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特里达梯一世 (安息帝国)

✍ dations ◷ 2025-07-16 19:52:42 #米特里达梯一世 (安息帝国)

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32年,安息语:�����),又称米特里达梯一世大帝,是自公元前171年至公元前132年的安息帝国君主。在其在位期间,米特里达梯对多方进行征服,使安息帝国由小型王国转型为古代近东的主要政治力量。米特里达梯首先在约前163年至前155年间自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手上吞并了阿里亚(英语:Aria (region))、马尔吉安那(英语:Margiana)和西巴克特里亚,然后对塞琉古帝国发动战争,并在前148年或前147年吞并米底(英语:Media (region))和阿特罗帕特尼。米特里达梯在前141年吞并了巴比伦尼亚,并在塞琉西亚举行官方授权仪式。伊利迈斯(英语:Elymais)和卡剌肯涅(英语:Characene)两个王国在一段短时间后成为安息帝国的附庸国。在约前140年,当米特里达梯正在东方与塞迦人战斗时,塞琉古国王德米特里二世试图重夺塞琉古帝国的失土;虽然德米特里在起初很成功,但他最后在前138年被打败,并在一段短时间后被米特里达梯送到希尔卡尼亚的王宫里扣押。米特里达梯随后为伊利迈斯援助德米特里一事而惩治伊利迈斯,并令波西斯(英语:Persis)成为安息帝国的附庸国。

米特里达梯一世是首位采用古代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的头衔“王中之王”的安息帝国君主。由于米特里达梯创下了丰功伟绩,米特里达梯被后世与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国君主居鲁士二世相较。米特里达梯在前132年驾崩,其王位由其子弗拉特斯二世(英语:Phraates II)继承。

“米特里达梯”是伊朗语名字“Mihrdāt”的希腊化版本,而该词本指“(古伊朗太阳神)米特拉(英语:Mithra)神所赐予”。该词由古伊朗语的“Miθra-dāta-”演化而成。米特拉是祆教中的重要角色,是卡瓦勒那赫(英语:Khvarenah)(即“君主的荣耀”)的守护者。米特拉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末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且在塞琉古帝国时期继续壮大,并与希腊的阿波罗神、赫利俄斯神或巴比伦(英语:Babylonian religion)的纳布神相联系;其地位在安息帝国治下达到顶峰,而根据现代历史学家马雷克·扬·奥尔布里希特(Marek Jan Olbrycht)的说法:“这似乎是祆教在希腊化时代与非本土信仰的传播的斗争”。

米特里达梯是安息帝国开国君主阿尔沙克一世的侄孙弗里阿帕提乌斯(英语:Priapatius)之子。米特里达梯有几个兄弟,包括阿尔达班一世和其兄弗拉特斯一世(英语:Phraates I),其中后者在前176年继承了他们的父王的王位。根据安息帝国的习俗,安息帝国王位采父死子继之制。然而,弗拉特斯一世打破传统,并指定其弟米特里达梯为其继承人。根据2世纪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的说法,弗拉特斯一世在注意到米特里达梯卓越的能力后作出了如此决定。

米特里达梯在前171年继承的王国是随着塞琉古帝国的衰落而崛起或出现在其边界上的众多中型强国之一,而与之同类的其他王国有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卡帕多细亚王国(英语:Kingdom of Cappadocia)、阿特罗帕特尼王国和亚美尼亚王国。米特里达梯当时的国土包括今伊朗呼罗珊省、希尔卡尼亚、北伊朗(英语:Northern Iran)及今土库曼斯坦南部。

