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

✍ dations ◷ 2024-10-06 04:57:09 #HIV-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HIV-2)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一大障碍是病毒的高遗传变异性。HIV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HIV-1型和HIV-2型。HIV-1与生活在西非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关,而HIV-2与西非的濒危灵长类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关。HIV-1病毒向下可分为几组:其中,HIV-1的M组病毒数量占优,是艾滋病(AIDS)流行的肇因。基于基因序列数据,M组可进一步细分为各亚型。已知某一些亚型更具毒性或对不同药物具有抗药性。通常认为,HIV-2病毒的毒性比HIV-1低,也更不容易传播:尽管已知HIV-2也会导致艾滋病。HIV-1是本病毒最常见和最致病的毒株。科学家将HIV-1分为主组(M组)和两个或更多的次组:N组、O组和可能的P组。据信,各组分别代表着几次从SIV到人类的独立传染(然而同组的亚型则不是)。 在HIV-1的基因组全序列的6种可能的阅读框中,共发现了39条开放阅读框,但其中只有少数是功能性的。M组的“M”代表主要即“Major”,这是迄今最常见的HIV类型,它感染了超过90%的HIV/AIDS病例。M组向下可分为多条演化支,被称为“亚型”;这些亚型也以一个字母表示。此外,不同的亚型可以重组成所谓的“流行重组形式”(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每一个CRF以一个数字代称。例如,CRF12_BF是B和F亚型的重组。如上亚型有时会被进一步细分为亚亚型,例如A1、A2、F1和F2。N组的“N”代表着“非M”即“non-M”、“非O”即“non-O”。该组是弗朗科-喀麦隆团队在1998年发现的。当时,他们在一位因艾滋病死于1995年的喀麦隆妇女身上鉴定并分离出了HIV-1毒株YBF380,并发现这一毒株会与来自SIVcpz(来自黑猩猩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包膜抗原发生反应,但不会与M组或O组的发生反应;这表明它确实是HIV-1的一种新毒株。截至2015年,已记录到的N组感染少于20例。O组(“O”代表“离群者”,即“Outlier”)通常不在西非和中非以外的地区出现。据报道,该毒株最常见于喀麦隆:一项1997年的调查显示,当地共有2%的HIV阳性样本来自O组。O组曾引起过一些关注,因为早期版本的HIV-1检测套件无法检测到该组毒株。然而,现在已经开发出了更先进的HIV检测方式来检测O组和N组。2009年,据报道,一条新近分析的HIV序列被认为更接近于在野生大猩猩身上新发现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gor),而非来自黑猩猩的SIVcpz。该病毒是从一位定居在法国的喀麦隆妇女身上分离出的,她在2004年被诊断感染有HIV-1病毒。报告这一序列的科学家将其列入拟议的P组,“等待确定其他人类病例”。在非洲以外地区,HIV-2并未广泛流行。1987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病例。 许多检测HIV-1的套件亦可用于检测HIV-2。截至2010年,HIV-2病毒已知的分组共有8组(A到H)。其中,只有A组和B组流行。A组主要发现于西非,但已全球扩散到安哥拉、莫桑比克、巴西、印度、欧洲和美国。尽管HIV-2有着全球范围的分布,但B组仍然主要限于西非。 尽管其分布相对受限,诊断表现出HIV感染症状的患者时,需要考虑HIV-2的情况并不仅限于来自西非的患者,还应包括与来自西非的人有体液交换的患者(如共用针头、性接触等)。HIV-2与在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中流行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mm)关系密切,这一灵长类物种栖息在西非沿岸的森林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和在人类中显著扩散的两种HIV-2毒株(A组和B组)最密切相关的病毒,是在科特迪瓦西部塔伊森林的白顶白眉猴体内发现的SIVsmm。另外6个已知的HIV-2组,每组均只有一名病例。它们可能分别来自从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到人类的几次独立传染。在利比亚的两个人身上发现了C组和D组,在塞拉利昂的两个人身上发现了E组和F组,在科特迪瓦的两个人身上发现了G组和H组。上述每种HIV-2毒株(人类可能是其终结宿主)和来自所感染人类同一国的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身上发现的SIVsmm毒株最为相关。当患者没有症状,但存在HIV血液检测阳性结果时,可被诊断为HIV-2。Multispot HIV-1/HIV-2快速检测是目前唯一经FDA批准的区分这两种病毒的方法。可以识别出HIV-1、HIV-1的O组以及HIV-2的酶免疫测定,一直以来都是筛查和诊断HIV的推荐方法。如果在组合筛查中发现测试结果虽为阳性,但HIV-1免疫印迹法却无法确定结果时,则还应进行氨基酸测试等后续测试,以区分感染类型。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当个体具有西非血统,或曾与具有该血统的其他人性接触或共用过针头时,应考虑可区分HIV-2的诊断方式。西非被列为最高风险,因为该病毒起源于这一地区。HIV-2的致病性被发现低于HIV-1。HIV-2的致病机理并不十分明确,它与HIV-1的具体差异亦不了解;然而,已知HIV-2的传播速率远低于HIV-1。两种病毒的感染都可以让感染者患上艾滋病,也都可以突变产生抗药性。HIV-2患者的疾病监测包括临床评估和CD4细胞计数,而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蛋白酶抑制剂(PI)和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并联合使用CCR5共受体拮抗剂和融合抑制剂。尚未确定对HIV-2的初始和二线治疗方案。HIV-2似乎本身对NNRTI有抗性,但可能对NRTI敏感,尽管目前对其机理不甚了解。蛋白酶抑制剂呈现的效果多变,整合酶抑制剂则尚在评估中。针对上述治疗的组合方案研究指出,其治疗效果受组合使用药物的不同而变化。尽管尚不明确HIV-1和HIV-2病毒的致病机理,但已知二者的致病途径和模式有所不同,使得用以评估HIV-1抗药性相关突变的算法,无法作用于HIV-2。两种病毒可以分别被感染,但也可以一起被感染:这被称为“共感染”。与单独的HIV-1感染或共感染相比,HIV-2似乎具有较低的致死率、较不严重的症状和较慢的艾滋病进程。然而,共感染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感染的是哪种病毒。HIV-1倾向于与HIV-2竞争疾病进程的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共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似乎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多数已确定的病例出现在西非国家,美国亦有一些此类病例。如果孕妇遭到暴露,应正常进行筛查。如果发现有HIV-2存在,可提供一些围产期的ART药物来降低出现母婴传播的风险。婴儿出生后,应开始为期6周的预防性疗程。母乳亦有可能含有HIV-2病毒,因此,严禁母乳喂养。HIV病毒正在演化为更温和的形式,但要成为不致死的病毒还有“极为漫长的路”。具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抗性的HIV-1和HIV-2分离株产生于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已被追踪和分析。斯坦福HIV耐药性数据库和国际艾滋病协会公布了最重要的一些突变。

