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荷华级战列舰
✍ dations ◷ 2025-08-10 19:00:18 #爱荷华级战列舰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成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新锐的一级战列舰。这一级战列舰因日本帝国投降签字仪式于其3号舰密苏里号上进行而名扬万里,同时,首舰衣阿华号因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需要,而成为历史上唯一一艘有浴缸的战列舰。此外,衣阿华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0年代)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至今。由于衣阿华级的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实际上的最后一级战列舰。1938年初,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衣阿华级战列舰,最初的工作是在THOMAS HART少将带领下进行的,最初计划装12门16英寸/45倍径Mark 6或9门18英寸(457毫米)主炮;但在3月31日会谈决定了该舰还要更强的装甲和更强的主机以达到南达科他级的27节速度后,18英寸炮方案被废弃。该项研究最终转成了蒙大拿级。另一方案是由建造修理局的设计所,在 A.J. Chantry上校带领下进行的,提出了装12门16英寸炮或20门12英寸炮的“巡洋舰杀手”方案,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达到35节航速和15节下20,000海里航程的要求,最终确定排水量为50,940长吨(51,760吨),但是Chantry发现该方案的装甲只能承受203毫米的炮弹。最终提交出A、B、C三种改进方案,它们都加强了装甲并把副炮换成150毫米炮。"A" 方案最大,为59,060长吨(60,010 t),只有它还保留了4座炮塔装12门16英寸炮的特征。它的总功率达到277,000马力(shp)因而航速达到32.5节(60.2 km/h; 37.4 mph)。"B"方案为最小的52,707长吨(53,553 t);用225,000马力就能达到32.5节,有9门16寸主炮。 "C"方案则增大了75,000马力来达到35节的初始要求。增加主机和增长装甲带(156米,而B方案是151米),使它达到55,771长吨(56,666 t)。 1938年5月国会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要求“将美国海军实力扩充两成”。它更新了34年的文森-特拉梅尔法案和36年的海军法案,为衣阿华级建造提供了资金。战列舰设计总委员会要求新战列舰不应用南达科他级的MK6型16英寸/45倍径火炮,而应用上1920年代取消的列克星敦级战巡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留下的MK2型50倍径火炮这时该舰已经超过了45,000吨的限制,达到了46,551长吨(47,298 t)当设计进入6月的最后阶段时,当建造修理局正在实现原先的炮塔座设计时,而兵器局却提出了一个更大的炮塔座方案,它实际上不可能在现有的排水量下上舰。总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惊讶地问兵器局“是否还有常识”幸而兵器局完成了重量更小的MK7型50倍径火炮设计从而使得炮塔座维持原尺寸。在1980年代,为适应里根的“600艘军舰”计划,封存的4艘同型舰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主要加强舰对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该级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巴布科克 & 威尔科克斯企业的M型锅炉可提供每平方英寸600磅的压力(4,137 kPa; 42 kgf/平方公分)、过热器提供最高温度华氏875度(摄氏468度),衣阿华级的高压锅炉输出的动力效益与稳定度是二战战列舰中之首,在平常状态仅需4具锅炉便可达到27节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为了新型舰炮与雷达所需电力,衣阿华级四座涡轮主机舱间内都装设了2具西屋公司制造的船用涡轮发电机,船上共装设8具机组,涡轮动力来源由锅炉提供;每座发电机提供1.25百万瓦特(1.25MW)电力,最大输出电力可到10MW。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但长舰体在有效提高航速时亦会影响适航性能,尤其是在主炮齐射时,船身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巴拿马运河最高只能通过33米宽,是造成衣阿华级战列舰长宽比过大的主要原因)武装方面,安装3座三联装主炮塔,舰桥前呈背负式安装两座,舰桥后安装一座。采用Mk 7型50倍口径406毫米主炮,发射的穿甲弹为Mk 8型,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该炮射速为2发/分,高于当时大多数战列舰主炮。高炮为10座双联装38倍口径5英寸(127毫米)高平两用炮,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空射程6海里。此外装备大量盟军制式的56倍口径40毫米“博福斯”和70倍口径20毫米“厄利孔”高射机炮。1980年代的改造中,4艘同型舰装备上SPG-55F型127毫米炮瞄准雷达、8座4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器、SLQ-32型电子战系统、卫星通信系统、4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等新武器配备。