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磁性

✍ dations ◷ 2025-10-25 18:32:59 #反磁性
抗磁性(Diamagnetism,亦作反磁性)是一些类别的物质,当处在外加磁场中,会对磁场产生的微弱斥力的一种磁性现象。抗磁性的成因,是当物质处在外加磁场中,外加磁场使得物质电子轨道(更精确的讲法:轨域)运动产生改变的连带效应。当施加一外源磁场B时,会对运动中的电子(电荷q)产生了磁力F:F = qv × B。此力改变了电子所受的向心力,使得电子轨道运动或是加速,或是减慢。电子速度因此受到改变,而连带改变了其与外加磁场相反方向上的轨道磁矩。考虑两个电子轨域:一个顺时针运动,一个逆时针运动。一进入页面方向的外加磁场会使顺时针转动电子的向心力增加,而使其自页面出来方向上的磁矩增加。同样的外加磁场则会使逆时针转动电子的向心力减少,而使其进入页面方向上的磁矩减少。两者的改变都与进入页面方向的外加磁场相抗衡。然而,外加磁场对于多数日常物质所感生的磁矩却非常小,因此净效应会是一种斥力。所有物质都会对外加磁场作出不同程度的抗磁性反应;但是对于同时拥有其他磁性性质的材料来说(如铁磁性和顺磁性),抗磁性可以完全忽略不计。那些仅仅或者很大程度显示抗磁性的物质被称之为抗磁性材料或者抗磁性子。那些被认为具有抗磁性的材料通常被非物理学家作为非磁性物质看待。它们包括水,DNA,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石油和一些塑料,和金属如水银(元素),金和铋。尽管物质抗磁性本质上是量子效应,但通过纯经典的朗之万抗磁性理论可以获得一致的解释。朗之万抗磁性理论可用于解释闭壳层原子构成的物质的抗磁性。强度 B {displaystyle B} 的磁场作用在电荷量为 e {displaystyle e} 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的电子上,电子受洛伦兹力作用将进行频率为 ω = e B / 2 m {displaystyle omega =eB/2m} 的拉莫尔进动。单位时间内转动速度为 ω / 2 π {displaystyle omega /2pi } ,含 Z {displaystyle Z} 个电子的原子所产生的环状电流为(采用国际单位制)环状电流产生的磁矩等于电流强度与闭合环包含的面积。假定外场沿 z {displaystyle z} 轴方向。平均的环内面积为 π ⟨ ρ 2 ⟩ {displaystyle pi langle rho ^{2}rangle } ,其中 ⟨ ρ 2 ⟩ {displaystyle langle rho ^{2}rangle } 为电子到 z {displaystyle z} 轴的均方距离。可知磁矩为若电荷分布呈球对称,可设 ⟨ x 2 ⟩ = ⟨ y 2 ⟩ = ⟨ z 2 ⟩ = ⟨ r 2 ⟩ / 3 {displaystyle langle x^{2}rangle =langle y^{2}rangle =langle z^{2}rangle =langle r^{2}rangle /3} ,其中 ⟨ r 2 ⟩ {displaystyle langle r^{2}rangle } 为电子到核的均方距离。则 ⟨ ρ 2 ⟩ = ⟨ x 2 ⟩ + ⟨ y 2 ⟩ = ( 2 / 3 ) ⟨ r 2 ⟩ {displaystyle langle rho ^{2}rangle =langle x^{2}rangle +langle y^{2}rangle =(2/3)langle r^{2}rangle } 。 若 N {displaystyle N} 为单位体积原子数,抗磁性磁化率为因为金属中含非定域电子,朗之万理论不适用于金属。自由电子气的抗磁性理论被称为朗道抗磁性理论,它包含了洛伦兹力下电子轨线被曲化后形成的弱反作用场。朗道抗磁性应当与泡利顺磁性相区别,后者与非定域电子自旋的极化相关联。虽然早在1778年,S. J. Brugmans就发现了金属铋和金属锑在磁场中存在某些抗磁性现象。但是直到1845年9月,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在外在施加磁场中,所有天然物质拥有不同程度的抗磁性,抗磁性这个词才正式在文献中使用。

相关

  • 厌氧生物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英语:Bioremediation)是一种使用生物体来移除或中和污染现场内污染物的技术。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定义,生物修复是一种“使用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来把有害物质分解成
  •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是1920年年代对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英语:five kingdoms, 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所定义的一个界。1969年怀塔克(英语:Robert
  • 围产期产前(Prenatal)或产前发育(Prenatal development)是人类胚胎或胎儿在孕期的孕育过程,从受精,至诞生。通常,也可使用术语胚胎发育、胎儿发育,或胚胎学来表示。胚胎发育始于受精。
  • 同义词同义词(synonym)或者更学术性的称呼同义异形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表达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是表达形式不同的词汇。例如厕所和“茅房”就是不同词汇表示
  • 战争战争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个组织和组织之间的有组织性的武装冲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
  • 癫痫癫痫症(英语:Epilepsy),是一种神经性疾患(英语:Neurological disorders),特征为反复地癫痫发作,即为重复发作或长或短的严重抽搐症状,可能会造成物理性伤害,甚至骨折。癫痫症的定义是,患
  • 嗜中性白细胞低下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 或 Neutropaenia),亦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液中的一种中性粒细胞(一种白血球细胞)浓度异常低的血液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弥补大多数的循环白血球,
  • 立体渲染立体渲染(英语:Volume rendering),又称为体绘制,是一种用于显示离散三维采样数据集的二维投影的技术。一个典型的三维数据集是CT或者MRI采集的一组二维切面图像。通常这些数据是
  • 儿童发展阶段儿童发展阶段 或 儿童发育的阶段(英语:Child development stages) 指的是儿童发育理论(英语:child development)认为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具备的基本先天能力(又被称为孩子发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