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磷酸化酶

✍ dations ◷ 2025-11-20 16:43:15 #位于11号人类染色体的基因,位于14号人类染色体的基因,位于20号人类染色体的基因,EC 2.4.1

糖原磷酸化酶(英语:Glycogen phosphorylase;EC 2.4.1.1)是糖原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催化糖原的磷酸解反应。

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的糖原分解反应底物为糖原和无机磷酸,产物为葡糖-1-磷酸和少一葡糖单位的糖原,反应总是从糖原的非还原端开始。虽然这一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为正值,但由于细胞内无机磷酸的浓度远远超过葡糖-1-磷酸的浓度,因此此分解反应可以顺利进行。

糖原磷酸化酶只能打断某些α(1→4)糖苷键,并不能作用糖原分子分支部分的α(1→6)糖苷键。而且,对于与分支点相距三个葡糖残基的α(1→4)糖苷键,糖原磷酸化酶同样是无能为力,这些糖苷键只有借助脱支酶才能水解。

糖原磷酸化酶在哺乳动物中主要存在三种同工酶:肌型、肝型和脑型。

糖原磷酸化酶由两个完全相同的97k亚基组成,每一个亚基与一分子磷酸吡哆醛辅基通过亚胺的形式共价结合,具N端(1~484aa)和C端(484~842aa)两个结构域。磷酸吡哆醛的作用不明,有研究显示用硼氢化钠将其亚胺结构还原对酶的活性亦没有影响,所以一般认为只有其上相连的磷酸基团行使催化作用,而与吡哆醛无关。

糖原磷酸化酶的催化过程起始于处于磷酸吡哆醛与糖原之间的无机磷酸,它贡献一个质子给将要断裂的非还原端葡糖残基,使之形成半椅型的氧正离子中间体,然后该中间体被磷酸根离子进攻,从而产生葡糖-1-磷酸。整个过程中酶的磷酸吡哆醛辅基行广义酸碱催化,负责向反应进程中的磷酸根离子提供或夺取质子。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

相关

  • 奥布省奥布省(法语:Aube)是法国大东部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10。5个海外省及大区
  • 分类学 (消歧义)分类学是关于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分支。中文中,“分类学”一词原则上可以指对任何事物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但现时多指生物学方面的分类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
  • 哥特佛莱德·莱布尼兹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德语: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德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
  • 氰胺氨基氰(化学式:NH2CN),白色晶状固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丙酮等,微溶于二硫化碳。有毒。在122℃时转变成二氰胺(CN)2NH。是碳二亚胺(HN=C=NH)的异构体。易聚合,三个
  • 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捷克语:Vojtěch Matyáš Jírovec}},德语:Adalbert Gyrowetz,1763年2月20日-1850年3月19日),波西米亚作曲家。早年在布拉格学音乐,1785年到维也纳,结识了莫扎
  • 活体营养共生一词在英文或是希腊文,字面意义就是“共同”和“生活”,这是两生物体之间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甚至包含不相似的生物体之间的吞噬行为。术语“宿主”通常被用来指共生关系
  • 白桦白桦(学名:Betula platyphylla)亦称桦木,是桦木科桦木属的植物。别名:异名: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干端直。白色纸状树皮,无论在哪个季节,都会分层脱落;小枝细;三角状卵形叶,边缘有不规则
  • 雅马哈雅马哈公司(日语:ヤマハ株式会社,台湾称作山叶公司)是日本一家生产乐器、音响设备及音效产品的公司,现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生产商。总部位于静冈县滨松市,旗下子公司还经营家居设
  • 大肚山大肚山,在地理学上被归为“台地”,故又称大肚台地。位于台中市的台地地形,南北夹于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间,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就行政区域而言,包括台中市西屯区、南屯区、清水区、
  • 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1429年-1499年,土耳其语:Çandarlı İbrahim Paşa),为了与同名祖父相区分,也被称为小钱达尔勒·易卜拉欣帕夏,奥斯曼帝国官员,出身奥斯曼帝国建国初期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