至于旧有武装,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全数保留,拆除4座双联装5英寸两用炮与所有40毫米、20毫米机炮原来的水上飞机起重机及停放支架被拆除,换装上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以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新增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衣阿华级整体防护水平在南达科他级的标准上有所加强,舷侧采用倾斜装甲,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1942年8月27日首舰“衣阿华”号(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即珍珠港事件一周年时“新泽西”号(BB62)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号(BB64)下水。1944年1月29日“密苏里”号(BB63)下水。1945年8月,“伊利诺伊”号(BB65)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号(BB66)下水,但随后停建。后将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星”号上,20世纪60年代初,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后,整舰被拆毁。1943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完工,1943年11月“衣阿华”号运载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德黑兰会议。1944年初,“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加入太平洋舰队,“新泽西”号相继成为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和第三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的旗舰。1944年,“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完工正式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日本的海上作战,其中包括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以及炮击日本本土的战斗。1945年9月2日,时为第三舰队旗舰的“密苏里”号因成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的地点而声名远扬。“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1949年编入预备役。1951年9月重新加入现役,参加朝鲜战争,担负炮击朝鲜岸防目标的任务。在战争中曾出现过七架苏联米格高速飞向密苏里号但是后来转向的事。1958年3月四艘衣阿华级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4月,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火力强大、能够摧毁敌人岸上目标的军舰。“新泽西”号进行现代化改装后重返现役,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1969年再次退役。为了压制苏联海军的挑战,1981年至1989年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600艘舰艇海军”计划,大规模扩充海军。在他的支持下,四艘“衣阿华”级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舰上安装了“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方阵”近防系统,以及直升飞机平台及无人飞机弹射器,并彻底更新电子设备,换装了新式的对空、火控雷达,加装电子对抗系统。1990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由于军费减少,再次退役封存。1990年11月“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开赴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并向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导弹,随后又用16英寸主炮轰击了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最终退役。首舰衣阿华号1939年7月1日下单,1940年6月27日开工,1942年8月27日下水并于次年3月22日服役。1943年2月24日,衣阿华号从切萨皮克湾出发,沿着大西洋海岸线进行试航。8月27日,由于有提尔皮茨出现在挪威水域的报告,衣阿华号开往较为接近挪威的纽芬兰,以应对提尔皮兹的威胁。10月25日返回诺服克维修。1944年移师太平洋并加入太平洋舰队,期间参与马绍尔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莱特湾海战等战役;1950年代参与过朝鲜战争,战后作为训练舰使用,不久进入预备役;1980年代重新启用,在1989年4月17日,衣阿华号发生炮塔爆炸事故,造成47名水兵丧生;1990年,衣阿华号接到退役通知;2006年3月17日从现役军舰名单中除名,并转移至萨斯湾的国防后备舰队的旧军舰群中,并被宣布将会成为一座浮动博物馆。2012年7月4日,衣阿华号战列舰于洛杉矶正式成为浮动博物馆,并于7月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座浮动博物馆也是美国本土西海岸首座浮动博物馆2号舰新泽西号于1940年9月16日开工,1942年12月7日下水,1943年5月23日服役。试航行动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完成,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参与太平洋战争。