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

✍ dations ◷ 2025-08-13 02:20:21 #列宁勋章获得者,红旗勋章获得者,1886年出生,1934年逝世,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治人物,苏联政治人物,俄国内战人物,苏联军事人物,苏联共产党人物,

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俄语:Серге́й Миро́нович Ки́ров;1886年3月27日-1934年12月1日)原名谢尔盖·米罗诺维奇·柯斯特里科夫,苏联布尔什维克早期领导人。他曾于1926年至1934年担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的职务,任期内在其办公室内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开枪射杀。此次遇刺事件直接导致了大清洗,但至今真相仍不明晰。

基洛夫出生于俄罗斯帝国乌尔茹姆(位于今天俄罗斯联邦基洛夫州)的一个穷人家中,原名“谢尔盖·米洛诺维奇·柯斯特里科夫”。他自小父母双亡,祖母把他养到7岁,然后把他送到了一个孤儿院。1904年,18岁的他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布尔什维克派。

1905年他参加了俄国1905年革命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06年和1909年三度因印刷非法刊物入狱。之后他搬到高加索地区,以自由派报纸《捷列克报》撰稿人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北高加索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工作,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在此期间他取了笔名“基洛夫”。

1917年十月革命后,他建立了北高加索苏维埃政权,成了阿斯特拉罕布尔什维克的军事长官,任阿斯特拉罕边疆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南方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之后的三年中他参加了苏联国内战争,打退了邓尼金的哥萨克白军的进攻。1921年成为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书记,领导的巴库油田的恢复建设。

在1920年代初,在苏共全党的大辩论中,他坚决支持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1926年到列宁格勒接替季诺维也夫任州委书记。在列宁格勒,他领导了当地的工业建设,强硬推行农业集体化,拆除了几十座教堂,逮捕被认为是对抗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分子。同时,他口才出众,当时政治局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直接面向工人讲演的,唯有他一个。1930年,担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和联共(布)中央西北局书记。

1930年代,基洛夫在苏共党内风头日盛。1930年7月13日,基洛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书记,进入苏联最高领导层。

在柳京集团反对斯大林的处理会议中,基洛夫挺身而出,反对斯大林对他们处以极刑的决定。

1934年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基洛夫得到最少的反对票3票,同时斯大林得到最多的292张反对票。政治局委员卡冈诺维奇下令将选票销毁,宣布斯大林和基洛夫并列得到3张反对票。斯大林得以继任总书记,而基洛夫任政治局委员、党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局成员。斯大林曾建议基洛夫到莫斯科工作,基洛夫没有同意。

回到列宁格勒之后,基洛夫还自作主张把一部分军队的库存粮食拿出来分给饥馑的工人。

1934年12月1日,一个因为工作安排不得志而多次上访的人,列昂尼德·瓦西里耶维奇·尼古拉耶夫,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平日戒备森严的列宁格勒市委所在地斯莫尔尼宫,用手枪将基洛夫打死。

这次刺杀的动机有争风吃醋(基洛夫很讨女人欢心,与多人有染)、德国人主使(尼古拉耶夫事前数次去德国领事馆,事发后次日德国领事回国再未赴苏联)、斯大林清除威胁等多种说法。

斯大林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对此案的高度重视,他亲自前往列宁格勒参与调查和审讯,并且宣称此次暗杀是由托洛茨基及其反对派所策划,继而以此案为契机,开始了针对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老布尔什维克的清洗,史称“大清洗”。1936年8月,莫斯科审判了所谓“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恐怖中心”,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整个大清洗中,近百万人被公开或秘密处决,更多的人被送进古拉格,全苏联两百多万党员中近半数被开除出党。苏联红军肃反前的5名元帅,有3人被处决,只剩下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两人。各军区、海军、空军的司令员、集团军的军长等高级指挥官大部分被杀,海军舰队司令员只剩下1名。在415名师、旅长中,有296人被处决。这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创造了便利。

根据逃亡美国的苏联格别乌将军亚历山大·奥尔洛夫回忆,对基洛夫的暗杀从始至终是斯大林的特务头子雅戈达所一手策划。赫鲁晓夫上台后,在苏共二十大上,公开暗示是斯大林策划了这起暗杀事件。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曾组织人调查,但时日已久,没有结论。

基洛夫死后苏联有多处地点以他命名,如列宁格勒芭蕾舞基洛夫剧院(现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州及其首府基洛夫市、卡卢加州的基洛夫市、莫斯科地铁的基洛夫站(1935年至1990年)、伏尔加格勒的基洛夫区、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基洛夫剧院(1935年至1992年,现马林斯基剧院),等等。另外,还有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巡洋舰 (1936年))等等。1939年在巴库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基洛夫塑像,1991年阿塞拜疆独立后塑像被拆除。

著有《基洛夫言论集》,并参与了《苏联国内战争史》一书的编辑工作,同斯大林、日丹诺夫一同审阅过《苏联近代史教程》、《苏联通史教程》,还发表过《关于苏联历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和《关于近代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等书。

相关

  •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通常简写:E. 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中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0.1%。大肠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
  • 甲基黄嘌呤黄嘌呤(英语:xanthin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器官及体液中的一种嘌呤碱,常用作温和的兴奋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特别用于治疗哮喘症状。咖啡因、茶碱及可可碱(主要在巧克
  • 分裂生殖分裂(英语:Fission),又叫裂殖,在生物学中是指一个细胞(或身体、种群或物种)分为两个或多个部分,以及这些部分再生为细胞(身体、种群或物种)。通常是单细胞生物所形的生殖方式。该种生
  • 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阿拉伯语:يوسف خاصّ حاجب‎; Yūsuf Khāṣṣ Ḥājib Balasağuni; 维吾尔语:.mw-parser-output .font-uig{font-family:"UKIJ Tuz","UKI
  • 司汤达马利-亨利·贝尔(法语: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Stendhal,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
  • 麦什德马什哈德(波斯语:مشهد‎,转写:Mašhad)是伊朗第二大城市,亦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城之一。它位于德黑兰以东850公里,是礼萨呼罗珊省的首府。马什哈德建于公元823年。在波斯语,马
  • 柯象柯象(?-1878年),台湾晚清人物,为清末的汉方医师、神职人员,为玄天上帝信徒,年约三十多岁即去世,殁后肉身不腐,被土库仔(今云林县大埤乡),乡民视为神灵。台湾日治时期,黄朝在“土库事件”中
  • font color=white中国大陆/font语言 - 文化 - 体育 - 节日 政府 - 政治 - 法律 - 经济 艺术 - 文学 - 舞蹈 - 戏曲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军事高等学
  • 午夜子夜,亦称半夜、子正,指二十四小时制的00:00(24:00)或十二小时制的夜晚12:00。中国古代以子夜为日之分界,以子正初刻(00:00)为一日之开始,夜子初四刻(24:00,子夜)为一日之终结。而且分
  • 斯塔克伯格竞争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由德国经济学家斯塔克尔伯格(H. Von Stackelberg)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是一个价格领导模型,厂商之间存在着行动次序的区别。虽然与古诺模型一样,斯塔克尔伯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