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霍亨索伦王朝
✍ dations ◷ 2025-11-03 03:00:11 #霍亨索伦王朝
德国和普鲁士:威廉二世(1888–1918)罗马尼亚:德国和普鲁士: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亲王(1994–)
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卡尔·弗里德里希亲王(2010–)
罗马尼亚:霍亨索伦王朝(Hohenzollerns),为勃兰登堡-普鲁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的主要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施瓦本公国境内的黑兴根附近,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为索伦伯爵。领地在今上内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间。索伦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腓特烈三世与纽伦堡伯爵康拉德二世(英语:Conrad II of Raabs)联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腓特烈三世成为纽伦堡伯爵腓特烈一世,此后该家族在索伦前冠以“霍亨”(意为“高贵的”)字样,称为霍亨索伦家族。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继承爵位,腓特烈四世继承索伦伯爵及纽伦堡伯爵领地,其后他于1218年将纽伦堡伯爵领地传给他的弟弟康拉德三世。索伦伯爵是腓特烈四世的子嗣信奉天主教的施瓦本系,而纽伦堡伯爵皆是康拉德三世的子嗣其后改为信奉新教的法兰克尼亚系。霍亨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的腓特烈三世是康拉德三世的长子,他通过继承获得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其曾孙腓特烈五世在1363年被皇帝查理四世封为帝国伯爵。1415年,腓特烈五世的幼子腓特烈六世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称为选帝侯腓特烈一世。1473年,其第三子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为选帝侯时立下规约:勃兰登堡选帝侯称号属于直系继承,非长子也有继承权,领地不得分割。据此,其长子约翰·西塞罗成为选帝侯。因此,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选帝侯系)在1618年通过继承得到普鲁士公国统治权。在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统治时期(1640年-1688年),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成为国王腓特烈一世,1871年,普鲁士国王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霍亨索伦-施瓦本系于16世纪在德意志西南部声势颇盛。1535年,伯爵卡尔一世获奥地利的伯爵领地锡格马林根与凡林根,1552年统辖凡尔施泰因。卡尔一世死后,1576年其二子分割领地,又形成霍亨索伦-黑兴根系和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1623年,两系都被列为帝国诸侯等级。1849年,两系均臣服于普鲁士。1869年霍亨索伦-黑兴根系断嗣。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的卡尔·安东,获霍亨索伦亲王称号。其长子利奥波德1870年成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问题是普法战争的近因之一。次子卡尔在1866年起先后为罗马尼亚亲王、国王,称卡罗尔一世,直至1914年去世。其侄斐迪南及其后裔统治罗马尼亚直至1947年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其他还有勃兰登堡-居斯特林藩侯(Markgrafen von Brandenburg-Küstrin),勃兰登堡-安斯巴赫-拜罗伊特藩侯(Markgrafen von Brandenburg-Ansbach-Bayreuth)和许多小诸侯。霍亨索伦家族继续存在,头衔是普鲁士亲王。家族族长是:霍亨索伦王朝资深连绵,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还是在前德国帝国有重要地位。法国反对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候选资格而导致了普法战争(1870-1871)并且建立(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然后是罗马尼亚亲王(1866-1881)和国王(1881-1947)。
相关
- 基因铭印基因铭印(英语:Genomic imprinting)又译遗传印记或遗传铭印(genetic imprinting)是一种遗传学现象,指只有来自特定亲代的基因得以表达,而不遵从孟德尔定律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
- FOXP22A07, 2AS5· chromatin binding · double-stranded DNA binding · sequence-specific DNA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 · sequence-specific enhancer bi
- 查士丁尼瘟疫查士丁尼大瘟疫是公元541至542年发生在拜占庭帝国的一场大瘟疫。当时包括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内多地受到影响。关于是次瘟疫的具体疾病,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鼠疫。大瘟疫分为五次
- 氢化酶氢化酶(英语:Hydrogenase)是一种可以可逆地催化氢气氧化还原的酶,如下方程式:式(1)是氢气的氧化过程,Aox为电子受体,即氧化剂,如氧气、硝酸根、硫酸根、二氧化碳、富马酸等等;式(2)是质
- 甲基化甲基化(英语:methylation)指向底物引入甲基的过程,一般是以甲基取代氢原子。在生物系统内,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这种甲基化涉及重金属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以及
- 大花马齿苋大花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grandiflora),别称半支莲、松叶牡丹、龙须牡丹、金丝杜鹃、洋马齿苋、太阳花、午时花、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乞丐碗、向天盏,是马
-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又称民俗音乐、民间歌谣,简称民歌、民谣、民乐,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
- 炎帝炎帝(?-?),姜姓,连山氏(烈山氏),因善火耕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汉族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天下共主,年代早于黄帝,炎帝部落从少典氏及有蟜氏派生出来。《吕氏春秋》记载,神农氏传
- 爱德华·马基爱德华·约翰·“埃德”·马基(英语:Edward John "Ed" Markey、1946年7月11日-),是一位美国民主党政治人物,自2005年成为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院议员。他在美国参议院的2013年特别选
- 保育保育运动也被称为自然保护运动,是一个政治,环境和社会运动。保育运动旨在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早期保育运动,包括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水,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