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塔·葛贝洛娃 (Edita Gruberová,1946年12月23日-),斯洛伐克女高音歌剧唱家,20-21世纪最伟大的戏剧性花腔女高音之一,有着“花腔女皇”和“欧洲夜莺”之美誉。她那优美、清晰、强而有力的戏剧性嗓音、钻石特质的音色、超强的高音和超高音能力及持久力、标志性的弱音高弱音能力,以及她对曲目的精湛理解和个性化诠释,是她成为莫札特系列歌剧(尤其是《魔笛》中夜后),以及斯特劳斯歌剧(比如《泽贝涅塔》)的完美的诠释者之一。葛贝洛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德奥歌剧的最权威诠释者之一,为此她还当选为斯特劳斯艺术协会的名誉主席,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歌剧演员当选,是一个巨大的荣耀。近年来,葛贝洛娃通过出演若干重要的美声歌剧中的主角,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现代美声曲目跨世纪的最权威代表人物之一。
葛贝洛娃出生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母亲是匈牙利人,而父亲是德国人后裔。斯洛伐克语是葛贝洛娃的母语。她最初在布拉迪斯拉发音乐学院就读,师从玛莉亚·梅德维卡 (Mária Medvecká)。其后他转到布拉迪斯拉发演艺学院(VŠMU)继续深造。求学期间,她一直是当地著名民歌乐队“Lúčnica”的主唱歌手,更有几次机会登上斯洛伐克国家剧院的舞台。
1968年,葛贝洛娃首次登台,在布拉迪斯拉发出演《赛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Rosina)。1968年,葛氏在法国图卢兹赢得一次歌唱大赛后,便被分配到班斯卡·比斯特理察的J. G. 塔约伏斯基剧院担任歌剧独唱家直至1970年。由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政权实施的“正常体制”(Normalization),令斯洛伐克与非共产国家的边界一直关闭。梅德维卡暗地里为葛贝洛娃在1969年夏天安排了一次面试,过后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随即表示要聘用葛氏。翌年2月7日,葛贝洛娃迎来事业的一个突破,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首次登台,主唱了莫札特《魔笛》中的夜后。葛贝洛娃同时决定移民到西方。其后,葛贝洛娃一直留在维也纳当独唱家,且常会被邀请到世界各大歌剧院献唱,特别是各个花腔角色。
1974年,葛贝洛娃首次在格林德伯恩音乐节首次登台,1977年首次登上大都会歌剧院得舞台,皆是扮演夜后。1977年首次现身萨尔茨堡音乐节,出演卡拉扬指挥下,威尔第《唐·卡洛》中的王后侍女。1981年,她在 让-皮耶尔·蓬内尔(Jean-Pierre Ponnelle)执导的电影版《弄臣》中,和卢奇亚诺·帕瓦罗蒂共同担纲。1984年,以饰演贝利尼《卡普雷特和蒙太奇》中的茱莉叶,作为自己在伦敦皇家歌剧院的首演。而她出演的《弄臣》、《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中的泽宾内塔、《茶花女》、《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后宫诱逃》、《玛侬》和《化妆舞会》中的奥斯卡备受好评。
而葛贝洛娃的其他重要角色包括,莫札特《唐·乔望尼》中的唐娜·安娜;多尼采蒂《联队之花()》中的玛莉和《罗伯托·德威瑞》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和罗西尼《赛密拉米德》,还有最近的新尝试──贝利尼的《诺尔玛》。
葛贝洛娃留下不少录音,尤其以多尼采蒂的都铎女王歌剧系列和美声歌剧作品的录音而著名。部分葛贝洛娃的演出可见于DVD影碟,如《弄臣》、《玛侬》、《诺尔玛》和《罗伯托·德威瑞》。
2019年三月葛贝洛娃正式以歌剧 罗伯托·德威瑞 在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告别了歌剧舞台,并展开了告别演唱会,于同年的十二月葛贝洛娃于德国Gersthofen举行了人生中最后一场独唱会。葛贝洛娃原本于2020年仍有一系列演出计划,因武汉肺炎肆虐,无奈以74岁高龄宣布结束51年的辉煌演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