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自杀现象

✍ dations ◷ 2025-08-13 22:25:41 #格陵兰,自杀

自杀在格陵兰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根据政府统计,在格陵兰每5个人(有些研究指出则是每4个人)中即有1个人在人生当中具有自杀的念头。就此,格陵兰政府推出了许多政策,务求降低格陵兰人的自杀率。

格陵兰的自杀率在1970年代时开始上升,并一直到1986年才停止上升。在1970年,格陵兰的自杀率达到了最低点。但到了1986年,自杀成为格陵兰多数城镇的主要死因。而到了1990年代,格陵兰以每十万人有107人自杀,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方。政府的统计报告指出,格陵兰的自杀率高到每个星期至少会有一个人自杀,即使格陵兰的人口只有五万多人。

格陵兰的1286个自杀个案中的各种自杀方式

精神医学期刊《BMC 精神医学》2009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从1968年到2002年的35年中,格陵兰总共有1351起自杀案。它们在研究中也发到不同的月份,自杀率也跟着不同。格陵兰的自杀率在6月时达到最高峰,并在冬天时降到最低。而且在格陵兰北部靠近北极圈的地区,夏天和冬天自杀率的差异比格陵兰南部大。而不同地区的自杀率也有所差异,因格陵兰北部的自杀率比南部高。在格陵兰,男性的自杀率比女性高。而尝试寻短的人大部分都是15到24岁的青年男子。与其他的西方国家不同,格陵兰的自杀率并不会因年纪而增加。

格陵兰的自杀率相当高,主要原因包括酗酒、抑郁、贫穷、不满婚姻关系等原因。根据2009年《每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格陵兰的自杀率在夏天时增加。一般认为是因为格陵兰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夏天一天的日光时数有时会达到24个小时,因而造成失眠,增加自杀的几率。而格陵兰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两个文化的文化冲击也被认为是自杀的其中的一个原因。

自杀的个案中有95%的自杀方式是以暴力来完成自杀的念头。最常使用的方法是上吊自杀(46%)和枪杀(37%)。而其他方法也常被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从高处跳下、以锋利的物品割自己、溺水、药物过量和药物中毒等。

相关

  • 衰变放射性或辐射性是指某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另一种同位素(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
  • 大气压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
  • 桑贾尔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语:Aziz Sançar,1946年9月8日-),土耳其人,具有土耳其美国双重国籍。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专门从事DNA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生物钟方面的研究。他是土
  • 玉米黑粉菌玉米黑穗菌(学名:Ustilago maydis)是属于黑穗菌目黑穗菌科黑穗菌属的一种真菌,寄生在玉蜀黍属、类蜀黍属植物上,可引起玉米黑穗病。其菌瘿可食用,称为玉米乌米、玉米蘑菇或墨西哥
  • 黄夹次苷黄夹次苷(英语:Peruvoside或称为黄花夹竹桃苷,英语:cannogenin thevetoside)是一种强心苷,用于治疗心脏衰竭,来源于黄花夹竹桃(学名:Cascabela thevetia,曾用学名:Thevetia neriifolia)
  • 窑业窑业是将粘土、石英、石灰岩等非金属原料高热处理,制造成陶磁器、瓦、玻璃、水泥等制品的工业。因为使用窑,所以称作窑业。窑在传统上以柴、炭、煤作为燃料,但是近年使用石油的
  • 8号染色体人类的8号染色体是23对染色体的其中之一,正常状况下每个细胞拥有两条。此染色体含有大约155百万个碱基对,占细胞内所有DNA的4.5%到5%。该染色体有两条臂,分别命名为8p和8q。其
  • 糍粑糍粑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传统食品,是糍、打糕的一类,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和少数北方地区如广东北部、福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广东连州、上海、江
  • 科路美拉科鲁迈拉(英语:Columella,4年-70年)。来自加的斯。著有12卷的《论农业》,主要以散文体写成, 只有卷十以六音步的格律写成。他还有一部篇幅较为短小的有关农业的小册子,其中有关树木
  • 花生过敏花生过敏(Peanut allergy)是对花生的食物过敏,和树坚果过敏不同。身体的过敏症状包括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炎、流鼻涕、哮喘、腹痛、低血压、腹泻,也可能会心搏停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