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

✍ dations ◷ 2025-04-25 08:22:07 #冰河
冰川(Glacier)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是一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层层积雪堆叠而成的巨大冰川冰。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川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川称为山岳冰川或谷冰川,而受冰川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川或冰帽。两极地区的冰川又名大陆冰川,覆盖范围较广,是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七大洲都有冰川。(大洋洲的冰川都在岛屿上,不在澳洲大陆上。)由于冰川形成于长年封冻地区,所以对冰川的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远古时代的地质信息。由于温室效应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格外明显,地球上的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对于直接流入大海的冰川来说,这意味着巨型冰山的增多、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沿海地区可能遭受到的泛滥;对于高山上的冰川来说,这意味着山脚下河流水流量的不稳定,即在大量融雪时造成水灾、其余时间则造成旱灾。冰川前进时会切割山谷两侧的岩石,将它们带往下游非常远的地方。在冰川退缩时,这些巨大的石块就被留在原来冰川的河道上,包括两旁山坡上。冰川流经的山谷会由原来的V字型横切面变成U字型横切面,千万年期间其粗糙的山谷岩层表面更能给冰川移动时磨擦至平滑。总面积约达1622,7500平方公里,即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69%。现代冰川面积的97%、冰量的99%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所占有,特别是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公里(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过4000米,冰从冰盖中央向四周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人类很早就对于冰川有所认识。中国唐朝的玄奘师徒西行时曾把天山木札尔特冰川描写为:“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大意就是说冰雪堆积形成了冰凌,不论春夏都不融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现代冰川的研究的起源地。人类首次系统研究阿尔卑斯山的冰川19世纪30、40年代路易士·阿格西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冰川研究站开始,奠定冰川学的基础。1911年J·P·科赫和韦格纳开创了对大陆冰盖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次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70年代以来氧同位素、雷达测量、卫星遥感和遥测技术的应用,都有效促进对冰川的认识和研究。冰川依照在地球上分布的位置分为两种,之所以分类是因为许多地理学者认为,这两类的冰川地形其作用力、塑造的地形、成因皆有显著差别。尽管习惯上冰河、冰川为同义词,但是以下两种分类惯用上并没有冰川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山岳冰河、大陆冰河相比于山岳冰川、大陆冰川而言,是较罕用或是地理研究上并不使用的专有名词。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呈舌形,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如中国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是世界最大的山岳冰川。范围通常较大陆冰川小。按其形态、发育和地形特点的差别,山岳冰川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是冰川中最大的一种,呈盾形,这种冰川覆盖着庞大的地面,在许多情况下,并且其厚度足以把全部山系--除最高的山峰外--都埋起来。面积超过14,000,000平方公里的南极洲,差不多全部都被一个平均接近1,980米厚的冰川覆盖着,其东部冰层厚度可达4267米。格陵兰冰盖覆盖的面积超过1,800,000平方公里,实测最大厚度约3,350米。较小的大陆冰盖常被称作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两大冰盖,即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它们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9%,其中南极冰盖占90%。格陵兰约有83%的面积为冰川覆盖。冰川产生多种岩屑称为冰积物。冰水冰积物是由称为冰川融水的融冰中沉积下来的岩屑。有些冰积物含石块和巨砾类似扁砾。冰积物也可能由冰川融水混入称为冰砾泥的细砾沉积物。堆积冰碛土是融化时冰川顶部落下的岩屑。

相关

  • 类病毒类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单链RNA病原体。它比病毒要小,且没有典型病毒所有的蛋白质外壳。类病毒为严格寄生物,专一性很强,通常感染高等植物,并整合到植物的细胞核内进行复制。
  • 丝状病毒丝状病毒科(学名:Filoviridae),单股反链病毒目,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包含的属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病毒粒(Virion)具有复杂构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
  • 人祭人祭(英语:human sacrifice)是一种古代宗教仪式(祭祀),即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与它相似的仪式有动物祭(英语:Animal sacrifice)。在整个人类史上,各种文明均发生过用活人作为牲礼的
  • 黑暗时代黑暗时代在历史学中可指:
  • 布鲁斯特·卡利布鲁斯特·卡利(Brewster Kahle /ˈkeɪl/ KAYL-'; 1960年-) 是一位美国数字图书馆员、电脑工程师和资讯科技企业家,是Alexa Internet和互联网档案馆的创始人。 2012年入选互联网
  • FeI碘化铁(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I。碘化铁(I)不稳定,可以通过Fe(CO)2I的热分解得到。在高压(123~360 GPa)下,它的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4.257, b=4.256, c=4.262, α=100.9
  • 毕达哥拉斯派毕达哥拉斯主义是一个用于描述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所持的秘教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学说的术语。他们都深受数学所影响。毕达哥拉斯主义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对柏拉图主义有重要
  • 威廉·海德·沃拉斯顿威廉·海德·沃拉斯顿(英语:William Hyde Wollaston 1766年8月6日-1828年12月22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以发现化学元素钯和铑而知名。1802年,他观察到了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即夫琅
  • 旗山区旗山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Kî-s
  • 黄国峻黄国峻(1971年10月16日-2003年6月20日),台湾宜兰县罗东镇人,作家。父亲是小说家黄春明。淡江中学毕业。曾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2003年寻短自经,享年31岁。1997年,黄国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