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伯格

✍ dations ◷ 2025-04-28 07:18:39 #1961年出生,在世人物,美国天文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佛大学校友,邵逸夫奖得主,天体物理学家,纽约州各高中校友,普林斯顿大学校友,丹尼·海涅曼天体物理学奖

戴维·纳撒尼尔·斯伯格(英语:David Nathaniel Spergel,1961年3月25日-),美国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以在WMAP(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上的工作而知名。他是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团队的一员,并一直在处理从空间传回的数据。

斯伯格出生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曾就读于纽约州亨廷顿的约翰·格伦高中。1982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天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他成为了牛津大学的访问学者。

1984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天文学硕士学位,1年之后,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的天体物理学影响。

斯伯格的研究兴趣包括搜索邻近恒星的行星、研究宇宙的形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卫星是他研究的主要焦点。他的WMAP的论文曾是当时所有物理学 和空间科学新论文中被引最多的。2001年6月30日,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发射成功。

斯伯格的毕业论文研究了暗物质。2000年,斯伯格和他在普林斯顿的同事保罗·斯泰恩哈特提出了强自相互作用暗物质 (SIDM) 的概念。

此外,包括斯伯格在内的普林斯顿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开发使邻近恒星的类地行星能够直接成像的新技术。

斯伯格是一名麦克阿瑟研究员,是美国航天局咨询理事会的成员,也是空间研究委员会的主席。 斯伯格是查尔斯·杨天文学教授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他曾是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W.M.凯克杰出访问教授。

斯伯格在WFIRST(宽场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发展中扮演了领导角色,后者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在2020年代中期的空间登陆计划。

2016年,斯伯格加入了西蒙斯基金会弗拉泰伦研究院,成为了计算天体物理中心的创始主任。

1994年,他被授予海伦·B·华纳天文学奖。

2010年,他与查尔斯·本内特和莱曼·佩吉共同获得了邵逸夫天文学奖,奖励他们在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上的工作。

2014年12月18日,斯伯格被列为自然杂志最重要的十人之一,同被提名的包括玛丽安·米尔札哈尼、拉迪卡·纳格帕尔和其他人。

2015年,他与马克·卡米翁科夫斯基共同获得丹尼·海因曼天体物理学奖,"为他们对宇宙微波背景涨落的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使得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他与查尔斯·本内特、莱曼·佩吉等人共同获得了2018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斯伯格的知名学生包括朱丽安·达康顿、阿莉·皮特斯、约瑟夫·欣纳维和何兆鎏。

斯伯格是一个狂热的自行车和滑雪爱好者。 他已经在法国和智利进行了学术休假。

相关

  • 微升微升(microlitre)是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μL,相近于体积单位λ(lambda,10−9 m3),自升而来。微升本身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而是接受与SI合并使用的非SI单位。在生化单位及药物使用上,因
  • .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氟苯氟苯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5F,通常简写为PhF。这种物质是苯的衍生物,氟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其熔点为-44℃,低于苯,这是由于氟取代基破坏苯环的对称性,使分子无法如未取代的苯
  • 托勒密十五世托勒密十五世·菲洛帕托尔·菲洛墨托尔·恺撒(希腊语:Πτολεμαίος ΙΕ' Φιλοπάτωρ Φιλομήτωρ Καίσαρ,拉丁化:Ptolemaíos XV Philopátōr P
  • complex single-celled life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于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正式成为比赛之一,初时设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及女子双打;但于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取消男子双打及女
  • 伊豫国伊豫国(日语:伊予国〔伊豫國〕/いよのくに  */?),又称“豫州(日语:予州〔豫州〕/よしゅう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南海道。伊豫国的领域即为现在的爱媛县。
  • 特拉维夫巴士总站特拉维夫巴士总站,又称新巴士总站(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
  • 第5号交响曲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4年至1808年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该作品是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最著名、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响曲之一。 自首演之日起,《
  • 五路论证五路论证(Quinque viae)是在探讨神的存在性时会使用的五个逻辑论证,是由13世纪的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整理在其著作《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中。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