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 dations ◷ 2025-09-08 20:49:38 #1804年出生,1872年逝世,德国哲学家,德国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宗教评论家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德语:Ludwig Andreas von Feuerbach,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拜仁州(巴伐利亚)下拜恩区的首府兰茨胡特,逝于同一州的纽伦堡,是德国法学家保罗·约翰·安塞尔姆·冯·费尔巴哈的第四个儿子。

费尔巴哈先在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受到当时教授的影响,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28年,他到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任大学讲师,1830年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他的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

1834年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1838年发表《比埃尔·拜勒》, 1839年发表了《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同时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实质》,重申对基督教的看法,认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对象,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宗教“不过是对于知觉的无限性的认识;或者说,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以其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说,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发挥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论及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费尔巴哈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把上帝看成是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会使人相信启示和奇迹,不仅会“损坏和消除人类的最重要的感觉,对真理的追求”,而且相信宗教仪式的“圣餐”和献祭,导致“必然的结果是迷信和不道德”。他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他提出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他的这本书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出版。

费尔巴哈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这只是口头的,他的所谓有神论实际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他称之为人道主义的神学,以人为上帝,是力图应用主观的感觉恢复所谓的神性。

在1848年到1849年间,德国各公国中出现的革命运动中,由于他对宗教的抨击,使许多革命党人将他看成英雄,但他自己从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只作过一些演讲,全部精力用在写作上。但他明白地反对君主制度,认为“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革命失败后,他公开责骂当时欧洲的反动局势,比做“空间略大的监狱”。1857年出版了《神统》。1860年由于他赖以为生的瓷厂倒闭,他只得离开在勃鲁克堡的家,搬到纽伦堡。只是由于朋友们的帮助,他才得以出版最后一本书《上帝、自由和不朽》(1866年)。1870年他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由于长时间的精力消耗,仅两年后的1872年在纽伦堡去世。

费尔巴哈对反基督教的政论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基督教的本质(英语: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等。

相关

  • 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英语:germ cell tumor,缩写GCT),是一个病发于生殖细胞的肿瘤。生殖细胞瘤可能是恶性或良性肿瘤,它通常病发于生殖腺(卵巢或睾丸),是因为胚胎在发育时期的天生缺陷所导致的
  • 发育异常发育不良(英语:Dysplasia)也称为发育异常,是病理学的词语,是指生物组织发育时的异常,或是上皮部位在分化及发育的问题(上皮发育不良(英语:epithelial dysplasia))。像髋关节发育不全症(
  • 迷幻蘑菇赛洛西宾蕈类(英语:psilocybin mushroom),即裸盖菇,俗称迷幻蘑菇、神奇魔菇或魔菇,是含有裸盖菇素和脱磷酸裸盖菇素等迷幻物质的蕈类。它们在生物属分类上涵盖田头菇属(Agrocybe)、
  • 猪应激综合征猪紧迫性症候群,或称猪紧迫性综合病症(英语:porcine stress syndrome,缩写:PSS),在舍饲的肉猪上常有发生。这种猪只在遭遇紧迫情形,如打斗,捆绑运送市场等常在中途突然死亡,充分表示无
  • 伊顿公学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全名为温莎宫畔伊顿圣母英皇书院(The King's College of Our Lady of Eton beside Windsor),是英国著名的男子公学,位于英格兰伊顿。1440年,亨利六世创立了
  • MPPP1-甲基-4-苯基-4-哌啶丙酸酯(MPPP)是一种在1940年代由罗氏的研发人员研制出来的鸦片类止痛药。 MPPP后来在医学上并没有被使用,不过却被作为一种毒品而非法生产。它是一种哌替
  • 转捩点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乔治-欧仁·奥斯曼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法语: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1809年3月27日-1891年1月11日),法国城市规划师,因获拿破仑三世重用,主持了1852年至1870年的巴黎城市规划而闻名。当今
  • 法裔美国人法裔美国人,为具有法国或法裔加拿大人血统的美国人。法裔美国人总人口达1180万(2009年),占美国总人口的4%。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5.3%的美国人具有法裔血统。法裔美国人超过10
  • 圣安寺圣安寺,又称圣安古寺,为湖南岳阳一座佛教寺院。水不在深洞庭百尺容纳四水山非于高古刹千年普照三湘。该寺始建于唐朝初年,为高僧无姓所住,宰相杨炎常来往于该寺,后由京兆尹杨凭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