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剥皮寮
✍ dations ◷ 2025-09-18 03:48:32 #剥皮寮
剥皮寮历史街区(今康定路173巷)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北临老松国小,东至昆明街,南面广州街,西接康定路,为台北市今日硕果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台北市政府于2010年3月29日公告登录为历史建筑。乾隆28年(1763年)“北皮藔街”的名称即将出现于艋舺地契中,推估剥皮寮聚落成形于清代早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清治时期的剥皮寮,名称不管是“北皮藔街”、“福皮藔街”或“福地藔街”,已有店屋的型态,且皆已街名称之,表示具相当发展之聚落形成。。明治28年(1895年),剥皮寮地名由“福地藔街”改为“北皮藔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大正11年(1922年)进行町名改正,废街庄为町,北皮藔街改为“八甲町”和“新富町”。“市区改正”而开辟的广州街、昆明街与康定路,将旧有剥皮寮街(今康定路173巷)从清治时期的重要街道,一变为隐身聚落中的巷弄。旧有剥皮寮街(今之康定路173巷)与广州街间有一块空地,乃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征收作消防水池的遗址。现在邻近的康定路和广州街交会口一带的路段,则因早期发展为煤炭贩售集散地而通称“土炭市”,当时曾是商业交易热络的街道,拥有不少精致的洋房,至今仍保有初期开发的空间特色与都市纹理。“剥皮”一词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以下三种说法。“剥树皮”的说法:根据《剥皮寮古街历史价值调查研究》一书的调查,由于艋舺料馆为淡水河上游木材集散中心,艋舺泉郊的出口物品中亦有木材,且福州杉亦曾运至艋舺,因此推论杉木经海运由福建至艋舺,堆放在料馆口淡水河沿岸,而后利用兽力将木材拖运至北皮藔街剥皮。然而北皮藔街的产业上并没有“剥皮”一业的记载,加上北皮藔空间有限,进行剥皮工作有所困难,且利用兽力拖运的说法也有问题,使得剥树皮的说法遭到质疑,仍待进一步的考证厘清。此一说法详见米复国主持,《剥皮寮古街历史价值调查研究》,页45-47。“剥兽皮”的说法:在《台北市志》的〈经济志.工业〉上记载台北制革工业始自清代,制革所用的皮草取自动物,文中并提到:“艋舺有北皮寮(藔)街,又称剥皮寮街,北皮寮(藔)后有一池,应是杀牲制革所在,所制成品不外手皮箱、枕、鼓。”加上艋舺土治后街旁之泮牛池,主要为杀牛制革所在,因此有“剥皮”是指“剥兽皮”的说法。然而,根据访谈及文献记载无法断定是否能够利用莲花池附近的水塘作为剥皮的清洗池,亦无法直接证实有剥兽皮的行业,因此剥兽皮一说仍待进一步的检证。此一说法详见工月镜主修,《台北市志》,卷六〈经济志.工业〉页51:米复国主持,《剥皮寮古街历史价值调查研究》,页45-45。发音相似“北皮”的说法:由日文发音上来说,“福皮藔”的日文念为“ふくひりょう”,而“福地藔”为“ふくちりょう”,“北皮藔”则是“ほくひりょう”,其中福( fuku )与北( hoku )、皮( hi )与地( chi )的发音相近,因而推论“北皮藔”的名称来自于“福皮藔”闽南语念法的转换,而“剥皮寮”的名称则来自于相类似的“北皮藔”闽南语发音。但目前仍缺乏确切的文献资料加以佐证,需等待更多的资料作深入的检核。详见米复国主持,《剥皮寮古街历史价值调查研究》,页47。(自古至今排列)剥皮寮历史街区长约数百米的街道,从昭和16年(1941年)日治时期政府依城市规划被划入台北市老松国民学校的学校预定地,无法增建改建,因此混合著闽南式及西洋式的独特建筑意外被完整保留。随着都市发展人口激增,老松国小学生人数于1966年达到高峰,全校11,110人共158班,创下班级数和学生数最高纪录。1988年台北市政府开始老松国小学校预定地的征收,作为老松国小扩建之用,原居住于剥皮寮历史街区内的居民便陆续搬离,1989年完成征收程序。但随台北都市发展中心的移转,老松国小学生数骤降,校地扩建需求不再。1997年12月9日台北市政府发函通知剥皮寮原住户,订于1998年5月1日办理强制拆除地上物。1998年2月“反对老松国小征收私有地自救会”成立,同年4月更名为“剥皮寮历史风貌特定区促进会”,向台北市政府陈情,表达保留剥皮寮为“历史风貌特定区”的计划。当时台北市长陈水扁裁决待1999年1月再行决定,并同时委托淡江大学建筑研究所,进行“艋舺剥皮寮古街历史价值调查研究”专案,调查结果显示艋舺剥皮寮古街乃台北市中少数仍能凸显清治时期汉人生活原貌的街廓,具重要历史意义,致使市政府做成暂缓1999年3月5日的拆迁作业之决策。同时期老松国小家长也发起一人一电要求尽速拆迁归还学校预定地,发起“我要礼堂”、“我要活动中心”的连署活动。