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象

✍ dations ◷ 2025-02-23 16:45:50 #柯象
柯象(?-1878年),台湾晚清人物,为清末的汉方医师、神职人员,为玄天上帝信徒,年约三十多岁即去世,殁后肉身不腐,被土库仔(今云林县大埤乡),乡民视为神灵。台湾日治时期,黄朝在“土库事件”中自称奉柯象神谕起事。柯象的遗骨被日本人查扣,称为“木乃伊受审”。柯象三十余岁时,步行到白河店仔口,赫见有户人家发生大火,看到屋内有人影,情急下不顾自己安危,冲入屋内救人,但屋内无人,只有一座“帝爷公”(玄天上帝)神像,于是救出这尊神像,当晚,柯象被玄天上帝托梦,表示为感谢柯的义举,给他两个选项,任择其一;第一是赐给他“百年富贵”,第二是赐他“万代香煙”(得道成仙,永远受人烧香供奉),柯象选择万代香煙,于是柯奉神像云游,至土库仔(今云林县大埤乡大德村),檀越甚多,搭建大埤北极殿供奉。光绪四年(1878年),年仅三十几岁的柯象自觉时日无多,在芦竹后(今大埤乡)搭建了一所土角厝,将自己封锁于内,呈坐姿,并预告乡民:“帝爷公许我万代香煙,我将在此后第一百日成佛,尔等在第一百日开门见我”,他将屋内密封,以柴火烟熏,但当时衙门认为是妖言惑众,打算派遣乡勇搜捕该屋,乡民只好在第九十六日(一说九十九日)破门而入,却发觉柯象已经坐化,遗体成为一尊肉身菩萨,将其放置在大埤北极殿奉祀,庙方认为柯象是“帝爷公”分灵,尊称为“柯帝爷”,供檀越们瞻仰膜拜。日治时期大正元年(1912年),乡民黄朝自称被柯象托梦、降乩,要求民众起事抗日,惟尚未发动就遭日本警察逮捕,事后即史称的“土库事件”。土库事件发生后,柯象遗体遭警方扣押,被视为证物移送法庭,当时的文献称为“木乃伊受审”,之后被存放在台北警察官司狱官训练所(今日台北市文山区木栅警察专科学校),作为警校生的教材。当时乡民都认为遭此劫难,是因只有九十余日就破门,使得柯象少修行了几日,方有此厄。1945年二次大战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属于警察专科学校,1970年代当时的刑事实验室杨鸿图教官可能因为美观或保存问题,在遗骨上涂抹石膏和漆绘五官,并将其移作人体模型使用。1982年,移交给台湾博物馆新店馆区,做为馆藏及研究之用,学者为进一步了解柯象的来历背景,下乡来到大埤北极殿进行田野调查,赫见庙内碑文记载了柯象事迹,引起乡民们的剧烈反应,乡民试图将遗落百年的柯象遗体迎回北极殿供奉,由于昔日的日本警官告知地方士绅,要将柯象遗体收归日本本土,乡民们为追寻其下落,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来跑遍了日本各大博物馆与神社伽蓝,却均无所获,乡民们深深惋惜。故以重获柯帝爷金身为地方盛事,开始向政府及多个机构交涉,终于在2011年9月达成共识,将存放在博物馆新店库房的柯象遗体,一路由警察、保全及信徒们护送来到大埤北极殿,再由堆高机将柯象遗体移入庙内二楼存放。台湾博物馆规定馆藏品外借时间上限为一年,2014年4月,博物馆馆方认为柯象遗体在北极殿已满周年,必须归还博物馆并整修,台湾博物馆副研究员谢英宗表示发现肉身表面有裂痕、脊椎脱落、下巴必须重新固定,预计要三个月时间才能修复。大埤乡乡长谢明平表示,柯象是地方信仰的指标,民众都不舍柯象离开,目前已和博物馆洽谈再借展事宜,希望八月就能迎回柯象金身。柯象神示庙方以寿金泥塑高2尺9寸金尊,2018年由艺师耗时7个月塑型雕制,举办开光大典,由北极殿主任委员吴茂崧等人共同主持,上千民信众到场参拜共襄盛举。北极殿为了永久保存金尊,特别打造恒温恒湿空间供奉。吴茂崧表示,帝爷肉身“柯象”是台湾现存最早的肉体金身,已有130余年历史。早年金尊多次往返北极殿与台博馆,信众担心造成损毁,请云林县政府及国会议员共同协助,终于让金尊回北极殿定居,开创历史文物归还庙方的纪录。医学团队检测“柯象”木乃伊含椅座宽78公分、高130公分、深度87公分,肉身已成干燥的棕色外皮,血管、胸骨、肋骨清晰可见;台湾博物馆研究组组长李子宁说,柯象的右下颚骨有非自然产生的断裂,可能是生前受伤,“也许是打斗或重击造成”,死因可能是谋杀。另外,他研判透过烘干、脱水干燥的过程,做成木乃伊。现今的面貌是大量“加工”的结果。李子宁表示,柯象的脸部有上漆,眼睛是画上去,胡子是贴上去,内脏和脑组织被掏空,鼻子、脖子、关节和手指等都有石膏填充或固定,让柯象的骸骨不会散开。他表示,而从骨骼的细致度、没有骨刺等细节研判,柯象死时应是介于三十至四十岁的成年人,并且不是耗费体力的劳工,推测他的职业是乩童。有些文献版本认为此具木乃伊并非三十几岁的柯象,而是五十余岁的柯麒麟;指出柯麒麟是柯象之胞弟,可能在死后由柯象挖空内脏,制为木乃伊,供奉祭祀。但依照目前的医学报告,此骨骸骨骼密度较为细致,应该是三十余岁的柯象。

相关

  • 紫花苜蓿M. sativa subsp. ambigua M. sativa subsp. microcarpa M. sativa subsp. sativa M. sativa subsp. varia Ref: ILDIS as of November 2005紫花苜蓿(学名:Medicago sativa,阿
  • 科学怀疑论者科学怀疑论(英语:Scientific skepticism)又称理性怀疑论(rational skepticism),是一种科学或实务上,对于缺乏证据的解释或论点持怀疑态度的认识论观点。在实务上,科学怀疑论一辞通常
  • 夺格离格(英语:ablative case,缩写: .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font-variant:small-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 *{font-variant:norm
  • 刀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十八个(两划的则为第十二个)。刀部归于部首二划。俗称提刀旁。就部首言,字体主体可辨认为刀部或字体右侧为“刂”字,且
  • 社区农圃社区农圃亦称社区花园或社区园圃,为让社区居民进行园艺与农事耕作的场地。社区农圃鼓励了城市社区的食品安全,让居民们可以种植作物供自己或捐给他人食用。农圃还可以避免人们
  • 马斯河默兹河(法语:Meuse)也称马斯河(荷兰语:Maas, Maes),发源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上马恩省朗格勒高原,流经比利时,最终在荷兰注入北海,和莱茵河口连成三角洲,全长925公里,是欧洲的主要河流。
  • 札尼别札尼别(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
  • 西莫恩·德尼·泊松西莫恩·德尼·泊松男爵(法语:Siméon Denis Poisson,法语发音为/simeõ d̪əni pwasõ/,1781年6月21日-1840年4月25日),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1798年,他以当年第一名成
  • 国际色彩联盟国际色彩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简称ICC)是在1993年由八家公司发起成立的,旨在创造通用的色彩管理系统,并使之可以通行于不同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国际组织。目前的ICC
  • 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英语:Ulisse Aldrovandi,1522年-1605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自然史的教授与科学家,他曾在博洛尼亚建立了一个植物园。于1574年出版的关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