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传播学的媒体研究课题,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去取得自身的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带有强烈的功能主义色彩,并且采用实证主义的定量研究方法。
长久以来,传播学的研究集中于传媒对受众的影响。1974年,Jay G. Blumler 及 Elihu Katz 提出“使用及满足”,提出受众使用传媒来满足自己,在传播学上,开始了受众如何运用传媒的研究。它源自社会科学,以社会满足(gratification of social)及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 needs)的角度来研究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媒体效果研究的重点从媒体转向受众。
使用与满足的问题透过三种方式取得;包含个人深度访谈的个案调查法、大规模调查,以及对受访者详细面谈。
经过心理学和长期观点,Herzog提出更精确的问题来导引分析。这些问题在“收听者捍卫收听者间可能的差异”的假设下,有5项心理特质:
研究明显地显示研究者对收听者和未收听者在社会孤立性的因素上产生差异的加设,未能得到证实。
在广播的使用满足上,此阶段的研究探讨得自收听者自身经验的满足之本质,以及收听者如何将获得的资讯表现于行为上。研究发现借由能为剧中人物的困境掉泪、享受剧中描绘的快乐情境,以及从被连续剧激起的侵略感获得满足,许多听众都能感到满足。释放情绪和替代性的情绪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满足形式,而这种满足形式则源于收听经验。研究解果还指出,日间广播连续剧的忠实听众不像那些不怎么常收听的听众,有较高的教育程度或较富机智。许多听众会透过剧中的情节或角色的行为,作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导引。
研究阅听人特质和行为的<使用与满足>取径已被当时的其他研究者所采纳。最著名的是Bernard Berelson针对纽约市八间主要报社罢工的研究发现,报纸同时提供理性与非理性的功能,满足许多不同种类的需要。当阅听人无法取得报纸时,他们会转向杂志、广播、郊区报等其他媒体来填补报纸留下的空缺。
使用与满足研究认为受众主动对传播内容作出选择。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动角色,他们自由选择媒体内容以满足自己需要。因为受众的社会及心理需要,引发出对媒体的期望,从以作出选择及接触,最后得到满足。Alan M. Rubin (2002) 修改了Blumler & Katz的假设,提出了5个基本假设:
因此,如何定义和测量"主动性"成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重点。
对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批评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