米特里达梯首先把目光放到与邻近的粟特人、德兰吉亚那(英语:Drangiana)人和印度人爆发战争而衰落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当时新任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欧克拉提德一世是以篡夺的方式得位,并因此遭受反对声音,例如阿里亚人的叛乱,而该动乱很有可能被米特里达梯所支持,因为这会令米特里达梯从中得到好处。米特里达梯在约前163年至前155年间攻入欧克拉提德治下之地,在此战米特里达梯除了打败了欧克拉提德外,他也吞并了阿里亚、马尔吉安那和西巴克特里亚。根据古代历史学家查士丁和斯特拉波的说法,欧克拉提德成为安息帝国的附庸君主。梅尔夫随即成为安息帝国在东北部的统治据点。部分米特里达梯一世的铜币的背面铸有大象的图案和“大王(英语:Great king)(的)、阿尔沙克(英语:Arsaces)”的字样。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硬币也铸有大象的图案,而这代表该等米特里达梯一世的铜币可能是安息帝国吞并巴克特里亚的纪念币。

米特里达梯随即把目光转向塞琉古帝国的领土,并在前148年或前147年进攻米底(英语:Media (region))和占领埃克巴坦那;该等地方自塞琉古帝国镇压提马克斯发动的叛乱后就变得不稳定。米特里达梯在此后指定其兄弟巴加西斯(英语:Bagasis)为该等地方的总督。在这次胜利之后,安息帝国就征服了阿特罗帕特尼。米特里达梯在前141年占领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尼亚,并在塞琉西亚铸币及举行官方授权仪式。米特里达梯似乎在巴比伦引入了新年(英语:Akitu)游行,而古美索不达米亚马尔杜克神的神像(英语:Statue of Marduk)会在游行中从埃萨吉拉(英语:Esagila)(马尔杜克神的神庙)以牵着伊丝塔女神的手的方式被领出。米特里达梯在一段短时间后就退回了希尔卡尼亚,而其军队在同时除了控制伊利迈斯和卡剌肯涅两个王国外,更占领了苏萨。在此时,安息帝国的疆域已经东抵印度河。

赫卡通皮洛斯曾是安息帝国的首个首都,而米特里达梯在塞琉西亚、埃克巴坦那、泰西封及其所创立的新城市米特里达堡(Mithradatkert,今尼萨)等安息帝国君主的陵墓所在地都建立了皇家住所。曾为米底王国首都和阿契美尼德王朝夏都的埃克巴坦那成为安息帝国王族的主要夏季住所。米特里达梯可能将泰西封设为其扩张后的帝国的新首都。塞琉古帝国在狄奥多特·特里丰将军在前142年在其首都安条克发动叛乱的情况下未能立即对安息帝国进行反攻。然而,在约前140年,米特里达梯被迫到东方与入侵安息帝国的塞迦人战斗,而这为塞琉古帝国带来了进行反攻的机会。

时任塞琉古帝国国王德米特里二世在起初的军事行动能成功重得巴比伦尼亚,然而塞琉古帝国最终仍在前138年被打败,而德米特里本人则被安息帝国军队俘虏。德米特里随后被游街示于米底及美索不达米亚之众希腊人,而米特里达梯希望通过此举使他们接受安息帝国的统治。此后,米特里达梯把德米特里送到希尔卡尼亚的王宫里扣押。米特里达梯非常热情好客地招待德米特里,并把自己的女儿罗多古娜嫁给德米特里。根据查士丁的说法,米特里达梯对叙利亚地区有所谋划,并打算以德米特里作为对付新任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七世的工具。德米特里和罗多古娜的婚姻实际上是米特里达梯意图将塞琉古帝国的领土纳入安息帝国治下的一次尝试。米特里达梯随后为伊利迈斯援助德米特里一事而惩治伊利迈斯——他再度攻入伊利迈斯,并占领其两个重要城市。

大概在同一时期,米特里达梯吞并了伊朗西南部的波西斯地区,并扶植瓦弗弗拉德二世(英语:Wadfradad II)为波西斯的副总督(英语:Frataraka);米特里达梯给予了瓦弗弗拉德更大的自治权,而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米特里达梯希望在安息帝国一直和塞迦人、塞琉古帝国和卡剌肯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和波西斯保持良好的关系。米特里达梯似乎是首个对波西斯事务带来影响的安息帝国君主,而这从瓦弗弗拉德的硬币铸上米特里达梯的头像可见。米特里达梯在前132年驾崩,其王位由其与贵族妇人林努(Rinnu)之子弗拉特斯二世继承。

