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佛教

✍ dations ◷ 2025-07-13 18:19:48 #东南亚佛教,亚洲佛教,东南亚宗教

Buddhism dham jak.svg
上座部佛教

东南亚佛教以南传上座部教法为主,信众主要分布于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大乘佛教在华裔族群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信徒主要分布于泰国、越南北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历史上也有一些国家流行过大乘佛教和金刚乘佛教,如柬埔寨、泰国等地。

据记载,公元纪年前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已经在东南亚地区流行。

公元2世纪到6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但不可否认的是,比佛教传入更早的婆罗门教,在经过与佛教文字并存和融和的阶段之后,虽为佛教所取代,但对佛教的影响仍然存在。在东南亚佛教中,很多的佛教名胜和佛教仪式都带有一定的婆罗门教的影子,譬如婆罗浮屠、吴哥寺、薄甘王朝的塔寺等。

公元10世纪以后,由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封建领主的推崇和提倡,佛教也被尊为国教,上座部佛教流传的地区几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区。同时,南传上座部佛教也为东南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各地信众根据巴利语音序创立本民族文字,用以写定音译巴利三藏典籍,确定了大宗和法宗两派僧王制度。

从公元18世纪到现代,以泰语、缅甸语、高棉语和老挝语为主的的巴利三藏音译编纂工作逐渐完备,使的东南亚佛教得以更加广泛地流传。

相关

  • 食管憩室食管憩室(英:diverticulum of the esophagus),又叫赞克氏憩室(英:Zenker's diverticulum),属于假性憩室(即只有黏膜膨出)。该疾病名称是1877年以德国的病理学家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冯
  • 2000年的人口普查第22次美国人口普查是由美国人口调查局进行的。通过普查,美国截至2000年4月1日共有居民281,421,906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248,709,873人增加13.2%。美国的居民人口包括50个
  • 瑷珲条约《瑷珲条约》又称《爱珲城和约》,大清朝廷遣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当时俄国使用的儒略历1858年5月16日)和俄罗斯帝国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条
  • 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英语:Thecomas, theca cell tumors)是一种良性的卵巢肿瘤,其仅由卵泡膜细胞(英语:theca cell)组成。组织学上它隶属于性腺间质肿瘤。此类疾病是典型的雌性激素引起,并
  • 弗农·史密斯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美国经济学者,加利福尼亚查普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教授、乔治梅森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学者、莫卡托斯中心成
  • 辛辛那堤辛辛那堤(英语:Cincinnati,/ˌsɪnsᵻˈnæti/)辛辛那提市是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县的县府。辛辛那提建立于1788年,位于俄亥俄州与肯塔基州边界的俄亥俄河北岸,靠近印第安纳州。在
  • 布拉索斯河布拉索斯河(Brazos River)是美国长度第11长的河流。若以新墨西哥州的寇里县的Blackwater Draw作为源头计算的话,全长2060公里。最终在德克萨斯州南部注入墨西哥湾。流域面积116
  • 古文经学古文经学,汉代经学一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应,认为孔子只是古典文献的整理保存者,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六经是上古文化典章制度与圣君贤相政治格言的记录;注重对经文本
  • 头癣头癣(外语favus, tinea capitis, ringworm of the scalp)是皮肤细菌疾病,由真菌引起,有可能引发其它疾病。三种主要的真菌是:小孢癣菌、表皮癣菌和毛癣菌属。头癣可能出现于各部
  • 乌克兰维尔纳茨基国家图书馆乌克兰维尔纳茨基国家图书馆(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а бібліотека України імені В. І. Вернадського)是乌克兰规模最大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