在莱特湾海战中担任第三舰队总旗舰,炮击过硫磺岛、冲绳岛;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负责炮击岸上目标,战后也作为训练舰使用,随后进入预备役封存;1968年重启并参加越南战争,战后又进入预备役;1980年代响应“600艘军舰”计划再次启用,直至1991年2月8日接到退役通知。最后新泽西号从现役军舰名单中除名并抵达新泽西州卡姆登,成为一座浮动博物馆。另外由于新泽西号参与了多场冷战期间的区域冲突跟战事,她是同型舰中得到最多奖章的一艘。。3号舰密苏里号于1940年6月12日下单,1941年1月6日动工,1944年1月29日下水,同年6月11日服役,在纽约对开海域和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中参与过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并炮击过本州岛和北海道;1945年9月,日本代表在其上签署了著名的降伏文书,宣告日本正式投降;二战战后作为训练舰使用,直到朝鲜战争后1956年进入预备役封存;1984年重新服役,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射了28枚“战斧”和759枚16英寸炮弹;1992年退役,随后转移至夏威夷珍珠港,1998年成为浮动博物馆,在珍珠港与在二战遭日本偷袭沉没的亚历桑纳号战列舰纪念馆相互辉映,共同见证了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与结束。本舰近期间也进行过数次大维护,最近一次在2009年10月。4号舰威斯康星号于1942年1月25日动工,1943年12月7日下水,次年4月16日服役,在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主要为盟军舰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参与过进攻日本的多次战役,炮击过日本本土;朝鲜战争中负责炮击岸上目标,1956年与艾登号驱逐舰相撞导致船首损毁,1958年进入预备役,保存于费城海军船坞,直到1986年复出。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发射了24枚“战斧”和319枚16英寸炮弹;1991年9月30日退役,移至国防后备舰队直到2006年3月17日被除名。目前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瑙蒂格斯海事博物馆中。5号舰伊利诺伊号于1945年1月15日动工,同年8月11日终止建造,1958年被解体。值得一提的是,原先“BB-65”的船身编号是指派给蒙大拿号,在二战中由于造舰计划更改,编号“BB-65”指派给衣阿华级战列舰5号舰。6号舰肯塔基号在1944年9月6日动工,1947年终止建造。船体在1950年下水,后因威斯康星号发生与其他舰只相撞事故,导致威斯康星号舰首毁损,故将本舰之舰首以移植方式置换至威斯康星号,其后不断有部件被拆装至其他军舰上,至1958年卖给Boston Metals公司并被完全拆毁。同样地,“BB-66”的船身编号原先也是指派给蒙大拿级战列舰2号舰俄亥俄号,因造舰计划的更变编号指派给衣阿华级战列舰6号舰。
相关
- 夹钳夹钳是一种紧固装置,它通过使用内部压力,将物体紧紧把持在一起,防止其移动或分开。夹钳的种类很多,它们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有些是临时性的,比如将组件固定在一起时定位用;其它
- 底特律底特律(英语:Detroit /dᵻˈtrɔɪt/,法语:Détroit),位于美国东北中部的五大湖区,底特律河沿岸,隶属于五大湖区城市群,是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也是韦恩县的县治所在。城市得名于连
-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语:Rodney Robert Porter,1917年10月8日-1985年9月7日),英国生物化学家,出生于兰开夏郡牛顿勒威洛斯(英语:Newton-le-Willows)。由于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于
- V01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1(过敏原)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商务部长美国商务部(英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之一,负责美国国际贸易、出口管制、贸易救济措施等。美国商务部设美国商务部长(Secretary)、常务副部
- 雪梨晨锋报悉尼先驱晨报(英语: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是澳大利亚悉尼的主要报纸,报社位于悉尼商业中心区苏瑟街201号。该报创办于1831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政治上倾向保守;代
- complex single-celled life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钱 前钱前(1962年3月-),安徽安庆人,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日本北
- 职称职称是一种证书攻取制度,现正式名称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目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两种: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准入类专业多数涉及安全和公共利益等无此证书者不被准许从
- 步惠廉步惠廉(William Burke,1864年-1947年),监理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美国乔治亚州梅肯郡人。年轻时入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尔特大学学神学。在那里结识了同学神学的中国人宋嘉澍。18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