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交响曲

✍ dations ◷ 2025-05-13 05:43:26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1885年乐曲

《曼弗雷德交响曲》(英语:Manfred Symphony,俄语:Симфония «Манфред»),作品58,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的交响作品。这是柴可夫斯基唯一没有编号的交响曲作品,他视之为“标题交响曲”。

乐曲原本是由俄国剧评家史塔索夫(英语:Vladimir Stasov)于1868年向柴可夫斯基的朋友,作曲家巴拉基列夫提议为此创作一首交响曲,可是巴拉基列夫有感自己未有足够能力写成作品,随后他曾把建议转交给专长写标题音乐的法国作曲家白辽士,但同样遭对方拒绝并发还,巴拉基列夫遂把建议暂搁在一旁。1880年代,他将建议书交给柴可夫斯基,希望他可以完成这个计划,柴可夫斯基起初并不愿意,而是在两年后才答应了此一邀请。柴氏在准备离开圣彼得堡、前往达沃斯(Davos)探往濒死的好友柯泰克(Iosif Kotek)时,致信予巴拉基列夫:“我明早就要动身。今天我会去书店买(拜伦的)《曼费德》。登上阿尔卑斯山顶正合我意;如果我不是要去见一个垂死之人的话,那里的环境将非常适宜构思《曼费德》的音乐形象。无论如何,我向您保证我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实现您的愿望。”

《曼费德》选自英国作家乔治·戈登·拜伦于1817年完成的同名作品《曼费德(英语:Manfred)》。本曲创作期间约于1885年5月至9月间,介于柴氏《第4号交响曲》和《第5号交响曲》之间。柴可夫斯基最终亦将作品题献给巴拉基列夫。

此曲1886年3月11日于莫斯科首演,指挥为Max Erdmannsdörfer。

《曼弗雷德交响曲》不仅是柴可夫斯基的唯一一首标题交响曲,而且它和其他有编号交响曲(包括未有完成的《第7号交响曲》)亦有很多相异之处。篇幅上,《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演奏时间是所有柴氏交响曲中最长者,平均约为55分钟长,较《悲怆》多出约7分钟长度。

《曼弗雷德交响曲》所动用的人数和乐器种类,都是八首交响曲中最多的。在本曲,柴可夫斯基用上了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小号、竖琴和簧风琴。这几种乐器虽然在其他的管弦作品中都有使用过,但却从来没有套用在其他任何一首交响曲上;而所运用的敲击乐器既也是八首中最多,也贯穿四个乐章,而非如其他交响曲般只在某一个乐章中使用。由于乐曲所动用的规模较大,对乐手的技术要求亦相对比其他交响曲为高,故此直至现今,虽然名气并不逊于第4、第5或第6,但演奏次数却远比以上三首为少。

B小调,痛哭的缓板-稍快的中板-行板(lento lugubre - moderato con moto - andante)。此乐章是唯一没有柴氏文字注解的乐章。

B小调,甚有精神的甚快板(vivace con spirito),小题〈阿尔卑斯山上的精灵,现身于瀑布中的彩虹〉。

G大调,稍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柴氏注解:“是一首田园诗。一群山区单纯、自由又平静的居民。”

B小调—B大调,热烈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长度为四乐章之最。

柴可夫斯基曾写信给女高音好友帕弗洛芙斯卡雅(Emiliya Pavlovskaya),表示《曼费德》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交响曲,不过他在后来给康斯坦丁大公爵的信中又说,自己颇为厌恶这部作品。

除了柴氏本人前后不一致的看法外,首演后的评论亦毁誉参半,其中以强力集团之一的居伊最为不客气。他认为,柴可夫斯基在音乐中只突显曼费德的阴沉和贵族气质,完全失去了强力集团所倡议的“区别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具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浪漫派音乐”的要求。而柴可夫斯基的好友,乐评家拉罗克(英语:Herman Laroche)(Herman Laroche)虽则语气较为温和,但亦对此作品不甚欣赏。柴氏一度打算将乐谱销毁,后来还是保留下来。

现代音乐家部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非常欣赏本曲,认为是柴可夫斯基最完美的作品。不过在他于1953年的录音版本中,却把乐曲作出了一些修改和删剪。反之,指挥家伯恩斯坦则认为本曲如同“垃圾”,他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灌录了柴可夫斯基六首已完成的交响曲,就是刻意不肯灌录此曲

g小调第1号“冬日梦” · c小调第2号“小俄罗斯” · D大调第3号“波兰” · f小调第4号 · 曼弗雷德交响曲 · e小调第5号 · b小调第6号“悲怆”

未完成:降E大调第7号

柴可夫斯基作品列表

相关

  • 绸缎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
  • 核能发电厂核电站即核能发电厂,或称核电站。是一种以核反应为热力源的热电厂,和其他的热电厂一样,以热能驱动蒸汽涡轮发动机并连接至发电机发电。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截至2014年4月2
  •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亦称为作用机理(Mechanism of action (MOA)),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中是指一个特定分子(如药物分子、毒物分子)在分子层面上发挥特定药理或毒理作用的机理。一般而言,特定分子
  • 一硫化铈一硫化铈是铈的硫化物之一,化学式为CeS。一硫化铈可以通过三硫化二铈和二氢化铈的还原反应制得:一硫化铈对金属有着浸润(wetting)作用,它对除了铂以外的金属都比较稳定。它可以和
  • 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16.1条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16.1条是宪章中最新的一条。它是由《1993年宪法修正案(新不伦瑞克)》加入的。这一宪法条文保证了在新不伦瑞克省的英语人群和法语人群有着平等的社会权
  • 麻酱烧饼麻酱烧饼是中国北京大众化的特色小吃,北京人将其统称为烧饼,作法为将面团做成圆饼状,再涂上麻酱,将外皮烤成金黄色即可食用,特色为酥、甜、黑色,有麻酱的香味。
  • Alcohol 120%Alcohol 120%是Alcohol Soft的软件产品之一,集合光盘刻录及模拟映像档功能,可刻录CD/DVD及虚拟多台光盘驱动器,支持ISO等多种光盘映像格式。这套软件可用作光盘数据备份,透过复
  • 史蒂夫·麦奎因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爵士,CBE(英语:Sir Steven Rodney "Steve" McQueen,1969年10月9日-),英国电影导演、编剧和视频艺术家。他是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得主。2013年电影
  • 克里斯托·萨奇克里斯托·萨奇(爱沙尼亚语:Kristo Saage;1985年2月2日-)是一位爱沙尼亚篮球运动员。他现在效力于爱沙尼亚球队Rakvere Tarvas。他也代表爱沙尼亚国家男子篮球队参赛。
  • 程序能力程序能力(procedural capacity)的定义是指当事人能有效自行为或自受诉讼或非讼程序行为的资格,依实体法规定享有完全行为能力人,即可独立以法律行为负担义务,因其意思能力应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