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研究

✍ dations ◷ 2025-04-28 22:45:12 #使用与满足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传播学的媒体研究课题,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去取得自身的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带有强烈的功能主义色彩,并且采用实证主义的定量研究方法。

长久以来,传播学的研究集中于传媒对受众的影响。1974年,Jay G. Blumler 及 Elihu Katz 提出“使用及满足”,提出受众使用传媒来满足自己,在传播学上,开始了受众如何运用传媒的研究。它源自社会科学,以社会满足(gratification of social)及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 needs)的角度来研究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媒体效果研究的重点从媒体转向受众。

使用与满足的问题透过三种方式取得;包含个人深度访谈的个案调查法、大规模调查,以及对受访者详细面谈。

经过心理学和长期观点,Herzog提出更精确的问题来导引分析。这些问题在“收听者捍卫收听者间可能的差异”的假设下,有5项心理特质:

研究明显地显示研究者对收听者和未收听者在社会孤立性的因素上产生差异的加设,未能得到证实。

在广播的使用满足上,此阶段的研究探讨得自收听者自身经验的满足之本质,以及收听者如何将获得的资讯表现于行为上。研究发现借由能为剧中人物的困境掉泪、享受剧中描绘的快乐情境,以及从被连续剧激起的侵略感获得满足,许多听众都能感到满足。释放情绪和替代性的情绪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满足形式,而这种满足形式则源于收听经验。研究解果还指出,日间广播连续剧的忠实听众不像那些不怎么常收听的听众,有较高的教育程度或较富机智。许多听众会透过剧中的情节或角色的行为,作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导引。

研究阅听人特质和行为的<使用与满足>取径已被当时的其他研究者所采纳。最著名的是Bernard Berelson针对纽约市八间主要报社罢工的研究发现,报纸同时提供理性与非理性的功能,满足许多不同种类的需要。当阅听人无法取得报纸时,他们会转向杂志、广播、郊区报等其他媒体来填补报纸留下的空缺。

使用与满足研究认为受众主动对传播内容作出选择。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动角色,他们自由选择媒体内容以满足自己需要。因为受众的社会及心理需要,引发出对媒体的期望,从以作出选择及接触,最后得到满足。Alan M. Rubin (2002) 修改了Blumler & Katz的假设,提出了5个基本假设:

因此,如何定义和测量"主动性"成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重点。

对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批评主要有:


相关

  • 阳历阳历(又称太阳历,英语:Solar Calendar),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为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现出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所制定的历法;不据月亮的月相周期,岁实为
  • Angewandte Chemie《应用化学》(德语:Angewandte Chemie)是一本涵盖化学所有方面的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每周出版一期。2011年,该刊的影响因子为13.455,它是发表原创研究的化学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201
  • 柯洛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年7月16日-1875年2月22日),法国著名的巴比松派画家,也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画风自然,朴素,充满迷蒙的空间
  • 阿曼行政区划阿曼行政区划包括5个区和4个省(括号内为首府):2011年10月28日阿曼政府对行政区划重新调整,所有区整齐为省,并将巴提奈区与东部区各自分为两个省。以下为调整后的行政区划:
  • 郭风郭风(1919年-2010年),原名郭嘉桂,男,回族,福建莆田人,中国现代作家,曾任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
  • 刘碧伟刘碧伟(1955年11月-),男,湖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2000年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2003年至2007年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2010年,接替张鑫森
  • 赵德光 (清朝)赵德光(?-1867年),贵州郎岱(今属安顺)人。原姓张,因随赵德昌转战云南,改姓赵。清朝军事将领。咸丰末年,在贵州镇压苗族起义,累升至副将。1863年以总兵记名,次年随云南布政使龚自閚固守贵
  • 瑀公庙瑀公庙,位于中国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东山村,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瑀公庙的历史年代为清。
  • 王镛 (知县)王镛(19世纪?-?),四川蓬溪人,清朝地方官员。拔贡出身。王镛曾于1873年接替李萱庆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874年由杨开第接任。
  • 咸阳博物院咸阳博物院,旧称咸阳市博物馆、咸阳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中山街中段的一座地志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62年,馆址原为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所建的咸阳文庙,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以收藏和展览秦汉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2015年改为现名,下设咸阳文庙博物馆(即原本的咸博)和2013年建成开放的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1960年,原由陕西省直辖的县级咸阳市升格为地级市,开始筹建博物馆。1961年,咸阳市降格为县级市,属咸阳专区。1962年,咸阳市博物馆建成开放,位于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