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的范畴里,协和和不协和指的是将同时或相继响起的乐音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通常意义上来讲,协和的声音常与甜美、放松、愉悦、可接受等情感相联系;而不协和则常与刺耳、紧张、不愉快、不可接受等情感相联系。
协和与不协和只在多个乐音之间才有可能存在,所以它们是对音程或和弦进行描述的一个必要因素。例如纯一度和纯八度往往被认为是协和的;而小二度则往往被认为是不协和的。
从语义上来讲,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互斥。然而仔细考量其本质,二者仅仅是一个衡量尺度的两个端点,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亦即从协和至不协和之间亦有不同的程度之分。欣德密斯(Hindemith)认为:“这两个概念从未被明确划分定义,它们的定义也在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变化。”
自16世纪以来,历史上的关于协和与不协和的定义大多数都强调了声音“令人愉悦与否”、“可接受与否”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因素。这种观点或许可以从心理生理学的角度加以证实,然而在音乐的范畴中却并非如此,因为即便是总体上为协和的情况下,不协和音往往能在愉悦感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而并非如定义中所述的“不可接受”。这也是为什么在音乐上定义协和与不协和的方式会与心理生理学上面的定义有所出入的原因之一。另外,前述“令人愉悦与否”,或者是“可接受与否”的定义,往往也是由于混淆了“不协和”与“噪音”的概念而作出的。
在上面所述的情况下,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主要是在同时响起的声音中。如果将相继响起的声音纳入考量的话,协和与不协和的区分则亦依赖于人听到后一个声音时对前一个声音的记忆暂留现象。
在古典音乐的对位法中,协和与不协和往往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区分:
而在爵士乐中,对于协和与不协和则有不同的定义:
对于人类具有的有关于协和的感受,生理学上的解释大致分为如下的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