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不同语言的称呼有所差异。在茶的发源地中国,各地汉族语言对“茶”的发音不尽相同,以致茶传播至世界各地时的叫法也不同。
槚,苦荼。(郭璞注: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茶经》云: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早采曰茶,次曰槚,又其次曰蔎,晚曰茗,至荈则老叶矣。盖以早为贵也。六经中无茶,盖荼即茶也)
荼,苦荼也。(注:释艸、邶毛传皆云。荼、苦菜。唐风采苦采苦传云。苦、苦菜。然则苦与荼正一物也。)
蔎,香艸也。
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惟荼槚之荼即今之茶也。
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齐荼、《汉志》荼陵之类。陆、颜诸人,虽已转入茶音,未尝辄攺字文。惟陆羽、卢仝以后,则遂易荼为茶。其字从艸从人从木。○按《汉书·年表》荼陵。师古注:荼音涂。《地理志》茶陵从人从木。师古注:弋奢反,又音丈加反。则汉时已有荼、茶两字,非至陆羽后始易荼为茶也。
茗,茶芽或晚采的茶;也泛指茶。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㮠”,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茶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茶,(鹤山集云,茶之始其字为荼。玉篇云,荼,除加切)一名槚,一名茗,一名荈,〈尔雅云,槚,苦荼。注云,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一名蔎,(方言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
古文无茶字,本草作荼,盖药品,非日用之物。
荈,晚采的茶。
茶一字的早期写法是荼,据说是作为药品。后来有人去掉一横造成“茶”字,分立出来表示今义,大约是在中唐。茶从原产地云南地区往四川、江南以及长江流域传播,推定当时使用“荼”字并配以“dia/ㄉㄧㄚ”或“tia/ㄊㄧㄚ”的发音(反切为:澄麻切)。
据说早采的茶叫“荼/茶”,次摘的茶叫“槚”,第三次摘的叫“蔎”,晚采的叫“茗”,叶子已经老了的叫“荈”。一说蜀西南人称茶为蔎。“茶”一字最早的书面记载是西汉王褒的《僮约》,提到了“武都买荼”、“烹荼尽具”。现今还在广泛使用的,是“茶”、“茗”这两个称呼。近年来,又有“茗茶”一谓。
日语的“茶”字发音包括:吴音“ジャ”(ja)、汉音“タ”(ta)、唐音“サ”(sa)等。惯用音的“チャ”(cha)为院政时代的《色叶字类抄》所提及,可能在产生汉音和唐音之间的时期传入日本。朝鲜语汉字音也存在“다”(da)和“차”(cha)的发音,当表示植物、饮料的茶的场合则使用“차”(cha)。越南语的茶的字音包括标准汉越音的“trà”,和汉喃音的“chè”、“sà”、“chòe”、“chà”、“già”。
世界各种语言中具有“茶”的意思的词语的起源,主要为“ㄑㄧㄚ”(chya)音系统和“ㄊㄝ∕”(tê)音系统。“ㄑㄧㄚ”音系统主要由陆路传播,地理大发现以后的传播主要由粤语读音“ㄑㄧㄚ”(ch'a或ts'a)和闽南语的读音“ㄊㄝ∕”(白话字:tê)而来。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葡萄牙语的发音也为“ㄑㄧㄚ”(葡萄牙语的“chá”的发音为“ㄒㄧㄚ”)。而荷兰则主要从福建厦门、台湾一带进口茶,从荷兰输入茶的国家、如英国等,则多存在“ㄊㄝ∕”的发音,因此一般认为“ㄊㄝ∕”音多由海路传出,也造成了英文中“tea”这个词的由来。在汉字文化圈外,具有“茶”这个意思的单词的语言中,都不属于这两个系统的则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