相关

  • 牙周炎牙周炎又称牙周病 (Periodontal disease),是牙周组织的疾病。侵犯牙龈、牙周、牙周膜、牙周韧带及牙槽骨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见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这两种
  • 镇静剂镇静剂,也称作镇定剂(英语:Sedatives),是一个化学上的作用物,用作减少身体某一部分的机能或是活动,镇静剂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抑郁及焦虑;它们通常被用作治疗精神紧张的病者,镇静剂有利
  • 心血管检查心血管检查是有关心血管的身体检查,可能包括心前区检查(英语:precordial examination)及周边血管检查(英语:peripheral vascular examination)。有些部分的检查可能在坐姿比较容易
  •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 对95%的人都会有效,且能持续至少15年以上的效期,很多人甚至能持续一生。幼儿应接种 2 剂,于出生满 12-15 个月接种第 1 剂,间隔 6 个月
  • 行为能力行为能力(capacity)为一种法律上的概念,其与“权利能力”及“意思能力”不同,乃指为法律行为之资格,亦即个人以独自的意思表示,使其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的资格而言。民法中基于私法
  • 鱼菜共生鱼菜共生,又称养耕共生、复合式耕养,指的是结合了水生动物中的粪便和水中的杂质分解过滤,主取氨(尿素)成分供应给饲养箱上的蔬菜,同时蔬菜的根系把饲养箱内的水净化供给水生动物使
  • GenBank基因银行(GenBank)是一个开放获取的序列数据库(英语:sequence database),对所有公开可利用的核苷酸序列与其翻译的蛋白质进行收集并注释。此数据库是国际协作核酸序列数据库(英语:In
  • 二茂铁二茂铁(英文:Ferrocene),或称环戊二烯基铁,是分子式为Fe(C5H5)2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室温下会微量升华因而带有似樟脑的特殊气味 。二茂铁是最重要的金属茂基配合物,也是最早被发现的
  • 间隙接合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或称缝隙连接,是细胞连接的一种,神经细胞之间的间隙连接又称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是一种特化的动物细胞间连接,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动物组织中。间隙连接
  • 肠鳃纲肠鳃纲(acorn worms or Enteropneusta)是半索动物门的一个纲。现存约有100种。大多数种类在泥沙中穴居,或在石块下生活。例如柱头虫(Balanoglossu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