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底扩张
✍ dations ◷ 2025-10-11 23:09:16 #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出的进阶地球地质活动学说。在各大洋的中央有一带状分布的中洋脊,这些带中洋脊是下方地幔软流层的出口。不断涌出的熔岩自中洋脊流出,冷却而成为刚性强的大洋地壳。大洋地壳不断的受到新由中洋脊涌出的熔岩所推挤而向两旁移动,使海面积扩大,同时大陆地壳受到推挤而分离。导致海底扩张的原因是海水不平衡的压力导致的板块漂移。地球上大约3/4的表面由海洋覆盖,海水的总量巨大,对海底以及周围陆地的压力也十分巨大。由于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和不同区域海水温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海水对不同板块的压力是不平衡的,这就使得板块发生漂移,同时也就产生了海洋带状岭。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地球两极冰川的溶化,海水总量的增加,海水对板块漂移的作用将增大,即大陆漂移的速度将增大,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地震和火山喷发增多。1960年时哈里·哈蒙德·赫斯在美国海军研究署(英语:Office of Naval Research)提出地球的地壳自长度极长且有火山活动的中洋脊向两侧横向移动。赫斯直到布鲁斯·希森(英语:Bruce C. Heezen)(1953年,拉蒙特-多赫提地球观测所(英语: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发现了沿着大西洋洋中脊的全球性大裂谷(英语:Rift)以后才得以了解他所探测北太平洋海床的状况。相关内容之后被命名为“海底扩张学说”,并且该学说使先前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在当时几乎被忽略)科学基础更加稳固。这项发现促成了地球科学革命性的发展。赫斯的报告于1962年以标题《History of Ocean Basins》 正式出版,并且在当时是固体地球物理学界最常被引用的单一论文。赫斯也致力于其他方面的地球科学研究,包含莫霍计划(1957年至1966年)的可行性与深海钻探计划技术研究。
相关
- 酮康唑酮康唑(英语:Ketoconazole)又称里素劳、康特、酶康灵、尼唑拉、酮基咪唑等,化学名称为1-乙酰基-4-〔4-〔2-(2,4-二氯苯基)-2(1H-咪唑-1-甲基)-1,3-二氧戊环-4-甲氧基〕苯基〕-哌嗪,CAS
- 踝在解剖学上,脚踝(拼音:jiǎo huái),或称踝关节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组成包括7块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
- 苏门达腊猩猩 (iP. abelii)苏门达腊猩猩(学名:Pongo abelii)是更为稀有且体型较小的红猩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是当地的特有种。雄性苏门达腊猩猩可以长到4.6呎高及200磅重;雌性的体型更小,平均只有
- 寒武纪寒武纪(Cambrian,符号Ꞓ)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约541百万年前—485.4百万年前。其名称来自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罗马名称“Cambria”,该地的寒武纪地层被最早研究。中文名称
- 总门/超门门(英文:Phylum),动物界的门(植物界的门(英语:Division (biology))为Division)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界和纲之间,有时在门下也分亚门。目前动物界拥有35个门,植物界则拥有16个门。真
- 破伤风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学名:Clostridium tetani)是一种梭菌属的杆状专性厌氧菌,外观类似网球拍和鸡腿,是破伤风的病原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1943年孟加拉饥荒1943年孟加拉饥荒发生在1943年,未分开时的孟加拉(现在独立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估计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饥荒期间有关的疾病。第一种说法是日本的粮
- b北周/b font style=color:#888small557-581/small<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长安,北周自建国后,统治实权一直在霸府宇文护身上,皇帝无力与之抗阻,为了摆脱宇文护的束
- 田中耕一田中耕一(日语:田中 耕一/たなか こういち Tanaka Kōichi ?,1959年8月3日-),是一名日本化学、工程学家,任职于京都岛津制作所(日语:島津製作所)。日本学士院会员。文化勋章表彰。文
- 阿猴社阿猴社,台湾平埔马卡道族古聚落名,为凤山八社之一。位址为今日屏东县屏东市境内。高雄市市区古称打狗(Takou),可能为阿猴社(Akauw)之前身。阿猴社与古籍中“阿猴林社”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