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

✍ dations ◷ 2025-04-25 04:43:17 #HIV-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HIV-2)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一大障碍是病毒的高遗传变异性。HIV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HIV-1型和HIV-2型。HIV-1与生活在西非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关,而HIV-2与西非的濒危灵长类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关。HIV-1病毒向下可分为几组:其中,HIV-1的M组病毒数量占优,是艾滋病(AIDS)流行的肇因。基于基因序列数据,M组可进一步细分为各亚型。已知某一些亚型更具毒性或对不同药物具有抗药性。通常认为,HIV-2病毒的毒性比HIV-1低,也更不容易传播:尽管已知HIV-2也会导致艾滋病。HIV-1是本病毒最常见和最致病的毒株。科学家将HIV-1分为主组(M组)和两个或更多的次组:N组、O组和可能的P组。据信,各组分别代表着几次从SIV到人类的独立传染(然而同组的亚型则不是)。 在HIV-1的基因组全序列的6种可能的阅读框中,共发现了39条开放阅读框,但其中只有少数是功能性的。M组的“M”代表主要即“Major”,这是迄今最常见的HIV类型,它感染了超过90%的HIV/AIDS病例。M组向下可分为多条演化支,被称为“亚型”;这些亚型也以一个字母表示。此外,不同的亚型可以重组成所谓的“流行重组形式”(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每一个CRF以一个数字代称。例如,CRF12_BF是B和F亚型的重组。如上亚型有时会被进一步细分为亚亚型,例如A1、A2、F1和F2。N组的“N”代表着“非M”即“non-M”、“非O”即“non-O”。该组是弗朗科-喀麦隆团队在1998年发现的。当时,他们在一位因艾滋病死于1995年的喀麦隆妇女身上鉴定并分离出了HIV-1毒株YBF380,并发现这一毒株会与来自SIVcpz(来自黑猩猩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包膜抗原发生反应,但不会与M组或O组的发生反应;这表明它确实是HIV-1的一种新毒株。截至2015年,已记录到的N组感染少于20例。O组(“O”代表“离群者”,即“Outlier”)通常不在西非和中非以外的地区出现。据报道,该毒株最常见于喀麦隆:一项1997年的调查显示,当地共有2%的HIV阳性样本来自O组。O组曾引起过一些关注,因为早期版本的HIV-1检测套件无法检测到该组毒株。然而,现在已经开发出了更先进的HIV检测方式来检测O组和N组。2009年,据报道,一条新近分析的HIV序列被认为更接近于在野生大猩猩身上新发现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gor),而非来自黑猩猩的SIVcpz。该病毒是从一位定居在法国的喀麦隆妇女身上分离出的,她在2004年被诊断感染有HIV-1病毒。报告这一序列的科学家将其列入拟议的P组,“等待确定其他人类病例”。在非洲以外地区,HIV-2并未广泛流行。1987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病例。 许多检测HIV-1的套件亦可用于检测HIV-2。截至2010年,HIV-2病毒已知的分组共有8组(A到H)。其中,只有A组和B组流行。A组主要发现于西非,但已全球扩散到安哥拉、莫桑比克、巴西、印度、欧洲和美国。尽管HIV-2有着全球范围的分布,但B组仍然主要限于西非。 尽管其分布相对受限,诊断表现出HIV感染症状的患者时,需要考虑HIV-2的情况并不仅限于来自西非的患者,还应包括与来自西非的人有体液交换的患者(如共用针头、性接触等)。HIV-2与在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中流行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mm)关系密切,这一灵长类物种栖息在西非沿岸的森林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和在人类中显著扩散的两种HIV-2毒株(A组和B组)最密切相关的病毒,是在科特迪瓦西部塔伊森林的白顶白眉猴体内发现的SIVsmm。另外6个已知的HIV-2组,每组均只有一名病例。它们可能分别来自从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到人类的几次独立传染。在利比亚的两个人身上发现了C组和D组,在塞拉利昂的两个人身上发现了E组和F组,在科特迪瓦的两个人身上发现了G组和H组。上述每种HIV-2毒株(人类可能是其终结宿主)和来自所感染人类同一国的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身上发现的SIVsmm毒株最为相关。当患者没有症状,但存在HIV血液检测阳性结果时,可被诊断为HIV-2。Multispot HIV-1/HIV-2快速检测是目前唯一经FDA批准的区分这两种病毒的方法。可以识别出HIV-1、HIV-1的O组以及HIV-2的酶免疫测定,一直以来都是筛查和诊断HIV的推荐方法。如果在组合筛查中发现测试结果虽为阳性,但HIV-1免疫印迹法却无法确定结果时,则还应进行氨基酸测试等后续测试,以区分感染类型。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当个体具有西非血统,或曾与具有该血统的其他人性接触或共用过针头时,应考虑可区分HIV-2的诊断方式。西非被列为最高风险,因为该病毒起源于这一地区。HIV-2的致病性被发现低于HIV-1。HIV-2的致病机理并不十分明确,它与HIV-1的具体差异亦不了解;然而,已知HIV-2的传播速率远低于HIV-1。两种病毒的感染都可以让感染者患上艾滋病,也都可以突变产生抗药性。HIV-2患者的疾病监测包括临床评估和CD4细胞计数,而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蛋白酶抑制剂(PI)和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并联合使用CCR5共受体拮抗剂和融合抑制剂。尚未确定对HIV-2的初始和二线治疗方案。HIV-2似乎本身对NNRTI有抗性,但可能对NRTI敏感,尽管目前对其机理不甚了解。蛋白酶抑制剂呈现的效果多变,整合酶抑制剂则尚在评估中。针对上述治疗的组合方案研究指出,其治疗效果受组合使用药物的不同而变化。尽管尚不明确HIV-1和HIV-2病毒的致病机理,但已知二者的致病途径和模式有所不同,使得用以评估HIV-1抗药性相关突变的算法,无法作用于HIV-2。两种病毒可以分别被感染,但也可以一起被感染:这被称为“共感染”。与单独的HIV-1感染或共感染相比,HIV-2似乎具有较低的致死率、较不严重的症状和较慢的艾滋病进程。然而,共感染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感染的是哪种病毒。HIV-1倾向于与HIV-2竞争疾病进程的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共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似乎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多数已确定的病例出现在西非国家,美国亦有一些此类病例。如果孕妇遭到暴露,应正常进行筛查。如果发现有HIV-2存在,可提供一些围产期的ART药物来降低出现母婴传播的风险。婴儿出生后,应开始为期6周的预防性疗程。母乳亦有可能含有HIV-2病毒,因此,严禁母乳喂养。HIV病毒正在演化为更温和的形式,但要成为不致死的病毒还有“极为漫长的路”。具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抗性的HIV-1和HIV-2分离株产生于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已被追踪和分析。斯坦福HIV耐药性数据库和国际艾滋病协会公布了最重要的一些突变。

