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胺

✍ dations ◷ 2025-08-10 18:17:34 #三乙胺
三乙胺(分子式:N(CH2CH3)3)是一种胺类有机化合物。三乙胺是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刺激的腥味,味道极苦,在空气中微发烟。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水溶液呈碱性。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强刺激性。可由乙醇与氨在氢气存在下,于装有铜-镍-白土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加热条件下(190±2℃和165±2℃)反应而得。反应也会产生一乙胺和二乙胺,产物经冷凝后,再经乙醇喷淋吸收得三乙胺粗品,最后经分离、脱水和分馏,得三乙胺纯品。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的碱、催化剂、溶剂和原料,也用作高能燃料、橡胶硫化促进剂、四氟乙烯的阻聚剂、表面活性剂、润湿剂、防腐剂及杀菌剂。三乙胺是在室温下为液体的最简单的均三取代叔胺,因此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用作溶剂和碱使用,一般缩写为 Et3N、NEt3 或 TEA。它是有机合成中最常用的有机碱之一,沸点89摄氏度左右,比较容易通过蒸馏除去。其盐酸盐和氢溴酸盐在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是很高,因此有时可直接通过过滤分离。更简单的三甲胺在通常条件下则为无色气体,必须加压在储气罐中储存或以40%水溶液的形式储存,不如三乙胺容易使用。三乙胺可用作Swern氧化反应、脱卤化氢反应等消除反应、Heck反应、硅烯醇醚的制取反应、由酰氯制取酯和酰胺的反应中,以及给羟基、羧基和氨基上保护基时的碱性催化剂。它与盐酸反应可以得到三乙胺盐酸盐,与烷基化试剂反应可得相应的季铵盐。三乙胺与不饱和酰氯/酸酐会产生水溶性、具有生物毒性的共轭复合物,特别是生物材料的合成,此反应会对后续的细胞实验产生显著影响。最近被报道这种复合物会对由不饱和酰氯/酸酐与高分子端羟基缩合得到的可交联聚酯产生染色效应。无机弱碱如碳酸钾被建议用来取代三乙胺在此类反应的催化剂作用,这种方法同时可以简化产物的纯化步骤。

相关

  • 地美环素地美环素(INN,USAN和BAN名称:Demeclocycline),又名去甲基金霉素或脱甲金霉素,是衍变自金黄色链霉菌(英语: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突变菌株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地美环素定位于治疗
  • 图林根图林根自由州(德语:Freistaat Thüringen)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面积16,200平方千米,在联州中列第十一位;人口245万,列第十二位。首府为爱尔福特。图林根绿色植被覆盖良好,加之位
  • 尊称尊称,或称敬称,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谓,属于敬语的一种。一般可分为接尾词型、接头词型、代名词型。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往往使用不同的尊称。
  • 乳品奶制品,奶类制品的简称,亦称乳制品、乳类食品或奶食品,以奶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除各种直接使用奶制成的饮料外还包括通过发酵获得的食品(奶酪和奶油)以及对奶进行干燥或者
  • 椭圆形在数学中,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相异固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之轨迹。根据该定义,可以用手绘椭圆:先准备一条线,将这条线的两端各绑在固定的点上(这两个点就当作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 湿壁画湿壁画(Fresco),原意是“新鲜”,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饰绘画,泛指在铺上灰泥的墙壁及天花板上绘画的画作,14-16世纪时所形成于意大利。通常是先在墙壁上抹上几层灰泥,有时多达四层。在
  • 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559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
  • 日韩关系韩日关系或日韩关系是指大韩民国与日本的双边关系。1951年10月,韩日双方在美国的积极调解下,开始了邦交正常化的预备性会谈。但由于双方对日占领时期历史问题分歧过大,韩日双方
  • GABA sub A / sub受体/subγ-氨基丁酸受体(英语:GABA receptor,简称GABA受体)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受体,主要分为三类:γ-氨基丁酸A受体、γ-氨基丁酸B受体、γ-氨基丁酸C受体。其中A和C受体是离
  • 中兴新村坐标:23°57′18.84″N 120°41′14.48″E / 23.9552333°N 120.6873556°E / 23.9552333; 120.6873556中兴新村是位于台湾南投县南投市北部的新市镇,是台湾战后第二个新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