1999年4月23日,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再次通知住户订于1999年6月16日执行地上物强制拆除,剥皮寮居民在拆除前夕,以手拿祖先牌位巡街绕境、点灯、守夜等仪式来告别历史老街。1999年6月16日,执行拆除广州街127巷以东第一进建物时,遭文化界人士质疑超越原先协议范围,严重破坏文化资产,引起舆论要求保存历史风貌价值之声浪,导致当时台北市副市长欧晋德于1999年6月20日出面组“台北市政府推动剥皮寮古街历史风貌维护与建筑物再利用专案小组”;2003年8月5日,再召集“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设置会议”,决议设立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以执行推动剥皮寮的活化再利用。剥皮寮历史街区以广州街127巷为界分为东西侧,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为东侧的专责单位,多为固定的常设展。西侧修复再利用工程直到2009年6月19日才竣工,由教育局行政委托文化局经营,规划为艺文特区。东西两侧分隶属于不同单位,发展策略亦颇异,东侧主要以乡土教育与户外教学,西侧则以文艺展览与协助影视拍摄为多。电影《艋舺》取景的“剥皮寮”老街位于台北市万华区康定路173巷。由于电影卖座,许多影迷,尤以青少年来此朝圣,游客暴增成为台北市最热门的景点之一坐标:25°02′11″N 121°30′05″E / 25.03639°N 121.50139°E / 25.03639; 121.50139
相关
- 溺水遇溺是因为液体进入肺部而导致缺氧,继而窒息。常见于游泳、船只沉没、海啸、潜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国家都是12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国便是仅次于车祸。小童多是从
- 克罗恩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又称克罗恩病、克隆氏症候群或局部性肠炎,是一种发炎性肠道疾病,可能影响肠胃道从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分。症状通常包含:腹痛、腹泻(如果发炎严重可能会
- 产金菌属产金菌门(Chrysiogenetes)是一支独特的细菌,目前只发现了一个种,即砷酸产金菌(Chrysiogenes arsenatis)。它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化过程。它经营化能无机自养,利用对绝大多数生物
- 中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的意大利指的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期这一期间内的意大利。在承受了长时间国内腐朽的政治、经济问题侵蚀,以及民族大迁徙所带来的频繁的外蛮入侵洗劫
- 克雷格·文特尔约翰·克雷格·文特尔(英语:John Craig Venter,又译奎格·文特,常写成J. Craig Venter,1946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盐湖城,美国生物学家及企业家。时代杂志在2000年7月将文特尔与人
- 陶罐炖煮陶罐炖煮(英语:Jugging或法语:Civet)是一种把整只动物在紧密盖好的容器(例如:陶罐、陶壶、砂锅等)内炖煮一段长时间的煮食方法。这种煮食方法主要是用于处理打猎时的猎物或鱼,经处理
- Radiolaria放射虫门(学名:Radiozoa)又名放线虫,为海中浮游生物,有如球形对称,带有硅壳,壳上有美丽的花纹。身体内有膜质中央囊,囊面穿有许多小孔,将身体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被胶状物质,多有液泡,内
- 链式反应链反应(Chain reaction)又称连锁反应,是指反应的产物或副产物又可作为其他反应的原料,从而使反应反复发生。在化学中,链反应通常指光、热、辐射或引发剂作用下,反应中交替产生活性
- 轶事证据轶事证据(Anecdotal evidence)或传闻证据系指来自传闻、故事的证据。有些传闻往往细节详细、诩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有些案例则以新闻、八卦的形式被人一传再传,造成三人成虎,让人
- 顺丁橡胶顺丁橡胶,全名顺式-1,3-聚丁二烯橡胶。分子式(C4H6)n,具有弹性高、耐磨性好、耐寒性好、生热低、耐屈挠性、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抗湿滑性差、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低,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