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氨基苯胂酸

✍ dations ◷ 2025-04-04 13:14:58 #对氨基苯胂酸
对氨基苯胂酸,俗称对阿散酸、阿散酸(Arsanilic acid),一种有机砷化合物,是苯胂酸苯环4-位被氨基取代形成的化合物。无色或白色针状晶体。几乎无臭。有毒。不溶于稀无机酸、丙酮、乙醚、氯仿、苯,微溶于冷水、乙醇、乙酸,溶于热水、碳酸碱溶液、浓无机酸溶液、戊醇。 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   H 3 N + C 6 H 4 A s O 3 H − {displaystyle {rm { H_{3}N^{+}C_{6}H_{4}AsO_{3}H^{-}}}} )存在。苯胺与五氧化二砷(砷酸)反应胂化,得对氨基苯胂酸。由对硝基苯胂酸经铁粉还原而得。 对硝基苯胂酸可通过对硝基苯胺重氮化、胂化制得。用作饲用抗菌素、医药中间体和分析试剂。早期曾用于治疗皮肤病。

相关

  • CYP2D62F9Q, 3QM4, 3TBG, 3TDA, 4WNT, 4WNU, 4WNV, 4WNW· iron ion binding · drug binding · arachidonic acid epoxygenase activity · steroid hydroxylase activity
  • 南捷克州南波希米亚州 (捷克语:Jihočeský kraj)是捷克波希米亚地区南部 (也包括摩拉维亚西南部的一部分)的一个州。面积10,056 平方公里,人口627,766 (2006年)。首府捷克布杰约维采
  • 岩脉岩脉(Dike 或 Dyke),或称为岩墙,是地质学上一种将地质构造切割成不整合状态的侵入岩席,被侵入构造可能是:因此岩脉的由来可以是侵入岩或沉积物。火成岩的侵入岩脉有极高的长宽比,这
  •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英语:Ordovician–Silurian extinction event),也称奥陶纪大灭绝(英语:Ordovician extinction),在地球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名列第二,发生在4.45亿年前,
  • 比属刚果比属刚果(法文:Congo belge)是比利时在1908年至1960年在今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殖民地。在1885年,欧洲各国举行了柏林西非会议。德意志帝国在会议当中把刚果交予比利时国王利奥波
  • ddCTP双脱氧核苷酸(英语:Dideoxynucleotide)是DNA聚合酶的链终止性抑制剂,应用于DNA测序桑格法。这些核苷酸亦被称为2',3'-双脱氧核苷酸,常被简写为ddNTPs(ddGTP、ddATP、ddTTP与ddCTP)
  • 泰·劳森泰冯·龙内尔·劳森(英语:Tywon Ronnell Lawson,1987年11月3日-),美国NBA联盟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在2009年的NBA选秀中第1轮第18顺位被明尼苏达森林狼选中。2015年7月在洛杉矶因为
  • 泽西镑泽西镑(英语:Jersey pound)是英国皇家属地泽西目前的流通货币,其币值与英格兰英镑相当。在泽西,泽西磅与英格兰镑同样都是流通货币与法币,但在泽西之外的其他英国领土泽西镑仅能流
  • 圆形圆 (英语:Circle),根据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此外,圆的第二定义是:“平面内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的比,等于一个常数,则此动点
  • 犬类攻击狗属于掠食者,纵使被人类饲养驯服,它们仍有狡猾的天性、灵敏的身手、强壮的体型以及自我防卫机制。尖锐牙齿、爪子、双颚与四肢都有强壮肌肉,无意间造成的抓伤也很容易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