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交响曲

✍ dations ◷ 2025-10-30 11:46:50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1885年乐曲

《曼弗雷德交响曲》(英语:Manfred Symphony,俄语:Симфония «Манфред»),作品58,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的交响作品。这是柴可夫斯基唯一没有编号的交响曲作品,他视之为“标题交响曲”。

乐曲原本是由俄国剧评家史塔索夫(英语:Vladimir Stasov)于1868年向柴可夫斯基的朋友,作曲家巴拉基列夫提议为此创作一首交响曲,可是巴拉基列夫有感自己未有足够能力写成作品,随后他曾把建议转交给专长写标题音乐的法国作曲家白辽士,但同样遭对方拒绝并发还,巴拉基列夫遂把建议暂搁在一旁。1880年代,他将建议书交给柴可夫斯基,希望他可以完成这个计划,柴可夫斯基起初并不愿意,而是在两年后才答应了此一邀请。柴氏在准备离开圣彼得堡、前往达沃斯(Davos)探往濒死的好友柯泰克(Iosif Kotek)时,致信予巴拉基列夫:“我明早就要动身。今天我会去书店买(拜伦的)《曼费德》。登上阿尔卑斯山顶正合我意;如果我不是要去见一个垂死之人的话,那里的环境将非常适宜构思《曼费德》的音乐形象。无论如何,我向您保证我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实现您的愿望。”

《曼费德》选自英国作家乔治·戈登·拜伦于1817年完成的同名作品《曼费德(英语:Manfred)》。本曲创作期间约于1885年5月至9月间,介于柴氏《第4号交响曲》和《第5号交响曲》之间。柴可夫斯基最终亦将作品题献给巴拉基列夫。

此曲1886年3月11日于莫斯科首演,指挥为Max Erdmannsdörfer。

《曼弗雷德交响曲》不仅是柴可夫斯基的唯一一首标题交响曲,而且它和其他有编号交响曲(包括未有完成的《第7号交响曲》)亦有很多相异之处。篇幅上,《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演奏时间是所有柴氏交响曲中最长者,平均约为55分钟长,较《悲怆》多出约7分钟长度。

《曼弗雷德交响曲》所动用的人数和乐器种类,都是八首交响曲中最多的。在本曲,柴可夫斯基用上了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小号、竖琴和簧风琴。这几种乐器虽然在其他的管弦作品中都有使用过,但却从来没有套用在其他任何一首交响曲上;而所运用的敲击乐器既也是八首中最多,也贯穿四个乐章,而非如其他交响曲般只在某一个乐章中使用。由于乐曲所动用的规模较大,对乐手的技术要求亦相对比其他交响曲为高,故此直至现今,虽然名气并不逊于第4、第5或第6,但演奏次数却远比以上三首为少。

B小调,痛哭的缓板-稍快的中板-行板(lento lugubre - moderato con moto - andante)。此乐章是唯一没有柴氏文字注解的乐章。

B小调,甚有精神的甚快板(vivace con spirito),小题〈阿尔卑斯山上的精灵,现身于瀑布中的彩虹〉。

G大调,稍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柴氏注解:“是一首田园诗。一群山区单纯、自由又平静的居民。”

B小调—B大调,热烈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长度为四乐章之最。

柴可夫斯基曾写信给女高音好友帕弗洛芙斯卡雅(Emiliya Pavlovskaya),表示《曼费德》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交响曲,不过他在后来给康斯坦丁大公爵的信中又说,自己颇为厌恶这部作品。

除了柴氏本人前后不一致的看法外,首演后的评论亦毁誉参半,其中以强力集团之一的居伊最为不客气。他认为,柴可夫斯基在音乐中只突显曼费德的阴沉和贵族气质,完全失去了强力集团所倡议的“区别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具有鲜明俄罗斯特色的浪漫派音乐”的要求。而柴可夫斯基的好友,乐评家拉罗克(英语:Herman Laroche)(Herman Laroche)虽则语气较为温和,但亦对此作品不甚欣赏。柴氏一度打算将乐谱销毁,后来还是保留下来。

现代音乐家部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非常欣赏本曲,认为是柴可夫斯基最完美的作品。不过在他于1953年的录音版本中,却把乐曲作出了一些修改和删剪。反之,指挥家伯恩斯坦则认为本曲如同“垃圾”,他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灌录了柴可夫斯基六首已完成的交响曲,就是刻意不肯灌录此曲

g小调第1号“冬日梦” · c小调第2号“小俄罗斯” · D大调第3号“波兰” · f小调第4号 · 曼弗雷德交响曲 · e小调第5号 · b小调第6号“悲怆”

未完成:降E大调第7号

柴可夫斯基作品列表

相关

  • 磁极磁极可以指:
  • 欲望欲望一词专指五官之欲,尤指情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
  • 比科尔人比科拉诺人,是菲律宾第15大的族群。比科拉诺人主要分布于吕宋岛东南部半岛部分,集中于阿尔拜省、南甘马粦省、北甘马粦省、卡坦端内斯省、他们也住在奎松省。比科拉诺人人口有
  • 厉良玉厉良玉(1865年-1940年),字韫山,杭州人,清朝官员,晚清知名篆刻家、书画家,别署樊榭(厉鹗)后人。据《广印人传》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厉良玉,字韫山,又作蕴山、蕴珊、韵珊,别署樊榭后
  • 三染色体X综合征三染色体X综合征是一种人类女性的性染色体疾病;一般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而患者为XXX。患有该综合征的患者又因其基因行为XXX,被称做超雌性。与XYY三体患者不同的是,三染色体X综
  • 硝酸镉硝酸镉是一种白色的化学物质,分子式为Cd(NO3)2,容易潮解,通常用来制造一些含镉的化学物质。
  • 穆罕默德·巴吉尔·卡利巴夫穆罕默德·巴吉尔·卡利巴夫(波斯语:محمدباقر قالیباف‎;1961年8月23日-),伊朗政治人物。2005年9月至今,担任德黑兰市长。他曾参加2005年、2013年两次总统选举。在2
  • Solo (单曲)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Solo》(风格化为SOLO)是韩国女子音乐组合BLACKPINK的成员Jennie的个人出道单曲,单曲由Genie音乐和新视镜唱片发行于201
  • 拉德克·切尼拉德克·切尼(捷克语:Radek Černý,1974年2月18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是一名捷克足球运动员,司职门将。1993年,17岁的切尼在家乡俱乐部布拉格斯拉维亚展开其足球生涯。他的
  • 康德谟康德谟 (德语:Max Kaltenmark, 1910年11月11日-2002年6月26日) 是奥地利裔法国汉学家。主要研究中国的宗教思想和道教文学。1910年11月11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出生不久就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