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

✍ dations ◷ 2024-09-20 10:42:39 #EI
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曾称作电子撞击,Electron Impact)是一种离子化方法,其中高能电子与气体相的原子或分子以产生相互作用的离子。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质谱分析,特别是对于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分子。由钨或铼的加热灯丝产生的电子束与样品气体分子碰撞时,解离一个电子,并产生对应于被分析的样品的相对分子量带正电荷的离子。电子被在灯丝和入口处的离子源之间的区域加速到70伏特。然后由被加速的电子吸引到阱电极集中成光束。它包含中性分子样品,引入到在垂直方向上的电子束的离子源。高能量的电子,被称为接近通路硬电离源,使得在电场周围的中性分子大的波动,并诱导电离和碎裂。基团的阳离子的产物被朝向质量分析仪,是由一个排斥电极。电离过程往往得出的碎片离子,下面的检测和信号处理,传送有关的分析物的结构信息产生可预测的裂解反应。离子化效率和生产碎片离子的强烈依赖于电子的分析物和能量的化学反应。在低能量(大约20 伏特),电子和分析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传输足够的能量以使离子化。在大约70电子伏特的德布罗意波长的电子在有机分子的典型键的长度相匹配(约0.14 纳米)和能量转移到有机分析物分子被最大化,从而导致最强烈的电离和碎裂。在更高的能量,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变得比在典型的被分析物的键长变小;分子则变成“透明”的电子和离子化效率降低。质谱分析法产生离子最常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的分子,就是利用一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而由于试样游离前须先气化,故挥发性太低之化合物不适用此法。

相关

  • 蛙壶菌蛙壶菌(学名: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是一种壶菌门真菌,可以引起两栖类的壶菌病。它们最初是于1998年发现,在其后的十年内,造成了大量两栖类的死亡,引发多个物种灭绝,是为全
  • 拇趾外翻拇趾滑液囊炎(Bunion),也称为拇囊炎或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是描述大拇趾和脚之间跖趾关节(英语: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s)的异常变形。大拇趾常常会往另外四个脚趾的方向倾斜,
  • 毛毡苔见茅膏菜属列表.茅膏菜属(学名:Drosera),又名毛毡苔属,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同属约有170多种,此属是在食虫植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群。茅膏菜的叶片为圆形,叶片边缘密布可分泌
  • Na+/K+钠钾泵(也可称为钠钾-ATPase, Na+/K+-ATPase),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酶(EC 3.6.3.9)(或说得更精确一点,离子匣式跨膜ATP酶)可在人类细胞及后生动物中发现。钠钾泵可以将细胞外相对细
  • 黄埔条约《黄埔条约》(法语:Traité de Huangpu或traité de Whampoa)又称《中法五口通商章程》,是法国与清朝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清朝政府代表两广总督耆英与法国
  • 国家利益山东问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而产生的领土主权争议。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华民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被日本政府要求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
  • 华威大学华威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Warwick),也译作沃里克大学,位于英国英格兰中部的考文垂,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学校创立于1965年,稳居英国排名前十。华威大学于1967年成立世界知名的华
  • 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或称UPS,即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是在电网异常(如停电、欠压、干扰或浪涌“也称:涌浪电流”)的情况下不间断的为电器负载设备提供后备交流电源,维持电器正常运
  • 温内格拉内布(Raneb)是古埃及第二王朝的一位法老。埃及祭司曼涅托在其所编纂的王表中称其为卡伊靠斯(Kaiechos),并认为其统治了埃及39年。但是,从已经出土的拉内布时期的文物中,并未找到
  • 台湾福音书房台湾福音书房(英语:Taiwan Gospel Book Room),简称TWGBR,是李常受于1949年受倪柝声差遣前往台湾开展工作后创办的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著名的基督教出版机构,专门出版倪柝声与李常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