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波

✍ dations ◷ 2025-04-11 02:09:55 #1866年出生,1937年逝世,内地会传教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校友

海思波(Marshall B. Broomhall,1866年7月17日—1937年10月24日),内地会英国传教士。还有文献记载名字是“海恩波”。1866年7月17日,生于英国伦敦Bayswater的Westbourne Grove63号,是海班明和戴贺美(戴德生之妹)10个孩子中的第5个。

1875年,海思波搬家到伦敦Newington Green的Pyrland路2号,父亲海班明担任了20年的内地会秘书,1887年海思波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

1890年毕业后,与他父亲好朋友John Corderoy的女儿Florence Corderoy订婚。同年海思波被内地会伦敦办事处接纳。海思波于1890年10月2日前往中国,在安庆的内地会语言学校学习一年,被派往山西太原。三兄弟都感染了伤寒,后来3人都恢复了。后来他调往山西洪洞,与内弟何斯德和芮明哲一同工作。

1896年,海思波着手洪洞附近的工作。席胜魔牧师刚去世,何斯德也去河南省开荒。这个"教区" 南北40英里、东西70英里。1897年这里有17个乡村教堂、490名信徒和14个戒毒所。这些教堂由当地传道人:3位长老和17位执事负责;工作大体上实现自给。海思波在此工作了3年。

1900年海思波回伦敦担任秘书,长达27年。还给准备去中国的传教士教授中文。辛亥革命后他曾访问中国。他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内地会期刊《百万中国人》,同时还写了许多书。1910年,海思波参加了爱丁堡宣教大会,参加"将福音传遍整个非基督教世界"活动,并推动中国的传教调查统计工作。

1927年退休。海思波多年前有一只眼因病失去视力。但他继续从事文字工作。1936年,华福兰牧师回到中国担任华东主教,疾病迫使海思波完全停止工作。1937年10月24日,他71岁时在英格兰Northchurch去世。

相关

  • 钳子钳是手工具,多数用来稳固地拿着物件,或者切断和弯曲坚韧材料,例如电线。通常,钳子包括一个对金属杠杆组装在钳的其中一边末端,钳的钳头位一般位于距离杠杆较短的一边,手柄则位于距
  • 大卡卡路里(Calorie,缩写为cal),简称卡,是一物理学能量单位,其定义为将1克水在1大气压(101.325kPa)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由于科学家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不同,所以衍生了以
  • 间充质间充质(英语:Mesenchyme)是一种未分化的结缔组织。间充质指出自胚层来的结缔组织。间充质也包括一小部分的从别的胚胎层的组织,包括内胚层的神经脊部分。间充质的细胞在成年后
  • span class=nowrapTbClsub3/sub/span氯化铽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bCl3。在固态时它有着YCl3的层状结构。氯化铽可以形成无水物和六水合物。氯化铽可以和甘氨酸形成配合物Tb(gly)3Cl3·3H2O。
  • 严如煜严如熤(1759年-1826年),字炳文,一字苏亭,号乐园。湖南溆浦人,清朝官员、地理学家。早年就读岳麓书院,精研天文、兵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优贡。乾隆六十年(1795年),参与镇压贵州苗族反
  • 乌沙克省乌沙克省(Uşak)是土耳其西部的一个省,首府乌沙克,面积5,341Km2,人口322,313(2000年)。
  • 脑机接口脑机接口(英语: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有时也称作direct neural interface或者brain-machine interface),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连
  • 片理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可通称为片理。在变质岩中极为常见,是重要特征之一。又称“片状构造”。指岩石形成薄片状的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可通称为片
  • 海北友松海北友松(日语:海北友松,1533年-1615年6月27日),日本画家之一,创建了海北派。日本近江(今滋贺县)坂田郡人。早年因政治斗争而入寺为僧。后致力于绘画创作,他常于模仿,自成一家,具有较强
  • 地球撞击数据库地球撞击数据库(Earth Impact Database)是一个收集地球撞击坑或撞击结构资讯的受到公信的网络数据库。地球撞击数据库由加拿大渥太华自治领天文台(Dominion Observatory)的卡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