自公元前2世纪初始,安息帝国就开始在其帝国的意识形态中加入明显的意象,而这强调了安息帝国与古代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遗产的联系。相关意象的例子包括安息帝国虚构并宣称其开国君主阿尔沙克一世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王中之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后裔。安息帝国也开始使用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的头衔;米特里达梯是首位采用古代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的头衔“王中之王”的安息帝国君主。虽然米特里达梯是首位重新采用“王中之王”头衔的君主,“王中之王”头衔并未被普遍采用,直至其侄米特里达梯二世(英语:Mithridates II of Parthia)继位后,自前109年或前108年起方开始为后继的安息帝国君主所广泛采用。

在米特里达梯以前的各任安息帝国君主在硬币(英语:Parthian coinage)上均以戴着软帽(英语:bashlyk)的形象示人,而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总督也戴这种帽子。硬币的背面则铸有一个穿着伊朗骑马服并坐着的弓箭手的图案。米特里达梯一世在位初期的硬币亦显示其戴上了软帽,然而在其在位后期的硬币则首次显示其戴上了皇家希腊式带状王冠(英语:Diadem)。米特里达梯因此拥有了希腊化君主的形象,惟其仍保留伊朗留胡须的传统习俗。米特里达梯也在其硬币上自称“希腊人的朋友(英语:Philhellenism)”,而这是意图与新征服的希腊臣民建立友好关系并与其精英合作而作出的政治行为。米特里达梯的新硬币的背面铸有希腊神圣英雄赫拉克勒斯神的图案,其中神的左手拿着棍子,右手则拿着杯子。在安息帝国统治时期,伊朗人以希腊化的方式描绘国内神圣人物的形象,因此赫拉克勒斯神被视为《波斯古经》中的乌鲁斯拉格纳神的象征。

米特里达梯在其硬币上也有使用其他头衔。在其在位初期,米特里达梯采用了“阿尔沙克(英语:Arsaces)(的)”的头衔,后来改为“阿尔沙克国王(的)”,在最后则改为“阿尔沙克大王(的)”。安息帝国开国君主阿尔沙克一世因其成就而受赞誉,而其名讳“阿尔沙克”也因而成为安息帝国君主的皇家荣誉。米特里达梯也采用“父为神者”的头衔,而此头衔亦为其子弗拉特斯二世在继位后所采用。

在米特里达梯治下,作为安息帝国皇家住所的尼萨城被彻底改造。尼萨被更名为“米特里达堡”(Mithradatkert),并变成了致力促进对安息帝国皇室的崇拜的宗教中心。米特里达堡的一个较大的雕像上掉下了一个头部雕像,该头部雕像有胡须且有着明显的伊朗人面部特征,而其可能是米特里达梯的头像。位于底格里斯河畔、邻近塞琉西亚的城市泰西封在米特里达梯在位期间建城。根据斯特拉波的说法,由于安息帝国认为塞琉西亚不适合驻军,安息帝国建立泰西封以安置其驻军。然而,老普林尼则称泰西封建城的原因是诱使塞琉西亚城的市民离开塞琉西亚。

