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欣德米特
✍ dations ◷ 2025-09-14 02:07:28 #欣德米特
保罗·欣德米特(德语:Paul Hindemith,1895年11月16日-1963年12月28日),又译亨德密特、兴德米特等等,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提琴家、指挥家。不论是音乐作品或是在音乐想法上,欣德米特都是近代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与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等人同为极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他出生于德国哈瑙,从小喜欢音乐,9岁开始学小提琴,12岁起师从法兰克福音乐学院(英语:Hoch Conservatory)教师安娜·黑格纳(德语:Anna Hegner),一年后又转到该校提琴教师中的老前辈阿道夫·雷布纳(德语:Adolf Rebner)门下。这位教师发现欣德米特很有音乐天赋,就为他在音乐学院争取了一个免费生名额。在随后的三年中欣德米特集中精力在学习小提琴;1912年,他开始学习作曲,后来又开始学习各种乐器,最杰出的是单簧管和钢琴,此外还有中提琴等。到1915年,欣德米特不仅在一个弦乐四重奏团中任第二小提琴手,还被法兰克福歌剧院乐队聘为第一小提琴手。两年后的1917年,欣德米特应征服役,他参加了一个团级军乐队,并且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团,还时常举行非公开音乐会。战后,欣德米特重返法兰克福歌剧院乐队。1924年与乐队指挥的女儿结婚。早在进音乐学院之前,欣德米特就已开始创作;而在1919年6月2日欣德米特的作品首次公演时,他已经发展了一种带点独特个性的风格。在这次音乐会上演奏的作品有《钢琴五重奏》等。此后,他开始受到音乐界的注意。1921年8月,欣德米特的《弦乐四重奏》公演,这次演出奠定了他作为德国最主要的年轻作曲家的地位。此后,为使听众能听到《弦乐四重奏》,欣德米特组织了“阿玛尔-欣德米特四重奏团”到各地举行巡回演出。1927年,欣德米特受聘担任柏林高等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于是逐渐淡出舞台,转而致力于作曲、指挥和声乐教育,由他所组成的“阿玛四重奏”也于1929年正式解散。在此之前,他从未担任过教师,更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但他凭着演奏与作曲的经验,很快就适应了这项工作,在柏林高等音乐学院的教学一直延续到1955年。欣德米特开始为电影、学校、广播作曲,他认为音乐要使人了解其意义,重视作曲家与演奏者、听众、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这样的概念被称为是“实用音乐(Gebrauchsmusik)”,被视为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所谓的“实用音乐”又称功能音乐或是普通音乐,简单来说就是最简单容易演奏、甚至在任何场所皆能演奏的音乐作品,此概念更在战后的欧美音乐社会引领风骚。1934年,欣德米特完成重要作品“画家马蒂斯交响曲(德语:Sinfonie Mathis der Maler)”,并于次年完成歌剧“画家马蒂斯(德语:Mathis der Maler)”,由威廉·富特文格勒指挥,却由于内容挑战了当权的德国纳粹,因而遭到禁演的命运。欣德米特因此离开德国,前往土耳其继续为当地的音乐教育效力。欣德米特和妻子1938年流亡并入籍瑞士,1940年移居美国纽黑文,于耶鲁大学担任作曲教授直至1953年,也曾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康奈尔大学等校,同时他的演奏能力似乎有所衰竭,已很少从事演奏活动。在这执教期间,他写出了不少作品,主要有《降E调交响曲》(1940年)、序曲《丘比特与普赛克》(1943年)、《韦伯主题交响变形曲》(1943年)、供钢琴和弦乐队演奏的《四种气质》(1944年)、《宁静》交响曲(1946年)、《世界的和谐》交响曲(1951年)等,还为他擅长的乐器——大提琴、钢琴、单簧管、法国号写了协奏曲。在美期间,除了演奏家与指挥家的身份之外,欣德米特也是位专业的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理论著作,至今仍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教材。他完成许多音乐作品及音乐教育、作曲理论专书,例如,1949年至1950年在哈佛大学时所用的讲稿,便汇集成“作曲家的天地(A Composer's World)”正式发表。1946年欣德米特入美国籍。次年他访问了欧洲,并在这欧洲举行讲座、指挥乐队。他也接到了许多来自德国(包括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等)的聘请,但他都没有接受。1951年他接受了苏黎世大学的聘请,同时在大西洋两岸穿梭教学。1953年起定居瑞士,居住在沃韦附近。1957年战后他重返欧洲,定居于瑞士苏黎世,并完成了“世界大同交响曲(德语:Die Harmonie der Welt)”与歌剧“世界大同”。1963年完成了“弥撒曲(Messe)”之后,这位二十世纪集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和声乐教育家于一身的音乐大师,于12月28日逝世于家乡德国法兰克福。