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尔

✍ dations ◷ 2025-11-03 23:59:22 #司徒尔

司徒尔(John Leighton Stuart,1840年12月2日-1913年1月),美南长老会传教士,在中国杭州传教46年(1868-1913)。司徒雷登之父。

1840年12月2日,司徒尔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谢尔比维尔(Shelbyville),一个知名的长老会牧师家族。父亲大卫·托德·司徒尔特(David Todd Stuart),是当地的司徒尔特女子学院(Stuart Female College)的创建人和院长。

司徒尔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华盛顿与杰弗逊学院(Washington and Jefferson College)以及肯塔基州的森特里学院(Centre College),1861年毕业。1865年进入普林斯顿神学院。在这里,他听到在中国传教的长老会传教士倪维思(John L Nevius)的信息,决心到海外传教。

1868年,司徒尔从普林斯顿毕业,受美南长老会差会派遣,和胡思登、郝理美一同到中国传教。他们从纽约出发,经过巴拿马地峡、旧金山,历时两个月,在上海登陆,前往美南长老会在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基地杭州。这是美南长老会进入中国传教的第二年,在他们之前仅有应司理(E B Inslee)一名传教士。起初,他们落脚在杭州城南俯视官员居住区的城隍山(吴山)山坡上,后来官员的儿子患病,要求南长老会搬迁到城北天水桥畔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的荒地,是杭州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他们建造了2间平房作为简易布道所,命名为“胡郝礼拜堂”。

1872年,美南长老会派遣司徒尔和杜步西牧师夫妇来苏州传道,在养育巷购地建教堂,即“思杜堂”的前身。

1874年,34岁的司徒尔因健康原因回国休假,娶了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的一位女校长玛丽·霍顿(Mary Louisa Horton),她的父亲古斯塔瓦斯·赫顿(Gustavus Horton)是当地的法官。新婚夫妇在夏天回到杭州。这一年,由司徒尔主持,拆除了简易布道所,新建一座礼拜堂,命名为天水堂,司徒尔担任主任牧师,并且建造了传教士住宅楼和男女学堂,形成一片占地80亩的建筑群。大院旁边形成了一条街巷,名为耶稣堂弄。

1913年1月,司徒尔在杭州病逝,享年73岁,在华传教46年。安葬于杭州九里松墓地。司徒尔去世后,美南长老会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于1915年在众安桥建造湖山堂,1917年建成。

相关

  • 钦博拉索山钦博拉索山(奇楚瓦语:Chimpu Rasu,西班牙语:Volcán Chimborazo)位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是一座圆锥形的死火山,海拔6268米,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西南偏南150公里,是厄瓜多尔的最高峰。
  • 奴尔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女真文: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
  • 公社公社(commune)一词有许多含义,最早是指中古欧洲自治城镇的组织,其特色是市民拥有一定的权力,包括财产权、行政权等。彼此之间之间互相协助帮忙。各地区的公社情形不同,有些地区如
  • 元首 (纳粹德国)元首(德语:Führer,一字在德国已不常用。Anführer,由于有相似而较实际的意思,所以更常用于翻译“领袖”一词,同时Führer组成很多字词,例如Zugführer(火车司机),Flugzeugführer(飞机
  • 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美国唱片工业协会(英语: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RIAA)是一个代表美国唱片业的贸易团体,成员由多家制作与发行约90%美国音乐唱片的私有公司实体如唱片公司
  • 那卡诺那卡诺(1918年12月22日-1993年2月21日),本名黄仲鑫,台湾著名作词家、鼓手。台南第二公学校毕业后,师承于黄锦昆,20岁即出师。台湾日治时代,以中野(NAKANO)为日本名,并以音译定艺名为那
  • 李丽芬李丽芬可以指:
  • 2012年至2013年德国足球乙级联赛2012年至2013年德国足球乙级联赛是第39届德国足球乙级联赛。赛季于2012年8月3日开始,至2013年5月19日结束,其中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2月2日为冬歇期。在本届德乙最终名列冠
  • 尼古拉耶夫山坐标:71°44′S 12°26′E / 71.733°S 12.433°E / -71.733; 12.433尼古拉耶夫山(英语:Mount Nikolayev)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东部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属于沃尔塔特山脉中南彼得曼
  • 2006年热带风暴贝里尔热带风暴贝里尔(英语:Tropical Storm Beryl)是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形成的第3场热带风暴。系统由7月18日的热带扰动发展而成并总体保持北上趋势,由于外部环境有利而增强,并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贝里尔转向东北,因行经海域水温降低而减弱。7月21日,气旋吹袭南塔克特岛,并在不久后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留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并经过新斯科舍,最终于7月22日同逐渐逼近的冷锋合并。贝里尔在美国东北部海岸沿线产生大浪,但造成的影响很小,也没有造成人员丧生。马萨诸塞州所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