是地球上部分水的来源之一。彗星、海王星外天体或主小行星带外的富水流星体(原行星)与地球相撞时可能带来水。有研究表明,地球海洋水中氢的同位素氘和氕的比与富碳球粒陨石杂质中二者的比例类似,而先前测量彗星和海王星外天体所得数值与地球海洋水的相似程度并不高,因此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小行星。此外,地球上曾发现过45亿年前含有液态水的陨石,以及多种不含氘的有机化合物,这两点均支持上述观点。此外,地球上的水不可能只来源于彗星,因为测量表明哈雷彗星、百武二号彗星、海尔-博普彗星和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氘氕比约为地球海洋水的两倍。但目前尚不清楚柯伊伯带其它彗星的比值是否与此相同。据天文学家亚历山德罗·莫比德利(意大利语:Alessandro Morbidelli)所说,富碳球粒陨石中的水与地球海洋水具有相似的氘氕比,因此地球上的水主要由主小行星带外部形成的原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地球形成至今,海洋水的氘氕比可能已有显著增加,与地球早期演化过程中可能即已存在大量水的观点一致。阿波罗15号和17号带回地球的月球样品中的氘氢比与碳质球粒陨石的比值一致,也与地球水的比值近似。这些发现表明地球和月球水的来源相同,有如下假说:木星迁移到太阳系内,进而扰乱了富水碳质球粒陨石的原有轨道,因此,有些天体可能向内迁移,成为形成地球及其临近星体的部分原材料。形成地球的物质中可能曾存在大量水。地球质量较小时,水分子容易克服地球的重力,氢和氦可能不断从大气中逸出,于是如今,地球大气中缺乏稀有气体。据推测,早期地球有些部分被形成月球的大碰撞破坏,可能导致了大范围的物质熔化。现今物质成分表明熔化并不完全,要熔化巨大的岩体并不简单。然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物质被蒸发,在早期地球周围形成了一种“岩石蒸汽”大气层。经过两千年后,岩石蒸气凝结,但热的挥发物仍保持气态,很可能导致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混有氢气和水蒸气。尽管地表温度高达230 °C(446 °F),但地球上仍然存在着液态的大洋,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随着地球不断冷却,海水溶解了大气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但由于新的地表和地幔循环的出现,二氧化碳水平剧烈震荡。
相关
- 喷昔洛韦喷昔洛韦(Penciclovir)是鸟嘌呤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 用于治疗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具有毒性低,病毒敏感性高等特点。喷昔洛韦口服吸收低,常用于局部给药。 泛昔洛韦是喷昔洛韦的前
- 产褥热产褥热(puerperal fever)也称为产后感染(postpartum infections)、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s)或产褥期发热,是在分娩、流产或是堕胎后,产道的细菌性感染。其症状一般会包括发烧
- 天体粒子粒子天体物理学(英语:Particle astrophysics)或天体粒子物理学(英语:Astroparticle physics),是粒子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基本粒子的天文学的起源及其与有关的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
- FtsZFtsZ是一种由细菌ftsZ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组装在接下来会发生细胞分裂,形成隔板的Z-环上,同时该蛋白也是真核生物微管蛋白在原核生物中的同源物。FtsZ以“长丝的温度敏感突变体Z
- 比萨拉比亚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语:Basarabia;乌克兰语:Бесарабія;俄语:Бессарабия;保加利亚语:Бесарабия;土耳其语:Besarabya)是指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多瑙河和黑海
- 程国栋程国栋(1943年7月11日-),上海人,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于1960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系。1965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从事研究工
- 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英语: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缩写:EAST),原名HT-7U,又被称为“人造太阳”、东方超环,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中国
- 小蔓长春花小蔓长春花(学名:Vinca minor)是夹竹桃科蔓长春花属的植物。分布在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鼹形鼠亚科Nannospalax Plamer, 1903鼹形鼠亚科(Spalacinae),哺乳纲、啮齿目、鼹形鼠科的一亚科,而与鼹形鼠亚科(白小鼹形鼠)同科的动物尚有鼹形鼠属(大鼹形鼠)、鳞尾松鼠科、茎鼠属(短尾茎鼠)等
- 2004 XR190425–850 km (albedo 0.16-0.04) 335–530 km (albedo 0.25-0.10)2004 XR190(也可以写成2004 XR190)是一颗位于离散盘的外海王星天体。它是由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家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