位于胡齐斯坦的尚义诺路齐(Xong-e Noruzi)的一个显示六个人的浮雕是安息帝国最为著名的几个浮雕之一。在浮雕的中间,主角以其正面示人,并穿着安息帝国的服装。主角的右方刻有三个较为矮小的人。主角的左方有一个骑着马、以侧面示人的骑士。骑士的后方另有一人,亦以侧面示人。浮雕上的骑士呈现了更多的希腊式风格,然而浮雕上的其他人物则以安息帝国式风格呈现,而两种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有部分假设认为右方的四人是后来才刻上的。浮雕上的骑士可能代表国王,而该人曾一度被认为是在前140年或前139年征服伊利迈斯的米特里达梯。相应地,该浮雕是为庆祝米特里达梯的胜利而刻的。对浮雕的如此解释最初为许多学者所接受。然而,如此观点在近年受到挑战,而其他有关浮雕的说法亦被提出,其中包括浮雕上的骑士是伊利迈斯的本地君主一说。现代历史学家特鲁迪·S·卡瓦米(Trudy S. Kawami)称浮雕上的人可能是在其在位期间宣告从塞琉古帝国独立的次任伊利迈斯君主卡姆纳斯基雷斯二世(英语:Kamnaskires II Nikephoros)。

米特里达梯在位期间最大的成就是使安息帝国由小型王国转型为古代近东的主要政治力量。他对西方进行征服的背后原因似乎是要实现通过令安息帝国占有叙利亚地方得以进入地中海的计划。现代历史学家克劳斯·希普曼(德语:Klaus Schippmann)对此予以强调,并称“肯定地,米特里达梯的功业不可能再简单地归类为一系列掠夺战利品的抢劫”。伊朗学家霍马恩·卡托齐安(英语:Homa Katouzian)将米特里达梯与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国君主居鲁士二世相较。

相关

  • 黑海黑海(英语:Black Sea)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亚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之后进入另一个陆间海—马摩拉海,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后与地中海的爱琴海
  • 紫色地球假说紫色地球假说(Purple Earth hypothesis)是一个天文生物学上的假说。该假说的内容是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形式是基于视黄醛,而非叶绿素的形式。今日基于视黄醛的微生物例如可直接以
  • 河北省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属北京军区,现属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的一个省级军区,管辖范围为河北省。主席(党、国)副主席(党、国)委员(党、国)军种: 陆军  海军  空
  • 阁楼 (杂志)《阁楼》(英文:)是由鲍伯·古乔内(Bob Guccione)创办的男性杂志,结合了城市生活方式和轻度情色画布。至1990年代,《阁楼》的风格由乐而不淫转为露骨。《阁楼》由Penthouse Media Gr
  • 泰普 (车臣)泰普,(俄语:Тайп)或称泰帕,意译为氏族。是车臣人之社会制度、社会阶层、不成文行事准则,是车臣人独有的文化,类近普什图人的普什图瓦里。核心价值观为公平客观、厚赏严罚、绝对
  • 彭腾云彭腾云(1925年-2011年5月10日),男,台湾苗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原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 战争之王《战争之王》(英语:)是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一部电影,导演是新西兰人安德鲁·尼可,于2005年9月16日在美国上映。影片的DVD版本于2006年1月17日在美国发行。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讲
  •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卢卡申科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卢卡申科 (白俄罗斯语:Мікала́й Алякса́ндравіч Лукашэ́нка, 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
  • 伊鲁普通库火山坐标:20°43′55″S 68°33′08″W / 20.73194°S 68.55222°W / -20.73194; -68.55222伊鲁普通库火山是南美洲的火山,位于玻利维亚和智利接壤的边境,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海
  • 学霸学霸是起源于中国大陆的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校园现象。作为网络语言,此词用以描述刻苦学习、学识丰富,并在某一领域确实取到某些成绩的人。具备此义的“学霸”一词始流行于2012年(一说2013年)。此后每逢考试季,关乎“学霸”的报道常见诸报刊,引发热议;各种有关“学霸”的故事、段子、歌曲亦被热烈讨论,广泛传播。借此词可表达之情感可褒可贬。由它亦派生出一批描述学生学习状况的词汇,其中有成体系者。《北青报》调查指,这类词汇业已深刻印象同学间人际交往,部分学生心理压力亦因之而生。对此称谓及其现象,有正面称赞其体现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