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莱塞克塞勒战役

✍ dations ◷ 2025-09-13 09:55:01 #维莱塞克塞勒战役

维莱塞克塞勒战役(法语:Bataille de Villersexel),是1871年1月9日至10日普法战争期间,法军为了解救贝尔褔战役的法国驻军所展开的一场前哨战,法军与普鲁士军队在维莱塞克塞勒地区展开的一场短暂的战斗。

自普法战争开始以后,普鲁士军队从1870年秋天开始反攻,占领了法国大部分的领土。在法国东部,阿尔萨斯的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区大部分地区都被普军占领。在普军将领利奥波德·卡尔·奥古斯特·威廉·冯·布莱梅(英语:August von Werder) 的指挥下,普鲁士军队在1870年9月28日攻占了斯特拉斯堡,之后普军从梅斯推进到第戎,第戎在1870年10月31日的短暂战斗后被普军占领,但是,普军的主要目标是攻陷贝尔福。贝尔福在法军将领皮埃尔·菲利浦·登费特·罗谢尔奥(英语:Pierre Philippe Denfert-Rochereau)率领的驻守法军的顽强抵抗下,普军未能如愿攻下该城市。

1870年12月,法军将领查尔斯·丹尼斯·鲍巴基(英语:Charles-Denis Bourbaki)在布尔日创建了一支新的军队,即东方军团(英语:Armée de l'Est)。1871年1月,法国企图发动一次联合攻势,在北部(圣康坦战役)和西部(勒芒战役)展开攻势,一方面希望解除普军对巴黎(布松瓦尔战役)的包围,同时切断普军的后方补给。其中,丹尼斯·鲍巴基率领的东方军团负责向东部推进,目的是切断普鲁士军队的后方和补给线路,进而解放贝尔福战役中,被普军围攻的法国驻军。对此,丹尼斯·鲍巴基首先对维莱塞克塞勒的普军展开攻势。

普军在维莱塞克塞勒只有15,000人,而法军东方军团的总兵力达140,000人,在人数上占有巨大的优势。

1月9日,威廉·冯·布莱梅率领的15,000名普军在维莱塞克塞勒周边地区展开攻势,普军在整场战役的优势在于移动速度。当日上午,普军很快就占领维莱塞克塞勒城堡(法语:Château de Villersexel)的主要道路和桥梁。下午1点左右,维莱塞克塞勒城堡一度被普军占领,但战斗虽然在周边地区继续进行。法军在丹尼斯·鲍巴基的领导下,于下午发起反攻,维莱塞克塞勒城内的混战也在下午5点恢复,法军与普军在城堡内进行近身战,而战斗持续了一整夜。直到1月10日凌晨3点,普军才下令迅速撤退。

在这场战斗中被摧毁的维莱塞克塞勒城堡(法语:Château de Villersexel)在后来重建。维莱塞克塞勒附近的城镇也受到战争波及被烧毁,在南部靠近奥格农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使附近的煤矿和盐矿的采矿和工业活动大大减慢了速度。

由于法军在人数上超过普军,威廉·冯·布莱梅不得不下令撤军,法军也因此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在成功之后,法军因为陷入各种补给上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普军在没有被追击的情况下,顺利移动到蒙贝利亚尔。普军在撤退的路线上,让部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制止法军的追击,以便在法军到达贝尔福之前,建立一道有效的防御阵线,最终这个目标得以实现,法军直到1871年1月13日才继续推进。普军在移动速度的优势下,得以在利萨因河(法语:Lizaine)建立防线,并利用该防线在埃里库尔战役战斗。

在维莱塞克塞勒,法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以纪念这场战斗。主要的战争纪念馆建于1874年,位于市中心。在当地的公墓中,纪念碑以十字架的形式出现,以纪念1870年战死的士兵。法国与德国也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的普法士兵共同建立个人坟墓。在郊外,建有名为“哥萨克纪念碑”(monument des cosaques),该纪念碑始建于1893年,于1896年11月15日开幕,向维莱塞克塞勒战役中阵亡的东方军团士兵表示敬意。

相关

  • 曼内·西格巴恩曼内·西格巴恩(瑞典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年12月3日-1978年9月26日),瑞典物理学家,1925年,他因为发现X射线的光谱,而获得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殊荣。值得一提的是,他
  • 508年
  • 化石能源化石燃料(Fossil Fuel),亦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其中原油通过石油化学工业精炼生产得到的产品也称为石化燃料。化石燃料之
  • 州立法议会马来西亚州议会(马来文:Dewan Undangan Negeri;英文:State Legislative Assembly)是指马来西亚十三个州属的立法机构。由州统治者(苏丹或拉惹或州元首)、正副议长以及州议员组成。
  • 方东树方东树(1772年-1851年),字植之,晚号仪卫老人,安徽桐城人。为清代中期的文学家及思想家。师从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亦为桐城派的重要人物。生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屡试不中,五十岁以后
  • 穷白人《穷白人》(英语:)是舍伍德·安德森所写的美国小说,于1920年出版。内容讲述一名发明家休·麦克维(Hugh McVey),在密西西比河岸的贫穷生活中成功的故事。小说展示出工业革命在美国农
  • 卡尚巴扎卡尚巴扎 (波斯语:بازار کاشان‎ )是一个古老的巴扎,位于伊朗卡尚的市中心,建于塞尔柱王朝时期,萨菲王朝时期重修。卡尚巴扎仍在使用,总长达到数英里。内部则有多处壮
  • 锦盘河锦盘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西部的一条河流,是绕阳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凌海市白台子镇高峰村西南医巫闾山西端的鹰窝砬子,南流至关家窝铺村以东转东流,经李家店村、石山镇八里
  • 塞拉菲诺·马扎罗基塞拉菲诺·马扎罗基(意大利语:Serafino Mazzarocchi,1890年2月2日-1961年4月21日),生于蒙泰格拉纳罗,意大利前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他曾获得1912年夏季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团体全能金牌。1904: 美国(USA)1908: 瑞典(SWE)1912: 意大利(ITA)1920: 意大利(ITA)1924: 意大利(ITA)1928: 瑞士(SUI)1932: 意大利(ITA)1936: 德国(GER)1948: 芬兰(FIN)1952: 苏联(URS)1956: 苏联(URS)
  • P-38闪电式战斗机P-38“闪电”式战斗机是二战时期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一款双引擎战斗机。为了满足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美国空军前身)的要求,P-38的两具发动机分别装设在机身两侧并连结至双尾椼,飞行员与武器系统则设置在中央的短机身里。这款飞机的用途十分广泛,可执行多种任务,包括远程的拦截,制空及护航战斗机,侦查,对地攻击,俯冲轰炸,水平轰炸等。P-38在西南太平洋战场得到了最广泛也最成功的应用,其最为知名成功的一役,便是1943年4月18日,被日军称为“双胴恶魔”的P-38在一趟精心策划的长距离跨海拦截任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