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脊髓
✍ dations ◷ 2025-08-08 04:58:01 #脊髓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且被脊椎保护;是源自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延伸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依靠复杂的联系来处理传递信息。脊髓主要负责躯干和四肢的反射动作,及传送脑与外周之间的神经信息。脊髓是延伸自脑,由延髓至脊髓圆锥。脊椎圆锥的位置接近腰椎L1-2,由纤维状延伸部分——终丝终结。男性的脊椎约长45公分,而女性的约长42公分。形状为卵形。脊椎会在颈及腰部扩展。在脊椎的外围是神经的白质道,其中有感觉及运动神经元。而中间部分是四叶苜蓿草形的且包围着中央管(第四脑室的延伸部分),当中包含神经细胞体。脊椎被三层脑膜覆盖着,最外层是硬脑膜,中间是蛛网膜,而最内层称为软膜。它们是接续著脑干及大脑半球的三层脑膜,膜中包含在蛛网膜下腔找到的脑脊髓液,而脑脊髓液能透过吸收震荡以保护脊髓。与软膜中脊椎相连的齿状韧带会横向地伸向背根及腹根再伸展至硬脑膜,使脊椎安定于硬脑膜内。而硬膜囊于S2的脊椎层终结。体感可分为触摸、本体感受或震荡感应路径及疼痛或温度感应路径,而其正式名称分别为背柱中蹄系束及脊髓丘脑束。每个感觉路径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神经元,使神经脉冲可由感觉接收器传达到大脑皮层。它们被命名为一级、二级及三级感觉神经元。一级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它的轴突是位于脊髓之内。而在触摸、本体感受或震荡感应路径中,一级感觉神经元会进入脊髓,且至背柱中。如神经元在低于T6进入,神经元将进入薄束即脊髓的最中间部分。高于T6的,神经元会进入楔束即薄束的侧面。一级感觉神经元的轴突会伸延至延髓的尾部,且拥有细长细胞核或楔形细胞核的神经元会分别透过进入或于二级感觉神经元及轴突间形成突触而离开延髓的尾部。在一级和二级感觉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的地点,二级神经元轴突将如内侧丘系一般交叉上升。它们会上升至丘脑腹后外侧核并在三级感觉神经元的树突与轴突间形成突触。而三级感觉神经元会由此经内囊的后侧部分上升至脑回的中后部分或布洛德曼3,1和2分区即体感皮层。疼痛或温度感应路径与触摸、本体感受或震荡感应路径是不同的。疼痛感觉神经元在进入脊髓后会如一级感觉神经元般上升1-2层,及后与胶状质建立突触。束在与其他神经建立突触前上升至1-2层皆通称为后外侧束。在建立突触后,二级感觉神经元将如脊髓前外侧部分中的脊髓丘脑束般交叉上升。因此,脊髓丘脑束也被称为前外侧系统。此束会上升至丘脑腹后外侧核且于此与三级感觉神经元建立突触。之后,三级感觉神经元的轴突会经过内囊后侧伸延至脑回的中后部分或布洛德曼3,1和2分区即体感皮层。特别的是前外侧系统中的疼痛纤维可以脱离原定的路径朝向丘脑腹后外侧核。在这路径,神经的轴突会朝中脑的网状结构伸延。而网状结构将伸延至几个地方,其中包括:海马体(以建立疼痛的记忆)、中央中核即丘脑(以引起痛的散播及非特定的痛)和大脑皮层上多个地方。神经元可伸延至的第四个地方是脑桥中的中脑导管周围灰质。其后,形成中脑导管周围灰质的神经元会伸延至中缝巨胞核,再延回发出疼痛信号的地方及抑制这些信号;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疼痛的感觉。脊髓的运动系统可简单分成直接支配肌肉的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和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上运动神经元起源有两处,第一是大脑皮质,第二是脑干。皮质上位运动神经元是源自布洛德曼分区系统的第1,2,3,4和6分区。之后它会下降并穿过内囊的后肢(the 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此路径被称为皮质脊髓束。穿过内囊之后,此束便会穿过大脑脚及桥脑(pons)下降至延髓的锥体(pyramid)。至此,皮质脊髓束分成两部分,其中有大约85%的轴突交叉到身体对侧,继续下行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剩下的15%则不交叉,直接形成皮质脊髓前束下行。来自脑干的四条运动神经束,用以传送上位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经脊髓至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这四条运动束分别是:其中红核脊髓束会与皮质脊髓侧束一起向下走,其余三条会与皮质脊髓前束一同下行。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包含的上位运动神经元轴突与背外侧下运动神经元(dorsal lateral lower motor neurons)之间形成突触。背侧神经元与远端末梢肌肉的控制有关,可以支配四肢的运动。因此,这些背侧神经元被发现在脊髓的颈部及腰骶部分有明显的扩大。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会沿着脊髓前柱(anterior column)下降。在脊髓前柱中,其轴突会出现并与下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或在沿着白质前联合(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交叉到身体对侧,并与下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在脊髓前柱中,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会和身体作同侧地下降,但只会和同侧的下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腹面中央下神经元控制着中轴的躯干肌肉,它和背侧神经元不同的是,它位于腹角且通道遍及整条脊髓。体内本体感受会于身体内被侦测并沿脊髓内的三条径向上传送。低于L2的本体感受资讯会沿脊髓中的脊髓小脑腹侧束上传,感觉感受器会接受这些资讯并伸延入脊髓。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是位于背根神经节。