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许氏家族是清朝至民国年间于广州具有影响力的一个望族。家族祖先来自汕头沟南乡。许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包括清廷一品官员许应骙,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鲁迅妻子许广平等。共和国以来影响力未再如前。
清代乾隆年间,沟南(后属蹬海,今属汕头市)许氏十五世裔孙许永名(字颖园)到广州谋生。10年后时年40岁的许永名娶黄姓书生的17岁女儿为妻。婚后第二年生下长子许拜庭,后来又生了另一个男孩。10多年后许永名患病离世,黄氏带着孩子回到许的老家才发现他另有妻子。她带着孩子回到广州,舅父将13岁的许拜庭交给一位董姓盐商,许拜庭在他手下打工。
一次航海中,许的船队在海上遇上风暴。同行的3艘盐船只有许拜庭指挥的船逃出风暴。董姓盐商为了感谢许拜庭便赠予股份。后来许拜庭独立,与弟弟一起经营盐业,成为广州四大盐商之首。嘉庆十五年(1810年),38岁的许拜庭自资组织民团水勇出海剿灭海盗张保仔等,被嘉庆帝赐官,获得“议叙府同知”加一级,后又获得“晋封中议大夫”的奖赏。他在高第街的中段买下几处当时没落人家的屋宇,打通后连成建筑群。从此人们称这一带为“许地”。许拜庭娶了番禺同邑梁伯容的女儿为妻,日后还陆续纳了江氏、陈氏、廖氏、区氏、李氏、侯氏等六个侧室。前后共生下儿子11人,女儿8人。
许拜庭高瞻远瞩, 延揽全国的顶尖教师在广州许地设馆教授儿孙, 成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因名人辈出,广州高第街的许氏族人被称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两百年来,许氏十五世到十八世名人辈出,族中多人入朝为官,因德才兼备享誉朝野:有鸦片战争时期领导乡绅民众抗英的许祥光。如乾隆、嘉庆两朝学政名士许梦榜、光绪朝两部尚书闽浙总督许应骙、有“许青天”美誉的许应鑅、廉政楷模许应锵等等。来到民国时期,许氏子孙一样功勋卓著:民国时期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与堂兄弟许崇灏、许崇济一起,被称为孙中山麾下“许氏三杰”,在辛亥革命中立下赫赫战功。此外,北伐军大元帅前卫许崇年、与邓小平并肩发动百色起义的红军将领许卓、地下党员许锡缵、潮汕“七日红”革命烈士许怀仁,商界奇才许世祜、许乃诏,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学前校长许崇清等都是高第街许氏后人。
许氏家族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法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讨袁护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都有地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活动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虽然许家一直在中国做官,共和国以来,不少后人因为立场不同各走各路,四散全国及世界各地。开电视广告制作公司的第7代后人许子皓坦言,“经历时代动荡,部分人反而觉得政治无情,或不认同政治理念,那倒不如在其他专业发展”。许建勋透露,“好像曾祖父许应骙的后人,由于清廷被推翻,我的祖父和祖母唯有带着家当来港生活”。他说,当年祖父母带同一对慈禧太后赏赐的夜明珠耳环来港,已足够买下湾仔整条日街和月街收租做生意。
据资料显示,许地总面积达900多井,包括家庙、戏台、藏书室、集选楼、七十二晋砖吟馆,两个会客厅,两口金鱼塘,还有花园、假山等,住有22宅(房)子孙。全屋五进深,三十六边阔。
许氏家族的旧宅以许应骙时期最为辉煌。但清末分产分家后,部分分家开始衰落。到了第五代,产业陆续被子孙变卖。1932年,许崇年辞去南京政府交通部通航政司的职务回到许地,许家已经开始式微。尽管他尽量划分房产,整理债务,家族内讧依然不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许地更为衰落,仅剩下许大夫家庙、许广平故居、许祥光故居、许应骙故居等建筑。许祥光故居成为仓库,拜庭许大夫家庙在越秀区高第街许地变成老人活动中心,许拜庭墓在天河区龙洞村火界头 。许氏家族人士四散世界各地。
位于广州高第街的许地,是许氏家族曾经的集中居住的地方。其中许广平住宅是政府确定的文物。但由于缺乏资金维修,建筑群损坏严重。许氏后人为重建方案奔走纷争多年,并无定案。后人许建勋与许子皓表示希望与广州政府联络,重新保育许地。许子皓说,“地契仍在我们手上,希望修复地方作地下博物馆和活化项目,让市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