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包

✍ dations ◷ 2025-09-07 14:10:03 #波包
在任意时刻,波包(wave packet)是局限在空间的某有限范围区域内的波动,在其他区域的部分非常微小,可以被忽略。波包整体随着时间流易移动于空间。波包可以分解为一组不同频率、波数、相位、波幅的正弦波,也可以从同样一组正弦波构成;在任意时刻,这些正弦波只会在空间的某有限范围区域相长干涉,在其它区域会相消干涉。:53-56:312-313描绘波包轮廓的曲线称为包络线。依据不同的演化方程,在传播的时候,波包的包络线(描绘波包轮廓的曲线)可能会保持不变(没有色散),或者包络线会改变(有色散)。在量子力学中,波包可以用来代表粒子,表示粒子的概率波;也就是说,表现于位置空间,波包在某时间、位置的波幅平方,就是找到粒子在那时间、位置的概率密度;在任意区域内,波包所囊括面积的绝对值平方,就是找到粒子处于那区域的概率。粒子的波包越狭窄,则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而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这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动量的不确定性,两者之间无可避免的关系,是不确定性原理的一个标准案例。:53-56描述粒子的波包满足薛定谔方程,是薛定谔方程的数学解。通过含时薛定谔方程,可以预测粒子随着时间演化的量子行为。这与在经典力学里的哈密顿表述很类似。:123早在十七世纪,艾萨克·牛顿就提出了光微粒说,即光是由很多离散的粒子所构成,其中每一个粒子都遵守牛顿运动定律。他的主要反对者罗伯特·胡克、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则主张光波动说:光是一种传播于介质中的波动。十九世纪,物理学者发现,在许多实验中,光表现出波动行为。其中一个特别着名的实验是双缝实验,这是英国物理学者托马斯·杨于1801年完成的实验。从这实验观察到的干涉图样给予光微粒说严重打击,因为光微粒说无法说明这现象,而光波动说可以。很多物理学者因此改变立场,采纳了光波动说。在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存在着很多严峻问题,越来越多实验结果无法用经典理论来解释。到了1930年代,物理学者开始采纳波粒二象性,即物质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在这段时期,量子力学如火如荼的发展造成了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许多困惑物理学者多年的实验结果,都能够得到圆满合理的解释。例如,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理论解析。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解析,光的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负载于离散的量子包,现称为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 E {displaystyle E} 与频率 ν {displaystyle nu } 之间的关系为其中, h {displaystyle h} 是普朗克常数。在光电效应里,光子的频率必须超过被冲击金属的特征极限频率(对应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使金属表面的电子获得足够能量逃逸出来,否则,不论辐照率有多高,都无法使得电子从金属表面逃逸出来。二十世纪,量子力学持续地蓬勃发展。它所展现的绘景是一种粒子世界。在这粒子世界里,每一种物质都是由粒子形成,每一种现象都是由粒子彼此互相作用而产生;可是,这些粒子的量子行为都是用概率波来描述。所有的量子行为都被约化为这些概率波的演化。至今,量子世界的粒子性已被许多实验证实,波动现象可以被诠释为粒子的波包秉性的特征后果。举一个非色散传播范例,思考波动方程:其中, u {displaystyle u} 是波动函数, t {displaystyle t} 是时间, v {displaystyle v} 是波动在某介质里的传播速度。采用物理时间常规 e − i ω t {displaystyle e^{-iomega t}} ,波动方程的平面波解是其中, x {displaystyle mathbf {x} } 是位置矢量, k {displaystyle mathbf {k} } 是波数矢量, ω {displaystyle omega } 是角频率。为了满足平面波为波动方程的解,角频率和波数的色散关系为为了便于计算,只考虑波传播于一维空间,则波动方程的一般解是其中,方程右边的第一项表示往正 x {displaystyle x} 方向传播的波动,第二项表示往负 x {displaystyle x} 方向传播的波动。波包是在局部区域里一组波的叠加。假若,波包是强劲存在于局部区域,则需要更多的频率来达成局部区域内的相长叠加,与局部区域外的相消叠加。这样,从基本平面波解,一般的波包可以表示为其中,因子 1 / 2 π {displaystyle 1/{sqrt {2pi }}} 是由傅里叶变换的常规而设定,振幅 A ( k ) {displaystyle A(k)} 是线形叠加的系数函数。逆反过来,系数函数可以表达为其中, u ( x , 0 ) {displaystyle u(x,,0)} 是波包在初始时间 t = 0 {displaystyle t=0} 的函数形式。所以,知道波包在时间 t = 0 {displaystyle t=0} 的函数形式 u ( x , 0 ) {displaystyle u(x,,0)} ,应用傅里叶变换,可以计算出波包在任何时间的函数形式 u ( x , t ) {displaystyle u(x,,t)} 。例如,选择初始时间的函数形式为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这个波包的实值部分或虚值部分的非散色传播展示于前面动画。再举一个有色散传播例子,思考薛定谔方程,其色散关系为只考虑一维问题。经过一番运算,满足初始条件 u ( x , 0 ) = e − x 2 + i k 0 x {displaystyle u(x,,0)=e^{-x^{2}+ik_{0}x}} 的解是观察这波包的色散行为。取 u ( x , t ) {displaystyle u(x,,t)} 的绝对值,这色散波包传播的群速度是常数 k 0 {displaystyle k_{0}} 。波包的宽度跟时间有关,根据公式 ( 1 + 4 t 2 ) 1 / 2 {displaystyle (1+4t^{2})^{1/2}} 随着时间增加。

