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茶

✍ dations ◷ 2025-05-19 21:09:20 #茶的分类,茶文化,1904年面世的产品

袋茶是一种成品茶,也叫茶包或袋泡茶,是指将磨碎的茶叶装入一个滤纸或不织布做的小袋中,并连上一根带有标签的线,冲泡后可以方便的将残袋从茶汤中取出并丢弃。袋茶的优点是可以用多种茶叶调配出不同的口味。英国生产的袋茶一般都是用从世界各地采购的茶叶调配而成。袋茶由于符合现代人快捷方便的消费习惯,逐渐在宾馆、宴会、写字楼等场合得到普及。

美国人习惯用小袋,一袋一杯;英国人和加拿大人习惯用大袋,一袋一壶。

袋茶是一个叫Thomas Sullivan的美国茶叶进口商在1908年的偶然发明。他用丝袋将茶叶包裹,方便向购买者展示商品。而顾客们则阴差阳错地将茶叶连同袋子一起泡到茶壶中去,并相信Thomas Sullivan本意如此。于是袋茶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

袋茶在商业上批量生产是在1920年代的美国,而袋子的材质则从丝变成了薄纱布,最后变为纸质。1960年代,袋茶逐渐在英国普及。今天,英国的袋茶消费量占茶叶总量的85%。

一包好的袋茶,袋内需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沏泡,才能媲美散装的茶叶。然而袋茶却常常因为品质低劣的茶叶(又小又脏,并且被杂乱混合的茶叶),会在沏泡过程中释放更多的丹宁,泡出的茶较为涩口,因此被认为是劣质产品。

通常袋茶的形状为矩形。近来市场上亦出现并流行圆形和三角形的包装。生产商们声称他们改进了袋茶的品质,但消费者大多将信将疑。

许多人认为用散装的茶叶能泡出更好的茶来,并且相信泡茶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而袋茶则很少(或完全不能)具备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功能。自己调和茶叶、沏泡散装茶,比直接冲泡袋茶更能发挥创造力。

袋茶的概念也被一些咖啡制造商引进,尽管其市场销售前景不大(和速溶咖啡形成鲜明对比)。

袋茶的外包装材料一般是纸或者铝箔纸,印有商标等信息。现在有部分人有收集袋茶包装的喜好。


相关

  • 杜省杜省(法语:Doubs)是法国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区所辖的省份,东邻瑞士,是法国著名的工业省份。该省编号为25,首府位于贝桑松。私人国家沙兹尔共和国位于此省。5个海外省及大区
  • 甘油磷脂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或Glycerophospholipid)是由甘油构成的磷脂,其分子结构中甘油的1号和2号位羟基均被脂酰基取代,3号位羟基则为含磷基团所取代。是一种两性分子。它们是
  • 成醚反应威廉姆逊合成(Williamson合成)是制备混合醚的一种方法。是由卤代烃与醇钠或酚钠作用而得。是一种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最早由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发表于英国化学会志
  • 大埔话大埔话,是一种通行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客家语方言。根据1987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大埔话被归类在客家语粤台片兴华小片,而在2012年发布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则被
  • 雅各布·伯努利雅各布·伯努利(德语:Jakob I. Bernoulli,1654年12月27日-1705年8月16日)伯努利家族代表人物之一,数学家。他是最早使用“积分”这个术语的人,也是较早使用极坐标系的数学家之一。
  • 卡弗·米德卡弗·安德烈斯·米德(Carver Andress Mead,1934年5月1日-)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贝克斯菲尔德。他目前是加州理工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Gordon and Betty Moore荣誉
  • 奥列格·德米特里耶维奇·巴克拉诺夫奥列格·德米特里耶维奇·巴克拉诺夫(俄语:Оле́г Дми́триевич Бакла́нов,1932年3月17日-)苏联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八一九事件
  • 兰锡纯兰锡纯(1907年2月3日-1995年4月12日)是一位中国医学家,专攻心脏外科。1907年出生于山西万荣县,1920年进入太原市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33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
  • 伍仁桥镇伍仁桥镇,是中国河北省安国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伍仁桥镇下辖以下地区:伍仁桥村、伍仁村、流昌村、南章令村、流托村、中送村、奉伯村、寺下村、军诜村、南郭村、新军
  • 高凌云 (1918年)高凌云(1918年4月9日-2020年9月12日),男,陕西渭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