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丽莎·梅伦捷娃

✍ dations ◷ 2025-02-23 07:02:40 #1579年逝世,16世纪俄罗斯人,俄国皇后,俄罗斯沙皇国人,俄国贵族,伪史

瓦西丽莎·梅伦捷娃(俄语:Васили́са Меле́нтьева,死于1579年)是伊凡四世传说中的第六任妻子,拥有“察丽撒(英语:Tsaritsa)”的头衔。瓦西丽莎和伊凡四世的婚礼可能是在1575年举办,并未经过教会批准(根据俄罗斯东正教教规,教会最多只认可三次婚姻),因此被认为可能不具妻子的正式身份,只能算是妃嫔。现代学者认为她可能不曾存在过,关于她的事迹可能是19世纪的后人捏造出来的。

据传在她嫁给伊凡之前,瓦西丽莎是一位寡妇,她之前的丈夫梅伦提·伊万诺夫(Мелентий Иванов)是一位书记,曾在立窝尼亚战争服役过。虽然沙皇认为她既美丽又甜美,他还是在完婚几个月后发现她与一位名叫德列列夫(Devletev)的王爵有染。除了逼瓦西丽莎看着她的情人受穿刺刑以外,做为更进一步的惩处,伊凡四世还将她监禁在修道院中。

在恐怖伊凡的八个妻子当中,只有玛丽亚·多尔戈茹卡亚(英语:Maria Dolgorukaya)(同样也被认为是19世纪的后人捏造)和瓦西丽莎·梅伦捷娃既没有坟墓,也没有在任何官方文件中被提及。

在中世纪的资料当中,没有证据表明她曾存在,除了以下两小点曾提及:瓦西丽莎·梅伦捷娃这个名字首次出现,是被18世纪的历史学家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所引用,卡拉姆津简单地将她的名字和其他伊凡的配偶排列在一块,并标示其为“妃嫔”(concubine)。在第二部文献中,瓦西丽莎·梅伦捷娃这个名字更广泛的被使用,而这个文献被认为是19世纪恶名昭彰的伪造者亚历山大·苏拉卡泽夫(Alexander Sulakadzev)的作品。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867年写了一部以她为主题的剧本:《瓦西丽莎·梅伦捷娃 (戏剧)(俄语:Василиса Мелентьева (пьеса))》。

相关

  • 缩胆囊素· extracellular space · axon · dendrite · axon initial segment · terminal bouton · axon hillock· neuron migration ·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from m
  • 杜尔贝科罗纳托·杜尔贝科(意大利语:Renato Dulbecco,1914年2月22日-2012年2月19日),意大利出生的病毒学家,二次世界大战后与好友神经生物学家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一起移居美国。由于发现
  • 求偶求偶(英语:courtship)或求爱是指人与人在订婚、结婚或建立双方一致认同的、更为持久的关系之前的关系的阶段。在求偶期间,情侣会相互了解对方,并决定是否订婚或建立对双方关系的
  •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澳洲科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AAS),创立于1954年,由一群著名的澳洲学者依据皇家特许(Royal Charter)所创立,创办成员包含多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由澳洲国立大学(ANU)Mark
  • 压迫迫害,指任何人或团体在某社群中受到的严重不公平对待,包括严重的歧视、不正当的法律和司法、不正当的社会规范,以及各式暴力等。迫害源于社会对被压迫者的利益冲突,包括歧视。当
  • 太祖秘史《太祖秘史》,是一部拍摄于2004年的电视剧,于2005年首播。是尤小刚导演的“前清秘史剧”系列中的第三部作品,一共有46集。讲述努尔哈赤一生的故事。
  • 曹彬 (医生)曹彬(1972年3月30日-),男,山东济南人。中国呼吸学科专家。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1972年生于山东济南。1987年至1990年,在
  • 柱头 (建筑)在建筑学领域,柱头(英语:Capital或Chapiter,来自拉丁语的,“头部”)是柱子或者壁柱最顶端的部分。它在柱子本身与柱子上端承重的部分之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能够增大柱子的承重面积,
  • 马塞兰·贝特洛皮埃尔·欧仁·马赛兰·贝特洛(法语:Pieltte Engene Marcellin Berthelot,1827年10月25日-1907年3月18日),法国著名化学家,研究过脂肪和糖的性质,合成出多种有机物。他对化学反应热
  • 梅厄·迪岑哥夫,1861年2月25日–1936年9月23日)是一个 犹太复国主义 政治家和特拉维夫 首任市长。(1911-1922为城市规划主任,1922-1936为市长). 1936年,阿拉伯人暴动,阿拉伯人关闭雅法港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