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音韵学里,对音是用来构拟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重要材料,对音分为两类:一是用外语对汉语,主要是借词,包括日语、韩语、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一是用汉语对外语,即是用汉字音译外语词,主要是专有名词,包括梵汉对音、藏汉对音等。
最早提倡使用对音来研究古音的,是曾在北大任教的俄国学者钢和泰。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刊载了钢氏的《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由胡适译成中文)一文。受到钢和泰的启发,中国学者汪荣宝在之后一期的《国学季刊》发表了他的《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提出唐宋以上“歌”、“戈”韵(参看《广韵》)的字都读/a/音,不读/o/音。汪的做法在国学界引起很大回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魏建功称为“古音大论战”(见所著《古音系硏究》)。然而,使用对音材料来测定古音的做法,很快就为海内外音韵学者所接受,法国的马伯乐、中国的罗常培、俞敏都利用对音材料写出了重要的音韵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