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副细鲫

✍ dations ◷ 2025-08-13 02:59:08 #IUCN濒危物种,台湾动物,食用鱼,副细鲫属,台湾特有种,1908年描述的鱼类

台湾副细鲫(学名:),俗名台湾白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种。一般成鱼体长约10公分,大的雌鱼可达15公分,繁殖期在3至10月之间并在5月达到高峰。最初性成熟,雌鱼全长为5.4公分,雄鱼最初性成熟之全长为5.9公分。为台湾特有的淡水鱼类,习性属于温和鱼类,饲养与繁殖都相当容易,几乎任何的人工饲料都会进食。产地多集中在南投埔里一带的小溪、茭白笋田及池塘中,属于罕见鱼类。在台中的食水嵙溪(大甲溪支流)及北部的几处封闭池塘,都是人为复育的成果,并非真正的野生族群。

台湾农委会2009年4月1日将其公告为珍贵稀有保育类野生动物,但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稀有主因是遭人大量捕食的人为因素,造成其族群量不稳定,加上台风大量豪雨冲刷山区造成土石流破坏仅存的栖息地,造成台湾副细鲫数量大减。

记录上仅分布分布于水流东溪(大肚溪支流)与食水嵙溪(大甲溪支流),但仍有在台湾乌溪与浊水溪上游及日月潭附近的小溪及水潭中有发现族群。

台湾副细鲫体延长而侧扁,无须,鳞片大。鱼体淡土黄色,体侧有宽且界限不清之蓝紫色纵带,特征是侧线长且完整,上半部弧形后缘的鳞片呈现黑色长条细纹。各鳍透明,尾鳍叉形。雄鱼略小,较细长;雌鱼个头较大,腹部膨出,体长可达8公分。

在鲤科中,台湾副细鲫与菊池氏细鲫是颇为相似的种类,两者有明显的地理区隔之外,可从身体侧线辨识它们,台湾副细鲫侧线由鳃处一直到尾鳍,而菊池氏细鲫的侧线只有半截,而且台湾副细鲫的体型较大,口裂较小。

为初级淡水鱼,栖息于水深0至5米水质清澈且植物茂盛的支流沟渠的浅水区、小溪流或浅水潭中等水生植物繁生的溪流平缓水域,通常活动于中上层水域,善跳跃。具有群游性,属杂食性,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及绿藻为食。

可食用适合油炸,或当作观赏鱼,但已列为台湾保育鱼种,不属于经济性鱼类。

相关

  • 肠炎小肠炎(英语:Enteritis)是小肠的发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或饮料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如沙雷氏菌(英语:Serratia)。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例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古柯碱、放射治疗,以及
  • 音调由符合基本音阶的音程结构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就叫作调。调的命名建立在主音的基础上,如由7个自然音级从C开始按顺序排列的是就C调,将C调移高一个纯五度就是以G为主音的G调
  • 微绒毛微绒毛(英语:microvillus)系上皮细胞游离面由细胞膜与部分细胞质构成的指状突起。其轴心由一束平行的微丝构成。微丝束对微绒毛的形态起到了支撑作用。该结构可以起到扩大细胞
  • 甲仙化石馆甲仙化石馆位于台湾高雄市甲仙区和安里,是甲仙的观光景点之一,成立于1994年2月19日。化石馆于1994年2月19日正式启用,筹办者兼首位馆长为曾德明,他是化石收集者,有些当地所发现的
  • 高氯酸盐高氯酸盐是高氯酸形成的盐类,含有四面体型的高氯酸根离子—ClO4−,其中氯的氧化态为+7。高氯酸盐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用作火箭燃料和烟火中的氧化剂和安全气囊中的爆炸物。多数
  • 姆博穆省姆博穆省 (法文:Prefecture de Mbomou)是中非共和国16省之一,首府班加苏 (法文:Bangassou).
  • 北方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英语: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北方工大、NCUT,原名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以后几经变迁,1978年经
  • 龙宫龙宫城(りゅうぐうじょう)、龙宫(りゅうぐう)或海宫(かいぐう)是日本各地流传的海神传说中登场的海神宫殿。根据地域、传承,龙宫城是丰玉彦、海之龙神居住之地。在日本各地的昔话、
  • 约翰·E·沃克约翰·欧内斯特·沃克爵士 FRS(英语:Sir John Ernest Walker,1941年1月7日-),英国化学家,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于2012年获得科普利奖章。从1969年到1971年,沃克在威斯康星大学麦
  • Arcidopsis footei是蚌科雕刻蚌亚科的一个淡水双壳纲软体动物物种,是印度西高止山脉的特有种,也是属的唯一物种,在其他文献有作直属于蚌科之下分类地位不明的群组。壳长形,壳脊隆起,前端压缩、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