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

✍ dations ◷ 2025-04-24 18:41:05 #微体古生物学
微体古生物学 是一门研究微体化石的学科,属于古生物学的一门分支。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就曾记载过货币虫(Nummulite)的微体化石。但是微体古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微体化石在石油勘探过程中确定地层时代及进行地层划分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微体古生物学开始作为独立的学科进入美国的一些大学的课程中。1945年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格莱斯纳发表了《微体古生物学原理》(Principles of Micropalaeontology),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微体古生物学教科书。中国早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主要是由少数一些地质学家对一些门类进行了研究,一种以李四光对䗴类化石研究比较突出。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地质学院开始将微体古生物学列为地层古生物学和石油地质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微体化石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以及生物学特征、分类、地质历程等内容。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地层学中划分地层、进行地质年代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关

  •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又称糖化血红素, 缩写作hemoglobin A1c, HbA1c, A1C, Hb1c; 有时缩写为 HbA1c)是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通常作为一段时间内平均血浆葡萄糖浓
  • 再生不良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plastic anaemia)也叫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产足够或新的细胞来补充血液细胞的情况。一般来说,贫血是指低的红血球统计,但患有
  • 玻利维亚出血热马秋波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英语:Bolivian hemorrhagic fever,简称BHF,别名有black typhus、Ordog Fever等)是一类由感染马秋波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该疾病为人畜共通传染病,起
  • 技术技术可以指人类对机器、硬件或人造器皿的运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学和技巧。它是知识进化的主体,由社会形塑或形塑社会。如电脑等新技术的增生使人们相
  • 虐待儿童虐待儿童,简称虐儿、虐童,是指对儿童的虐待,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虐待儿童的情形一般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四种类型。对于儿童,踢、踹、捏、打耳光、拉耳朵、拉
  • 霍尔巴赫保尔-亨利·提利·霍尔巴赫男爵(法语:Paul-Henri Thiry, baron d’Holbach,1723年-1789年),法国哲学家,无神论者。1723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商人家庭。1735年时移居法国。1744年就
  • 沃伯格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语:Otto Heinrich Warburg,1883年10月8日-1970年8月1日),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
  • 罗伯特·雷马克罗伯特·雷马克(1815年7月26日-1865年8月29日)是一位犹太裔德国的胚胎学家、生理学家与神经学家。出生于普鲁士的波森。1833年进入柏林大学攻读医学。
  • 海床海床(sea floor,也被称为海底、洋底ocean floor)是指海洋的底部,海洋板块构成的地壳表面,它对陆地形态的演变及地质史有重要影响。在洋中脊上涌的地幔物质形成新的洋底,大约耗用50
  • 弗雷德里克·索迪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1877年9月2日-1956年9月22日),英国化学家。生于英国伊斯特本,化学家,1922年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在英国布赖顿去世。由于认识到原子能的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