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士林区士林国民小学

✍ dations ◷ 2025-05-20 05:41:56 #台北市立国民小学,士林区,1895年创建的教育机构,天母,台北市市定古迹,台北市历史建筑

台北市士林区士林国民小学(英语:Taipei Municipal Shilin Elementary School),是一所位在台北市士林区大东路的公立国民小学。该学校之前身为日本人士于1895年创办之芝山岩学堂。

1895年,日本人士在芝山岩创立“芝山岩学堂”(原址现为芝山岩惠济宫)。

1896年1月,发生六氏先生事件;随后,改名为“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并迁移至现址。

1898年,改名为“八芝兰公学校”。

1921年,改名为“士林公学校”。

1941年,改名为“士林国民学校”。

1946年,改名为“台北县立士林国民学校”。

1949年,改名为“阳明山管理局士林国民学校”。

1971年,校史馆创立。

1974年,改名为“台北市士林区士林国民小学”。

1983年,昆虫、贝壳馆创立。

2003年,开始培训昆虫、贝壳馆小小解说员。

2005年,士林国小图书馆被命名为“芝兰书苑”。同年,各间教室、操场PU跑道及图书馆开始整修,并于2006年重新启用。

2008年,教学大楼外墙、乡土教材馆内部、校门、北大楼、东大楼进行整修,并于2009年重新启用。

2010年,活动中心大楼、南栋大楼、西栋大楼进行电源改善工程,健康中心进行翻修工程,幼稚园、溜冰场地区进行整平及电源改善工程;同年,中国大陆教育访问团、新加坡百惠国小等前来拜访。

兴建于大正5年(公元1916年)的砖造校舍,是目前校内唯一日治时代留存建筑。目前仍保存原有的建筑本体、圆拱窗、扶壁、舞台等,具有重要文化价值;门廊前八芝兰公学校时期之门柱亦为重要史迹。已指定为台北市市定古迹。

建筑完成于1929年前。曾经历增建、改建,虽失去原始旧貌,但仍保存建筑墙体、部分门扇与开窗,及入口处的车寄(门廊)形貌,可呈显昭和时代公会堂建筑之特色。公会堂为人民团体、学校、社团等举行各种活动与交流之场所,呈现出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同时也是见证台湾早期公民意识提升之场域。 战后作为中山堂,曾用作当地联合授课空间,具有凝聚在地认同的价值以及见证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建筑之特色。已登录为台北市历史建筑。

注 : 其中数任代理校长并未列出

士林风光真美丽,屯山苍苍 淡河泱泱,
我们学校在美丽的环境,
老师勤教训,同学好用功,
士林国民小学,士林国民小学

士林历史真悠久,文化发达 人才辈出,
我们学校是历史的摇篮,
老师勤教训,同学好用功,
士林国民小学,士林国民小学

相关

  • 太空天气太空天气是在地球周围的太空环境条件改变的观念。它与行星大气内的天气观念不同,涉及太空中的等离子、磁场、辐射和其他物质。"空间气象"经常隐藏性的意味着在地球附近的磁层
  • 发炎性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发炎性肠道疾病(英语: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简称IBD)是一组特定的肠道慢性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分为克罗恩病
  • 1177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总爷国小台南县麻豆镇总爷国民小学,简称总爷国小,是台湾台南县麻豆镇曾经存在过的一所国民小学。于民国97年(2008年)因为台南县政府要扩建南瀛总爷艺文中心的范围,总爷国小遭裁撤,并入台
  • 皇朝三通清三通,即《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典》、《皇朝通志》三书,清朝亡后,改名《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三通”是“续三通”的续作,体例大致沿袭杜佑《
  • 都护府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督察边境各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汉代在西域设有西域都护府,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代曾设六都护府。都护府长官称为都护。朝鲜王朝设有大
  • 李文华李文华(英语:Wen-Hwa Lee,1950年6月1日-)是台湾分子生物学家,曾任台中中国医药大学校长,1986年发现人类第一个抑癌基因“RB基因”,1994年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20届生命科学组院士
  • 梅迪纳县梅迪纳县(Medina County, Texas)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部的一个县。面积3,456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9,304人。县治洪多(Hondo)。1848年2月12日置县。县名来
  • 乔治·葛兰维尔乔治·格伦维尔(George Grenville,1712年10月14日-1770年11月13日),英国辉格党政治家,1763年至1765年曾任英国首相,1765年,为应对英法北美战争的开销,针对英属美洲通过《印花税法》,引
  • 齐云山齐云山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