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之路 (画作)

✍ dations ◷ 2025-09-10 03:45:33 #光荣之路 (画作)

《光荣之路》(英语:)是英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弗·RW·内文森霍华(英语:Christopher R. W. Nevinson)于1917年创作的一幅画作。标题引用了托马斯·格雷1750年写于《墓园哀歌(英语:Elegy_Written_in_a_Country_Churchyard)》挽歌中的一行诗:“光荣之路,通向坟墓”。目前该作品由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收藏,被描述为“内文森霍华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1914年11月至1915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初几个月,内文森霍华曾在西线的朋友救护服务处(英语:Friends' Ambulance Unit)担任志愿救护车司机,然后返回英国,曾在伦敦的皇家陆军医疗队(英语:Royal_Army_Medical_Corps)担任勤务兵,但在1915年底因风湿热而病倒了。

1917年,他被委任为战争艺术家,并被英国战争宣传局派往法国。他采用现实主义来描绘战争的恐怖,果断地摆脱了他早期的现代主义和漩涡主义风格。

《光荣之路》尺寸为45.7 × 60.9厘米(18.0 × 24.0英寸)。它描绘了两名死去的英国士兵,他们面朝下地站在西线战场上。他们未被埋葬在一片泥泞的土地上,除了铁丝网和战争的废墟外,周遭呈现相当荒凉的景象。

这幅画受到法国官方绘画和素描审查员安·李(英语:Arthur_Lee_(British_Army_officer))中校的审查,理由是展示尸体会阻碍战争的努力。尽管如此,内文森霍华依旧于1918年3 月在莱斯特画廊(英语:Leicester_Galleries)举办的官方展览收录了这幅画,但该作品在展出时,则在旁使用牛皮纸条贴著“已审查”一词。

内文森霍华被英国陆军部斥责因展示已经被审查的图像,以及未经授权在公共场合使用“已审查”一词,但该画最后则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3月4日首次展出正面官方彩色照片(包括实际尸体的图像)之后。由于是受讯息部(英语:Ministry_of_Information_(United_Kingdom))委托制作,《光荣之路》最后被帝国战争博物馆买下并放置博物馆展览。

相关

  • 大羚羊伊兰羚羊(学名Taurotragus oryx),又名巨羚、大羚羊,是东非及南部非洲大草原及平原的一种羚羊。伊兰羚羊与德氏大羚羊一同被认为是最大的羚羊种,不过它们其实更像牛。雌羊重300-60
  • 三碳糖丙糖(Triose),又称为三碳糖,是含有三个碳原子的一类单糖,共包含两个化合物:丙糖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重要物质。D-甘油醛:二羟基丙酮: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
  • 膛线膛线(英语:Rifling,又译作来福线,来福枪即来自此名字)是现代炮管及枪管的管膛内壁上被锻刻加工出的呈螺旋状分布的凹凸槽,可使子弹在发射时沿着膛线作纵轴旋转,产生陀螺仪效应稳定
  • 贝武夫《贝武夫》(英语:,古英语:),或译贝奥武甫、北獒武夫、裴欧沃夫、表沃夫,完成于公元8世纪,约750年左右的英雄叙事长诗,长达3182行。故事的舞台位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以古英语
  • 爱德华多·包洛奇爱德华多·包洛奇爵士,CBE(Sir Eduardo Paolozzi,1924年3月7日-2005年4月22日)意大利裔英国雕塑家。包洛奇1924年生于苏格兰利斯。1968年获CBE, 1979年获选英国皇家学院院士,1986
  • 威廉·巴顿·罗杰斯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1804年-1882年),19世纪美国自然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始人,1861年至1870年以及1879年至1881年间两度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罗杰斯曾
  • 野中正造野中正造(日语:野中 正造/のなか まさぞう ,1905年7月25日-2019年1月20日),日本超级人瑞,享寿113岁179天。在2016年10月29日吉田正光因病离世后,野中正造继任为日本男性最年长者。20
  • 堕落部屋《堕落部屋》(日语:堕落部屋)是日本摄影师川本史织拍摄的一本照片集,于2012年12月29日发售,由Graphic(日语:グラフィック_(企業))出版,内容是拍摄于东京、大阪等市中心的五十位御宅族
  • 鸡皮疙瘩 (电影)《鸡皮疙瘩》(英语:)是一部于2015年上映的美国恐怖喜剧电影,根据R·L·史汀所著的童书系列《鸡皮疙瘩》改编。为罗勃·莱特曼(英语:Rob Letterman)执导,达伦·莱姆克编剧,剧本基于斯
  • 南方都市报案南方都市报案,简称南都案或南都事件,是指《南方都市报》编辑程益中、总经理兼副主编喻华峰、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委李民英被以贪污、行贿、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罪名逮捕及判刑,由于普遍怀疑是由于南方都市报关于孙志刚案和SARS事件报道而引起当时张德江领导的地方政府的报复、以及司法裁定中的巨大争议而广为关注。大多数中国大陆的法学专家认为三人的贪污、挪用公款罪名都无法成立。海外媒体则普遍认为是广州市委高层为报复该报在SARS事件期间的报道和率先曝光孙志刚案而通过司法途径来迫害三人。大陆学界、新闻界为此首次发起连署声援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