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胚窦瘤

✍ dations ◷ 2025-04-03 16:45:14 #内胚窦瘤
内胚窦瘤、内胚窦层瘤(英语:Endodermal sinus tumor, EST),也成卵黄囊瘤(英语:yolk sac tumor, YST)是一类生殖细胞瘤。它也是一类最常见的小于三岁的儿童睾丸肿瘤,也被称为幼稚型胚胎性癌(英语:infantile embryonal carcinoma)。这类疾病有很好的预后;而在成人体内发现的原位癌则伴发其他种类的生殖细胞瘤,特别是畸胎瘤或胚胎性癌。畸胎瘤通常为良性肿瘤,胚胎性癌则是恶性肿瘤。组织学意义的内胚窦瘤有很多分类,但是通常都包含有恶性胚胎性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甲胎蛋白,所以可以通过肿瘤组织学、血浆、脑脊髓液、尿液检测发现,而非常罕见的恶性内胚窦瘤,也在羊水中被发现。当在病理活检和AFP检测中出现不一致时,结果显示内胚窦瘤的位置决定治疗措施。这因为内胚窦瘤通常在一个大型肿瘤中,并以一个小的“恶性疫源地”病发,比如是在畸胎瘤中,所以病理活检是诊断方式,此外需要兼顾甲胎蛋白的指标。一类称为“GATA-4”的转录因子也可以用于内胚窦瘤的检查和诊断。对于怀孕妇女和婴儿的内胚窦瘤诊断比较复杂,因为两类人群的甲胎蛋白(AFP)数值都非常高,需要对AFP进行更细的分析和检查。在显微镜下,内胚窦瘤有多数形态模式,包括网状的、内胚层窦状、显微囊型、乳头状、实体状、腺状、蜂窝状、卵黄状、肝样状等。在组织学中的席杜二氏小体(英语:Schiller-Duval bodies)是一种特殊能确定诊断的类型,并能够在内胚层窦状中观察到。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和化学疗法,比如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在现代化学疗法应用到临床之前,这类肿瘤是高度致命的;但化疗出现后,此类疾病的预后有了非常显著提高。在合适运用手术和化疗手段后,内胚窦瘤死亡率有显著降低。

相关

  • 六方密堆积六方晶系(英语:hexagonal crystal system),有一个6次对称轴或者6次倒转轴,该轴是晶体的直立结晶轴C轴。另外三个水平结晶轴正端互成120°夹角。轴角α=β=90°,γ=120°,轴单位a=b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Nsub4/sub&氮4是一种由四个氮原子组成的氮单质,化学式为“N4”,其分子呈正四面体形。N4与N2、N3是同素异形体。N4最初由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及其同事发现,并命名为“tetranitrogen”(
  • 4d8 5s12, 8, 18, 16, 1蒸气压第一:719.7 kJ·mol−1 第二:1740 kJ·mol−1 第三:2997 kJ·mol主条目:铑的同位素铑(英语:Rhodium)(旧译錴)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Rh,原子序45。其为一
  • 马文·闵斯基马文·李·明斯基(英语:Marvin Lee Minsky,1927年8月9日-2016年1月24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美国科学家,专长于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著
  • 调节T细胞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通常起着维持自身耐受和避免免疫反应过度损伤机体的重要作用,但也参与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慢
  • 第四代光盘光盘(英语:Optical disc,又译作光碟)于1965年由美国人发明,当时所存储的格式仍以模拟信号(Analog)为主。它是用激光扫描的记录和读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种介质。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时
  • 戴立信戴立信(1924年11月1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句容,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于1942年考入沪江大学化学系。次年因战争影响而辍学。后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就读,1947年毕业。
  • 茱蒂·哈里斯朱迪斯·里奇·哈里斯(英语:Judith Rich Harris,1938年2月10日-2018年12月29日),美国心理学家、作家。1995年曾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优秀心理学作家之乔治·A·米勒奖(George A. Mill
  • 北塞浦路斯议会共和国议会(土耳其语:Cumhuriyet Meclisi)是北塞浦路斯的国家立法机关。共和国议会实行一院制,由50名议员组成。议会任期4年。现任议长是锡贝尔·赛伯。政府 (30)反对派 (20)
  • Nasub4/subXeOsub6/sub高氙酸钠(Na4XeO6)是高氙酸的钠盐。白色粉末,有八水、六水、二水、半水和无水等形式。无水高氙酸钠可由半水物在>100°C下烘干而得到。它在200-360°C时才分解。干燥后的高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