相关

  • 生物数学数理生物学(英语: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biology),又称数学生物学(英语:mathematical biology)或生物数学(英语:biomathematics)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其主要目标是利用数学的技巧
  • 哲学研究《哲学研究》是英籍奥地利哲学家路特维希·维特根施坦的著作。《哲学研究》讨论的问题涵盖了语义学、逻辑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等领域。它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
  • 基底核基底核(拉丁语:Basal ganglia,或称为基底神经节)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它位于大脑皮质底下一群运动神经核的统称,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相连。目前所知其主要
  •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公共科学图书馆(英语: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缩写:PLOS,旧缩写:PLoS)是一个非营利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科学出版项目,旨在根据开放内容许可证创建一个开放获取期刊(英语:Open a
  • CoS硫化钴是硫钴二元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化学式可以看作CoS。它由硫化钠和Co2+盐溶液反应,沉淀得到的CoS组成为Co(SH,OH)2,放置后该非晶态沉淀转变为晶态的CoxS(x<1)和Co9S8的混合物
  • 始祖鸟始祖鸟属(学名:Archaeopteryx)是始祖鸟科的一个属,是介于有羽毛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始祖鸟曾经长期被认为是最早及最原始的鸟类,属的学名即来自古希腊文的ἀρχαῖος(
  • 保罗·弗洛里保罗·约翰·弗洛里(英语:Paul John Flory,1910年6月19日-1985年9月9日),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生于伊利诺州斯特灵,以其在高分子领域的大量工作和杰出成就闻名于世。他是高分子溶
  •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
  • 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英语:Metagenomics),又译元基因组学、总体基因体学,是一门直接取得环境中所有遗传物质的研究。研究领域广泛,也可称为环境基因体学、生态基因体学或群落基因体学。在早
  •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生物分类学中植物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