相关

  • 时间生物学时间生物学(英语:chronobiology;字首来自希腊语chronos,指时间)又译生物钟学,广为人知的生理时钟。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或曰这些现象的时间机
  •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英语:Endometritis)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炎症。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以前者较为常见,后著较为少见。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在子宫内膜腺体上有微脓肿或嗜中性
  • 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英语: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简称为SSCP)是一种分离核酸的技术,可以分离相同长度但序列不同的核酸(性质类似于DGGE和TGGE,但方法不同)。在非变性
  • 血清素受体激动剂血清素受体激动剂是激活血清素受体的化合物,作用机制类似于血清素。非选择性激动剂:脱磷酸裸盖菇素和二甲基色胺(DMT)被血清素在某些植物或蘑菇发现类似物。这些化合物作用于多
  • 东方计划东方计划(俄语:Восто́к)是一个意图首次将人成功地送入地心轨道的苏联载人航天计划。这一计划从泽尼特间谍卫星出发,设计了东方号飞船,并从SS-6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东方号火
  • 5f4 6d1 7s22, 8, 18, 32, 22, 9, 2蒸气压主条目:镎的同位素镎(Neptunium,台湾译作錼)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Np,原子序为93。镎是首个超铀元素,属于锕系金属。镎具有放射性,其最稳定
  • 主权公国联合尼德兰主权公国(荷兰语:Souvereine Vorstendom der Verëenigde Nederlanden),是一个在1813至1815年间存在的主权公国。该政权是打败拿破仑的领袖们重划欧洲势力范围时产生
  • 非形式谬误非形式谬误(英语:informal fallacies)意指一个推理犯了论证结构(形式)以外的错误。非形式谬误有几种常见的表现方式:非形式谬误由于以上几种情形,使得论证缺乏合理性或说服力。我们
  • 克努森层克努森层(Knudsen layer)也称为蒸发层,是固体或液体上面的一层薄蒸气层,得名自丹麦科学家马丁·克努森(英语:Martin Knudsen)。克努森层的厚度约为平均自由程的数倍。克努森层厚度
  • 东引海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解放军方面记录:参战2艘,碰撞受损;零伤亡 国军方面记录:国军方面记录:东江号受损;7人阵亡、43人轻重伤 解放军方面记录:东引海战发生在1965年5月1日,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