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胚窦瘤
✍ dations ◷ 2025-10-19 14:09:27 #内胚窦瘤
内胚窦瘤、内胚窦层瘤(英语:Endodermal sinus tumor, EST),也成卵黄囊瘤(英语:yolk sac tumor, YST)是一类生殖细胞瘤。它也是一类最常见的小于三岁的儿童睾丸肿瘤,也被称为幼稚型胚胎性癌(英语:infantile embryonal carcinoma)。这类疾病有很好的预后;而在成人体内发现的原位癌则伴发其他种类的生殖细胞瘤,特别是畸胎瘤或胚胎性癌。畸胎瘤通常为良性肿瘤,胚胎性癌则是恶性肿瘤。组织学意义的内胚窦瘤有很多分类,但是通常都包含有恶性胚胎性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甲胎蛋白,所以可以通过肿瘤组织学、血浆、脑脊髓液、尿液检测发现,而非常罕见的恶性内胚窦瘤,也在羊水中被发现。当在病理活检和AFP检测中出现不一致时,结果显示内胚窦瘤的位置决定治疗措施。这因为内胚窦瘤通常在一个大型肿瘤中,并以一个小的“恶性疫源地”病发,比如是在畸胎瘤中,所以病理活检是诊断方式,此外需要兼顾甲胎蛋白的指标。一类称为“GATA-4”的转录因子也可以用于内胚窦瘤的检查和诊断。对于怀孕妇女和婴儿的内胚窦瘤诊断比较复杂,因为两类人群的甲胎蛋白(AFP)数值都非常高,需要对AFP进行更细的分析和检查。在显微镜下,内胚窦瘤有多数形态模式,包括网状的、内胚层窦状、显微囊型、乳头状、实体状、腺状、蜂窝状、卵黄状、肝样状等。在组织学中的席杜二氏小体(英语:Schiller-Duval bodies)是一种特殊能确定诊断的类型,并能够在内胚层窦状中观察到。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和化学疗法,比如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在现代化学疗法应用到临床之前,这类肿瘤是高度致命的;但化疗出现后,此类疾病的预后有了非常显著提高。在合适运用手术和化疗手段后,内胚窦瘤死亡率有显著降低。
相关
- 核糖核糖(英语:Ribose)是一种五碳醛糖(戊醛糖),一般常见的型态为D-核糖。是RNA的组成物之一,也是ATP及NADH等生化代谢所需分子的原料。DNA中的核糖是D-核糖,为呋喃型环状结构,该呋喃环状
- 激活产物激活产物(Activation products)又称为活化产物,是经中子活化后变得具有放射性的物质,比如核反应堆和原子弹中的结构材料,反应堆的冷却剂,控制棒以及其他中子毒物。这些活化产物必
- 民科民间科学家(英语:crank),又称民科、妄人科学家、科妄,具有偏执倾向,在缺乏科研素养的同时,运用大规模宣传、向有所属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寄送电子邮件、求见权威科研工作者等方法强行
- 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的化学式为C6H4(COOH)2,是苯二甲酸异构体中的一个,也称1,2-苯二甲酸,苯环上的两个羧基位于邻位。它有两个异构体: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主要用于制取邻
- 转移酶转移酶是一种催化一个分子(称为供体)的官能团(如甲基或磷酸盐团)转移至另一个分子(称为受体)的酶。 举例来说,一种酶催化以下的化学反应就是转移酶:在这例子中的A就是供体,而B就是受
- 撒丁王国撒丁王国(意大利语:Regno di Sardegna)是意大利过去的一个王国。后来的意大利于撒丁王国的基础上统一。在撒丁王国建立以前,撒丁岛上传统的独立部落不是受热那亚就是受到比萨的
- 勃艮第尼德兰历史上所谓的低地国家指的是中世纪时的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法兰西王国瓜分勃艮第公国在低地地区的领土,以及公元1384年到公元1482年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该地区的历史。今日的低地国
- 黄 维黄维(1963年5月-),河北唐山人,中国有机光电子专家,南京邮电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2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Inflammation炎症反应、炎性反应,俗称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
- 祖国的花朵祖国的花朵是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55年拍摄的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儿童生活的黑白电影。儿童演员: 赵维勤、张筠英、李锡祥、吕大渝、柳青、陈克然、吴文敏、梁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