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真盘龙亚目
✍ dations ◷ 2025-04-05 00:24:57 #真盘龙亚目
真盘龙亚目(Eupelycosauria)起初指的是盘龙目的一个亚目,但现在重新定义为真盘龙类,是合弓动物的一个演化支,包括大多数盘龙类、兽孔目、哺乳类。它们首次出现于石炭纪晚期(早宾夕法尼亚纪),例如:始祖单弓兽(Archaeothyris),以及可能更早的Protoclepsydrops,与它们的早期羊膜动物祖先相比,真盘龙类代表哺乳类演化阶段中的某一阶段。将真盘龙类与卡色龙亚目区别的共有衍征,是根据头颅骨中特定骨头的比例细节。这些特征包括:长而狭窄的上颞骨(卡色龙类的上颞骨几乎是跟其长度一样宽),额骨与眼眶上缘的接触面较宽。在晚石炭纪到早二叠纪这段期间,许多真盘龙类(不包含兽孔目)是陆地的优势动物。蛇齿龙科在晚石炭纪到早二叠纪是常见动物,但它们体型逐渐变小。基龙科与非真盘龙类的卡色龙科,是晚石炭纪到早二叠纪的优势草食性动物,体型从猪到犀牛大小。最著名的基龙类是基龙,基龙身长3到4米,是具有背帆的大型草食性动物,背帆可能用来循环体温或求偶。楔齿龙科可能会猎食基龙类与卡色龙类,它们是早二叠纪时期的顶级掠食动物。楔齿龙类包括著名的异齿龙,它常被误认为是恐龙,是当时最大型的掠食动物。它的体型可达3到4米。如同基龙,异齿龙背上也有独特的背帆,可能也有同样循环体温的用途。所有真盘龙类的外表类似巨蜥,是冷血动物、四肢向两侧延展的羊膜动物。与楔齿龙类亲缘关系最亲近的是兽孔目,首次出现于早二叠纪。事实上,楔齿龙科与兽孔目属于楔齿龙类演化支,此演化支的特征是狭窄而延长的头颅。兽孔目比原始的真盘龙类更占优势,在二叠纪中晚期间成为陆地优势动物。。兽孔目在三叠纪演化为第一种哺乳类。以下演化树是根据Mikko's Phylogeny Archive网站:蜥代龙科蛇齿龙科基龙科哈普托兽 HaptodusPalaeohatteriaPantelosaurusCutleria楔齿龙科兽孔目
相关
-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所有提供医疗服务与健康照顾的机构的统称,如医学中心、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育婴院、诊所、救护中心、医疗组织等,不论私家或者公立医院。
- E85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为WHO规定的已发现的各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甲状腺疾患 (E00-E07)糖尿病 (E10-E14)其他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疾患 (E15-E16)其他内分
-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Ausub2/subS硫化亚金是化学式为Au2S的无机化合物,是二种金的硫化物中的一种,另一种为硫化金(英语:gold(III) sulfide)Au2S3。在自然界,金的硫化物和银的共价半径相近,两者会形成固溶液。硫化亚
- 莫加多尔剧院莫加多尔剧院(法语:Théâtre Mogador)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一座剧院,成立于1913年,共有三层座位,1800个座席。在2005年,莫加多尔剧院是莫里哀戏剧奖的颁奖地点。
- 克隆选择克隆选择理论(Clonal selection theory )是免疫学中的一个科学理论,它解释了免疫系统细胞(淋巴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特定抗原所作出反应的功能。该概念是由澳大利亚医生弗兰克·麦克
- 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是用于航天器推进的一种电磁推进器。它利用无线电波电离并加热推进剂,并用一个磁场来加速产生的等离子体产生推力。它是一种电推进系统。加热等离子
- 唐 勇唐勇(1964年9月12日-),四川井研人。有机化学家。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1992年和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6年3月至1996年7
- 犹子犹子是日本明治时代以前存在的一种社会风俗,即自己与别人的儿子结为父子关系。犹子与养子不同的是,犹子仅仅是一种契约关系,犹子不必更改自己原本的姓氏,类似结谊,与结谊不同的是
- 转铁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结构 / ECOD运铁蛋白(英语、德语、瑞典语:Transferrin,源于拉丁语:transferre“结转”及ferrum“铁”)主要由肝脏制造,是一种糖蛋白。它一共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