在脊髓中,轴突会与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而二级神经元的轴突会交叉成十字形,及后向上伸延至小脑上脚。至此,它会再一次交叉成十字形并把资讯带到小脑的深核(包括小脑顶核及中间核)中。由L2至T1,本体感受资讯进入脊髓并与身体同侧地上升至背核。二级神经元的轴突会继续与身体同侧地上升并经过小脑下脚进入小脑且成为小脑的一部分。此束被通称为脊髓小脑背侧束。一级本体感受神经元轴突会于T1起进入脊髓及与身体同侧地上升,直至抵达副楔状核并于两者间建立突触。二级神经元的轴突会再一次经过小脑下脚并成为小脑的一部分,这些轴突与小脑的深核的树突建立突触。此束被通称为楔小脑束。人类的脊髓可分为31个不同的部分,其中运动神经根向腹部离开及感觉神经根在背部进入。及后,腹根及背根结合且形成成对的脊神经。每边一条脊神经。在人类脊髓中,有31个脊髓神经节。其中包括:因为脊柱的长度比脊髓的更长,所以脊髓节比相应的椎骨更长,而成人的脊髓尾部更甚。胎儿中,脊椎的水平原本是对应脊髓节的。成人中,脊髓圆锥即脊髓的结尾大约位于脊髓层L1或L2,全部的脊髓节高于此。例如:颈节及荐骨节可以在脊髓层T9至L2中找到。S4脊髓神经根起自脊髓上腰节或下胸节,两个脊椎部分及在椎管中向下降。它们在穿过脊髓的尾部后,会成为马尾的一部分。最终S4的根会于荐骨离开脊椎。脊髓会于以下两个部分扩大:在发展的过程中,脊髓是由大量的神经管组成的。当神经管开始建立时,脊索便会开始分泌被称为“音速小子”(Sonic hedgehog)或SHH的遗传因子。最终,基底板也会开始分泌SHH及这会将促使基底板发展运动神经元。同时,覆外胚层会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tive proteins, BMPs)。这会诱使顶板开始分泌BMPs,而这将会诱使翼板发展感觉神经元。翼板及基底板会被终沟分开。另外,顶板也会分泌轴突生长诱向因子(netrin)。轴突生长诱向因子起化学趋向物的作用,使疼痛及温度感觉神经元在翼板交叉成十字横过前白连合。之后它们会在此向丘脑上升。颈部或背脊受到袭击、脊髓被移动或是以其他方法令脊髓破裂都可构成脊髓创伤。脊椎骨或椎间板可被破碎,而脊髓也会被尖的碎骨扎破。通常脊髓创伤的病患者会失去身体某部分的感觉。一些患病较浅的脊髓创伤病患者有机会只会失去控制手部和脚部的能力。但更多于脊髓受到严重创伤的病患者在创伤下会出现半身不遂、四肢瘫痪或是全身瘫痪。脊髓中的上运动神经元轴突的损坏可产生典型样式的身体同侧的亏损,这包括反射亢进、张力亢进或肌肉软弱。下运动神经元的损坏可令它产生典型样式的亏损。与其让整个侧面的亏损,不如让与样式有关的肌刀受到损伤的影响。另外,下运动神经元的创伤可导致肌肉软弱、张力减退、反射减退及肌肉萎缩。脊髓中有两个部分较容易被伤害,它们是颈椎(C1-C7)及腰椎(L1-L5)。[C1、C7、L1、L5指脊柱在颈部、胸部或腰部的指定位置。脊髓的图片胸中间层的脊髓横截面不同层次的脊髓横截面
相关
- 绿脓杆菌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胞菌(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好氧、呈长棒形的细菌,只有单向的运动性。它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且对植物亦是机会性感染的。与其
- 肝病毒科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 Orthohepadnavirus 鸟类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 Avihepadnavirus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又译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DNA逆转录病毒的一类,主要感染对象为
- 头皮头皮(英文:Scalp)是指头颅上方及后方,从皮肤一直到骨膜的部分,位在脸部的后方及两侧,颈部上方的区域。头皮通常分为五层,而五层的首字母恰好是头皮的英文SCALP,以方便记忆。头皮的
- 健康检查全面医学检查(英文:general medical examination)又称为健康检查(英文:Health Check)是为一种常见的预防医学。一个具体的定义为:一个自我感觉健康良好的成人定期到院进行身心健康
- 子宫颈炎宫颈炎(英语:Cervicitis),是一种女性子宫颈的炎症。它多因性传播疾病感染造成,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双球菌、沙眼衣原体。也可因宫颈手术操作后造成的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得以进入损
- 结缔组织疾病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是指会影响结缔组织的疾病。结缔组织是具有细胞外基质、可以支持、连结器官,并且保护器官的组织。这类的组织主要由两种结构蛋白质分
-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10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不过,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西
- 黑色素黑色素是生物色素,是酪胺酸经过一连串化学反应所形成,动物、植物与原生生物都有这种色素。黑色素通常是以聚合的方式存在。在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经酪氨酸酶作用,羟化生成多巴,后
- 费尔蒂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英语:Felty's syndrome,缩写作 F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别的三联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脏肿大(英语:splenomegaly)和血液的嗜中性白血球太少。它好发于
- 丙酮丙酮也称作二甲基酮、二甲基甲醛,简称二甲基醛,或称醋酮、木酮,是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为一种有特殊臭味、薄荷气味的无色可燃液体。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