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语

✍ dations ◷ 2025-09-02 22:55:03 #百越语
古越语是古代于越人的语言,春秋时期通行于吴、越两国,与当时附近楚及中原诸国言语不同。语言学研究表明,古越语可能属于侗台语系,与现代的侗语、壮语、泰语等关系较近;但也有研究认为应属于南亚语系。古越语留存至今的文献材料极少,内容较完整的有《越人歌》与《越绝书》中的《勾践维甲令》,其他材料则包括《越绝书》、《吴越春秋》、《方言》等文献中的零星记载以及人名、地名的记录。语言学家最初猜测古越语属于南岛语系或侗台语系。1953年,日本学者泉井久之助(日语:泉井久之助)透过属于南岛语系的占语、马来语、印尼语对《越人歌》中用汉字标音的古越语进行研究。此后,韦庆稳、郑张尚芳等学者则透过属侗台语系的壮语、泰语等释读《越人歌》、《维甲令》,从而确认了古越语有侗台语系的成分。梅祖麟等学者分析古代典籍记录的越语,认为越语属于南亚语系。古越语最显著的语法特征便是定语位于中心词后,与其他侗台语言相同。如《越绝书》中记载的“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即定语后置的例证。又如,《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杜预注为“夫椒,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椒山”。其中“夫椒”即“椒山”,“夫”为石山之意,亦为定语后置。有观点认为类似壮语bya/pja1/,泰语ผา/pha/的结构。古越语中还使用重叠形式表示摹状修辞,如《越人歌》中用“秦胥胥”表高兴之意。现今吴越旧地的许多地名都是古越语的音译,如余姚、余杭等中的“余”为“田地”之意,有观认为句容中的“句”为“族群”之意,会稽为“矛山”之意,盱眙为“善道”之意等。据《淮南子》记载:“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越人有重迟者,而人谓之訬,以多者名之。”其中“訬”为轻快敏捷之意,说明古越语发音轻快急速。古越语的语音发展接近泰语与汉语上古晚期。其中还有复辅音。据罗香林考证,《越绝书》“ 句践乃身被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物卢之矛,出死士三百人,为阵关下”中的“物卢”便是一个复辅音词,读作plou。虽然古越语早已消亡,但汉语中仍有许多古越语遗存的成分。吴语中,帮母、端母念成先喉塞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使用名词定语后置的构词法等语音、语法现象都来自古越语。词汇方面亦有古越语遗存粤语中,与长短两套元音、性别修饰语放在名词之后 (如“鸡公”、“鸡乸”)等现象都与侗台语相同,也属于古越语的遗存。而其他诸如赣语等方言中亦有许多古越语底层词。

相关

  • 血氧饱和仪血氧饱和仪(英语:Pulse Oximeter,简称:血氧仪),是一种主要为测量病人的血液中的脉搏氧饱和度的仪器。最初的一台血氧饱和仪由G.A. Millikan于20世纪40年代研发成功。自1980年代,美
  • 景深景深(英语:Depth of field, DOF)景深是指相机对焦点前后相对清晰的成像范围。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可以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虽然透镜只能够将光聚到
  • 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英语:fructose 6-phosphate)是生物体内的常见分子之一,也是糖解作用的过程中所生成的产物之一,属于酮糖。在糖解作用中,果糖6-磷酸是葡萄糖6-磷酸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英
  • 查尔斯·汤斯查尔斯·哈德·汤斯(英语:Charles Hard Townes,1915年7月28日-2015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美国物理学家、教育家。让汤斯闻名的是激微波的理论和应用,其中他得到
  • 蝶酰谷氨酸叶酸(Folate、folic acid)也称为维生素B9、维生素M、维生素Bc,属于维生素B。叶酸可用于治疗由叶酸缺乏症引起的贫血。叶酸也是孕妇的营养补充品。在新生儿的神经管缺损(英语:Neur
  •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阿斯图里亚斯女亲王奖(西班牙语:Premios Princesa de Asturias),前身为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西班牙语:Premios Príncipe de Asturias,1981年-2014年)是于1981年由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基
  • 菲克定律菲克定律描述扩散作用,可以使用这条定律来求得扩散系数,D。定律由阿道夫·菲克于1855年推导出来。假设从高浓度区域往低浓度流的通量大小与浓度梯度(空间导数)成正比,通过这个假
  • FLRW度规罗伯逊-沃克度规(英语:Robertson-Walker metric)是H.P.罗伯逊和沃尔克分别于1935年和1936年证明的。由于俄国数学家弗里德曼和比利时物理学家勒梅特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也称
  • 麻疯树桐油树(学名:Jatropha curcas),又名麻风树、痳疯树、南洋油桐、黄肿树、假白榄等,为大戟科落叶灌木。其发源地在加勒比海的岛上,但葡萄牙商人把它引进了非洲和亚洲各地,现已分布在
  • 袁翰青袁翰青(1905年9月7日-1994年3月2日),江苏南通人,中国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辅仁大学教授。袁翰青于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考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