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胚窦瘤

✍ dations ◷ 2025-02-23 13:15:19 #内胚窦瘤
内胚窦瘤、内胚窦层瘤(英语:Endodermal sinus tumor, EST),也成卵黄囊瘤(英语:yolk sac tumor, YST)是一类生殖细胞瘤。它也是一类最常见的小于三岁的儿童睾丸肿瘤,也被称为幼稚型胚胎性癌(英语:infantile embryonal carcinoma)。这类疾病有很好的预后;而在成人体内发现的原位癌则伴发其他种类的生殖细胞瘤,特别是畸胎瘤或胚胎性癌。畸胎瘤通常为良性肿瘤,胚胎性癌则是恶性肿瘤。组织学意义的内胚窦瘤有很多分类,但是通常都包含有恶性胚胎性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甲胎蛋白,所以可以通过肿瘤组织学、血浆、脑脊髓液、尿液检测发现,而非常罕见的恶性内胚窦瘤,也在羊水中被发现。当在病理活检和AFP检测中出现不一致时,结果显示内胚窦瘤的位置决定治疗措施。这因为内胚窦瘤通常在一个大型肿瘤中,并以一个小的“恶性疫源地”病发,比如是在畸胎瘤中,所以病理活检是诊断方式,此外需要兼顾甲胎蛋白的指标。一类称为“GATA-4”的转录因子也可以用于内胚窦瘤的检查和诊断。对于怀孕妇女和婴儿的内胚窦瘤诊断比较复杂,因为两类人群的甲胎蛋白(AFP)数值都非常高,需要对AFP进行更细的分析和检查。在显微镜下,内胚窦瘤有多数形态模式,包括网状的、内胚层窦状、显微囊型、乳头状、实体状、腺状、蜂窝状、卵黄状、肝样状等。在组织学中的席杜二氏小体(英语:Schiller-Duval bodies)是一种特殊能确定诊断的类型,并能够在内胚层窦状中观察到。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和化学疗法,比如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在现代化学疗法应用到临床之前,这类肿瘤是高度致命的;但化疗出现后,此类疾病的预后有了非常显著提高。在合适运用手术和化疗手段后,内胚窦瘤死亡率有显著降低。

相关

  • 爱琴海坐标:39°15′34″N 24°57′09″E / 39.25944°N 24.95250°E / 39.25944; 24.95250爱琴海(希腊语: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土耳其语: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尔
  • 萨福克郡萨福克郡(英语:Suffolk),,英国英格兰东部的郡,东临北海。以人口计算,伊普斯维奇是第1大镇(亦是郡治),洛斯托夫特是第2大镇,贝里圣埃德蒙兹是第3大镇。萨福克没有包含单一管理区,无论把它
  • 有色体有色体(英语:Chromoplast,又称杂色体),是植物、藻类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质粒体,通称含有色素的质粒体,常和没有色素的白色体比较。有色体因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
  • SClsub4/sub四氯化硫是一种浅黄色的晶体,化学式为SCl4。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超过242K就会分解成二氯化硫和氯气。在193K下用氯处理其他硫的氯化物可得四氯化硫:它的结构可能是离子晶体
  • 原直翅目原直翅目(学名:Protorthoptera)是古生代已灭绝的一目昆虫,是新翅下纲基底的侧系群。它们生存于石炭纪晚期,是已知最早的有翅膀昆虫。它们是所有其他复新生翅类的祖先。它们的小翅
  • 中国酒文化饮酒是中国上古祭祀典礼之一,第一个造酒或发明酒的人已不可考,有仪狄与杜康两说,后世多将杜康尊为酒神,造酒业也奉杜康为祖师爷,在文学中杜康两字也成为酒的代名词。中国古代的酒
  • 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国军事家、政治家与法学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
  • 压电现象压电效应(英语:Piezoelectricity),是电介质材料中一种机械能与电能互换的现象。压电效应有两种,正压电效应及逆压电效应。压电效应在声音的产生和侦测,高电压的生成,电频生成,微量天
  • 高温合金高温合金又叫热强合金、超级合金(superalloy)。按基体组织材料可分为三类:铁基、镍基和钴基。按生产方式可分为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和粉末高温合金。按强化机理可分为碳
  • 蔡南海蔡南海(英语:Nam-Hai Chua,1944年4月8日-),新加坡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祖籍福建南安,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1944年出生新加坡,祖父蔡多华曾任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会长。他曾就读于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