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雪-蔡司实验

✍ dations ◷ 2025-11-16 04:46:56 #遗传学实验,噬菌体,1952年科学

赫雪-蔡司实验(英语:Hershey-Chase experiment)是阿弗雷德·赫希与玛莎·蔡斯在1952年所主导,利用T2噬菌体(T2 phage)与细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学实验。此实验确认了DNA在噬菌体以及其他生物中作为遗传物质的功用。在此之前,人们仍然预测病毒遗传物质为蛋白质而非DNA。

阿弗雷德·赫希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得196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发现确认病毒的遗传结构”。不过,玛莎·蔡斯却无缘获得此奖项。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感染细菌的小型病毒,拥有以蛋白质组成的外壳,这些外壳将遗传物质包覆其中。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会将其遗传物质导入并遗留在细菌体内,而外壳则维持不变,并脱离细菌。

其中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将T2噬菌体培养在含有32P(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使这些噬菌体体内的DNA含有放射性元素(磷存在于DNA中)。接着将噬菌体用来感染细菌,再将细菌与噬菌体外壳(coat)利用离心机分离。最后发现放射性元素存在于受感染的细菌体内。

另外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将噬菌体培养在含有35S(硫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使这些噬菌体体内的蛋白质含有放射性元素(硫存在于蛋白质中)接着将噬菌体用来感染细菌,再将细菌与噬菌体利用离心机分离。最后发现放射性元素存在于噬菌体外壳中。

由于噬菌体会将本身的遗传物质植入细菌体内,因此这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显示,DNA才是这些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则无此功能。

相关

  • 隐球菌病隐球菌病(英语:Cryptococcosis、Cryptococcal disease)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真菌疾病,由一或二种真菌造成: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与Cryptococcus gattii,两者原本都被认为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德语: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又译维特根施泰因、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是一名奥地利哲学家。他生于奥地利,后入
  • 自我组装自组装(英语:Self-assembly,或译自我组装)是用来形容一无序系统在没有外部的干预下,由个别部件间之互动(如吸引和排斥,或自发生成化学键),而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结构之过程。近年自组装
  • 斯坦威廉·霍华德·斯坦(William Howard Stein,1911年6月25日-1980年2月2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沈志勋沈志勋(1962年7月-),美国华裔实验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超导与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沈志勋为浙江温州人,早年曾就读于温州二中,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毕业后通过CUSPE
  • 疏水相互作用疏水效应(英语:Hydrophobic effect)又称疏水性效应,属于非极性分子的一种性质,会使这些分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自我聚集(self-associate)的特性。例如油在水中会呈现与水分离的现象。此
  • 魏玛古典主义魏玛的古典主义在德国文学中指的是1786年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第一次意大利旅行之后的阶段,魏玛的古典主义大约延续到1810年。有时,魏玛的古典主义也被用来指称有着亲密
  • 穿山龙穿龙薯蓣(学名:Dioscorea nipponica)为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多年生缠绕藤本,根状茎横生呈长圆柱形。卵形至阔卵形叶子互生,具长柄,3~5浅裂,基部为心形。夏季开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呈穗
  • 青年土耳其党人青年土耳其党人(奥斯曼土耳其语:ژون تورکلر‎;土耳其语:Jön Türkler),指奥斯曼帝国于20世纪初期的立宪运动人士,他们最基本的主张是推翻苏丹的专制政权,实行君主立宪。19
  • 伯曼猫伯曼猫(Birman),又称波曼猫、巴曼猫、缅甸圣猫(法语:Sacré de Birmanie),是一种拥有长毛和重点色的家猫品种。其名来自于法语“Birmanie”,意思即缅甸。1925年在法国首次得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