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

✍ dations ◷ 2025-04-26 01:01:51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或者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是指一个组织由其共有的价值观、仪式、符号、处事方式和信念等内化认同表现出其特有的行为模式。可以观察到组织人员的行为规律、工作的团体规范、组织信奉的主要价值、指导组织决策的哲学观念等等。

广义来说,大至联合国、一个国家、民族、地方政府、政党、工会、学生会、小至家庭、朋友等,其实都称为“组织”。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概念应用于形容企业,或各种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形象。

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企业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塑造而成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因此目前企业组织的管理多是从两个不同的取径去进行文化管理(1)着重于成员内部的心理知觉因素(2)注重于外部的行为与沟通过程。对于前者而言文化管理与变迁的成功因素在于员工内心的认知与信念与结构,改变文化先改变员工是如何“认知”与“思考”的;后者而言组织则被视为一个符号系统,成员是在此系统中由个体间的互动行为和传播模式组织出真实与价值观,引此文化的管理和变革外在的行为和互动开始。

而Dettzck、Tracy和Simpson (2002)他们认为组织文化是同时由内部与外部的因素所构成,因此认知与行为是互相影响的。

雪恩(E. H. Schein)认为组织文化是当组织学习去克服外在环境变动的适应问题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协调问题时,所发现、发展出来的一套基本假设。由于这套基本假设能有效运作,因此得以在组织内不断传承下去,作为组织成员遭逢问题时如何进行认知思考及感觉的正确方式。依抽象程度,他将组织文化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为“器物与创造物”、“价值观”及“基本假设”。基本假设是组织文化的内在精髓,器物与创造物以及价值观是基本假设呈现在外在的方式。

一般情况,“组织文化”不容易被改变;因为改变“组织文化”,等于改变众人的“性格”和“习惯”。文化是种感知,尽管组织成员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但其仍用相似的术语描述组织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共有方面。

相关

  • 翁贝托长廊翁贝托一世拱廊街(Galleria Umberto I)是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购物廊,位于圣卡尔洛剧院的对面,面向城市主街道托莱多路。它建于1887–1891年,得名于翁贝托一世,有类似米兰埃马
  • 企鹅企鹅属于企鹅目(学名:Sphenisciformes)企鹅科(Spheniscidae),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9种,另有两种已灭绝。多数分布在南极地区,而其中环企
  • 拍号在乐谱中,表示拍子的记号,叫做拍号。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拍号以分数的形式写出(但正统五线谱书写是不写中间的分线,数字简谱则有时例外),分数
  • 詹姆斯·弗兰克詹姆斯·弗兰克(德语:James Franck,1882年8月26日-1964年5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192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弗兰克1882年8月2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是家
  • 韩国农业协会韩国农业协会,正式名称韩国农业协同组合(韩语:한국농업협동조합),简称农协(농협),是韩国的农业自助组织。韩国农业协会是全球农业合作组织(英语:Agricultural cooperative)中最特别的组
  • 哈兹卡盗龙哈兹卡盗龙属(属名:Halszkaraptor)是驰龙科的一属,生活于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组(英语:Djadochta Formation)。其属名源于波兰古生物学家哈兹卡·奥斯穆斯卡(英语:Ha
  • 1920年代1920年代,是指二十世纪的第三个十年。
  • 美国童军美国童军(英语:Boy Scouts of America, BSA)是美国最大的青少年组织,包含约270万童军成员,与100万成人服务员。美国童军成立于1910年,是童军运动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据信超过1.1亿
  • 吕捷吕捷,本名吕建锋,出生于台湾高雄,是一位历史科补教名师、台湾的YouTube网络红人,同时也是三立新闻台《吕读台湾》的节目主持人。 拥有的多重身份:素人补教历史老师、Youtube网红
  • 卧室卧房,又称卧室、睡房及寝室,是指供人在其内睡眠、休息或进行性行为的房间。卧房不一定有床,不过通常有可供人躺卧之处。有些房子的主卧房有附属浴室,名为套房。工人房是提供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