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步云(闽南语:Tīⁿ Pō͘-hûn,1854年-1916年),亦名郑步瀛,字馨秋,本名树桂,人称“树舍”。台湾澎湖厅东西澳妈宫人(今澎湖县马公市),台湾清领时期生员、军职人员、日治时期曾出任妈宫街长,在日方文献中多作郑馨秋。
郑步云祖父郑应章(又名建成),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城古县社竹脚村,出生于乾隆55年(1790年),于嘉庆17年(1812年)辗转前往澎湖发展,自此于妈宫东甲(今马公市启明里、重庆里)久居。
郑步云出世于咸丰四年(1854年),生父郑志德为郑应章次子,郑志德在郑步云九岁时亡故,生母叶氏缎则于十一岁时辞世,其时郑步云仅有一弟郑步梯(1857年-1890年)尚存,上有一兄、下有二妹全数早夭,情境堪怜,祖母唐氏引笑代为抚养郑步云与郑步梯兄弟。郑志德长兄郑怀德乃将郑步云收继膝下,引为次子,郑怀德另有一子,即“妈宫举人”郑步蟾。郑步蟾原为郑步云之堂兄,自此成为礼法上之兄长,而胞弟郑步梯则延续郑志德香火故,并未转嗣,身份变为郑步云之堂弟。
郑步云曾受业于澎湖秀才郭朝勋、举人郭鹗翔,亦曾随同郑步蟾拜入大龙峒的仕绅陈维英门下;当陈维英过世、门生敬赠挽联之时,郑步蟾排于举人名单第三位,而郑步云则排于生员名单中第12位。后,郑步云出任兵轮、官轮的会计和文案等职位。
光绪11年(1885年)新历三月份,法国将领孤拔发动澎湖之役攻占澎湖群岛,郑步云当时为澎湖前路军火总局兼团军长官一职,在兵荒马乱之际,设法保存军火,并运往台南缴纳,获得上级嘉勉,后转任台湾本岛的军营文案。
光绪21年(1895年),清廷因前一年度甲午海战战败于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同意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做为议和条件之一;另在同年度乙未战争之中,驻守台湾的原清兵亦不敌日军。日本成功接收台湾全境之后,颁定“住民去就决定日”,给予居民两年的期限,自行决定续留原址接受日本统治、或者离开台湾澎湖,移居大清帝国的领土。郑步云辞去原清朝官职,先返回故乡澎湖,在1897年(光绪22年、明治30年)间返回福建厦门,赴往漳州祖籍所在之处省亲,复于明治32年(1899年)十二月再回澎湖,结果受到日本当局的重用,被任命为妈宫街长多年,并出任学务委员、卫生组长等公职,甚至获得台湾总督府授予的绅章,惟后不知何故被日本政府收回。
郑步云于大正五年(1916年)农历八月病逝于澎湖妈宫,享寿63岁。蒙兄长郑步蟾之福荫,按清代旧例,获“武略郎”之称号,身后原葬于澎湖观音亭之南侧(今澎防部中正堂、笃行十村附近),后又迁葬于妈宫草树仔尾(马公市光明里、光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