欣德米特不像当时多数音乐家试图推翻传统,反而重拾巴洛克时期与古典时期客观绝对的音乐精神。欣德米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位、卡农、赋格等巴洛克时期的作曲法,更以绝对音乐取代自浪漫乐派充满主观性质的标题音乐,因此被誉为是“二十世纪的巴赫”。从欣德米特青年时期的音乐创作中,可以看出小约翰施特劳斯和马克斯·雷格的痕迹,因此也可以说,属于浪漫主义后期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为室内乐,包括一些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等。从二十年代起,他在自己的音乐中融合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小型室内乐》(1922年),这部作品的问世,表示出作曲家已基本摆脱了过分严密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斯特拉文斯基和法国“六人组”也许对欣德米特的创作产生过影响,但他的新古典乐派(更贴切地说,也可称之为“新巴洛克乐派”)创作显然具有德国复调音乐的传统。他那种和声和复调上的复杂结合使人想起像巴赫这样的德国巴洛克作曲家。欣德米特自己承认,他曾在许多方面受惠于这位伟大的德国音乐大师。他为钢琴写的《调性游戏》(1942年)就是以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为范本的;在其他的一些室内乐和弦乐作品中,巴洛克的大协奏曲特性也是比较明显的。欣德米特在最初之时,就选择以赋格、奏鸣曲、组曲等传统的作曲手法,成为学院派的代表,而他也以此为傲。欣德米特的的作品“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时(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是根据沃尔特·惠特曼的诗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难者所写的安魂弥撒,其动人的音乐性被认为是为早期的代表作。欣德米特以“调性音乐”充满浓厚的实验色彩,使用不协调的和声旋律,反浪漫、重理性与客观,以巴赫至贝多芬的德国伟大传统为依归,作品大多无标题,曲式偏向巴洛克与古典,多数以室内乐曲为主体,最重要的作品为管乐五重奏“小室内乐(Klein Kammermusik)”。晚期的作品则趋向对位、赋格等巴洛克时期风格,更从未放弃调性音乐,主要代表作有钢琴曲“嬉戏音乐(Ludus tonalis,1943年)”,此作品则被誉为是“二十世纪的平均律”。欣德米特被认为是现代音乐中的保守主义者,是二十世纪一股复古的暖流。
相关
- 旅游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旅游医学,是一门关于预防和治理旅游相
- About.comDotdash.com(中文:阿邦网、前称:The Mining Company、MiningCo.com, Inc.、About, Inc.、About.com),美国的门户网站,创建于1997年4月21日,拥有Very Well、The Balance、Lifewire、
- 反气旋反气旋是三维空间上的涡旋,是描述大气运动的概念。是在近地面,气流向外辐散,中心气流下沉的一种天气系统。在近地面,反气旋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做逆时针旋转。反气旋与
- 音节文字音节文字(Syllabary)是表音文字的一种,是一套代表着用以构成词的音节和音拍的书写符号,一般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字符。音节文字中的符号被称为syllabogram,一般是由一个辅音(不是必须
- Si硅(原子量:28.0855(3))共有23个同位素,其中有3个同位素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HNOsub2/sub亚硝酸是一种无机弱酸,是区分伯、仲、叔脂肪胺或芳香胺的鉴定试剂。化学式NaNO2。亚硝酸仅存在于稀的水溶液中,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成NO2和NO,也能发生如下歧化反应:3HNO2==
- 氯化锡氯化锡,化学式SnCl4,为无色发烟性液体。可于氯化亚锡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而制得。反应式:氯化锡的蒸气与氨及水汽混合,生成氢氧化锡及氯化铵之微粒而呈浓烟状,军事上用以制作烟
- 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伊利哈姆·盖达尔·奥格雷·阿利耶夫(阿塞拜疆语:İlham Heydər oğlu Əliyev,1961年12月24日-),阿塞拜疆商人、政治家,新阿塞拜疆党领袖,前阿塞拜疆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之子,曾
- 28年屋大维获得首席元老职位。
- 塞尔维亚国家银行塞尔维亚国家银行 ( 错误:{{lang-xx}}:文本有斜体标记(帮助))是塞尔维亚的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