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海难指1975年8月4日凌晨0时25分,在中国广东省顺德县龙涌口村的珠江(今佛山市容桂街道),红星245的船头拦腰撞入红星240左舷,被撞的先沉,再把红星245拖沉,全程仅6分钟。红星245的窗户都被两条铁枝拦住,乘客只能挤去通道。两船是肇庆至广州的对开班次,共载800余人。432人死,其中380人是广州人,52人是肇庆人,多为青年。
1975年时值文化大革命,船难仅口耳相传于家属和救援村民。生还乘客陈振国走访调查,其稿件至2004年终获南方都市报采用,很多读者第一次知悉此事。海难四天后,发生另一事故河南“75·8”水库溃坝,淹死病死数万至20余万。
1949年1月太平轮后,死亡最多的中国船难以2015年东方之星为第一,1975年八四海难为第二。
肇庆往广州的公路得过汽车渡轮,110公里路要颠簸四五个小时,故水路交通为大宗。肇庆往广州的班船都是卧铺夜航。肇庆星湖是当时广州人避暑胜地。
农历六月二十七,没月光,惟有星光。0时25分,红星245(肇庆往广州)船首突然拦腰撞入红星240(广州往肇庆)左舷。两船磋商决定由红星245向前推顶红星240,令两船靠岸。推顶一会,红星245见船不怎么往前而倒船,令河水涌入红星240左舷缺口沉没。红星245被一并拖沉。
撞船时不少人从床上震落跌破头。船员劝喻乘客回铺位等安排。机舱进水后,发动机熄火,乘客在黑漆之中乱作一团。撞船后在舱外看热闹和离梯口较近的乘客,得以跳江活命,听话回舱里的多溺死。先沉船的红星240的窗户没铁栏,但漆黑中也很少人跳窗。被拖沉的红星245每道窗户都被两条铁枝拦住,只能从通道逃生。跳进江里,只要辨别方向,划几步就到浅水区,能徒步上岸,不懂水性的乘客亦捡回一命;游错方向到最深15米、有旋涡的深水区的人则溺死。
龙涌口村村民敲铜锣报警,划舢板救人。村民在岸边点起一堆堆篝火给上水者取暖。两船船员上岸后互相责怪大吵。当地政府安排生还者围坐在学校操场过一夜。
翌日生还者坐船走。船难后两地码头聚集大量群众,往广州天字码头改在海军码头上岸,肇庆的改在二塔战备渡口。生还者满衣油污,两市政府都发了新衣服,“那时每人一年才1.36丈的布票供应,一件衬衫算把好几年的布票都预支了”。
1975年时值文革,船难仅口耳相传。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2012年纪实片《顺德人顺德事》描述“这场海上大营救未被公诸于世……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件事并未被报章和广播披露,也很少人提及,载入史册仅有寥寥几行字。八四海难的惨烈,静静埋在亲历者心里长达37年”。收入《广东省志·水运志》(2006)。
两轮904人共437人遇难,其中船员8人,港澳籍29人:467。广州市橡胶七厂(国有企业)组织去肇庆星湖,连家属共300余人去,几乎包下红星245号。厂方共死108名,当中有越战刚回国的解放军海军,有刚参加毛主席畅游长江民兵纪念泳赛的,这些熟水性的军人“阴沟翻船”。工厂有人形容:“在水下开个工厂都够了,什么部门什么工种的人都齐全。”买全票的死者家属获赔1500元、买半票的赔750元。橡胶厂一位工程师(女),带了三个女儿去,四人全死,是该工厂最大的理赔个案。政府特准,死者的非直系亲属也可顶替进国有企业,16周岁的直系或非直系亲属都可进厂顶替。
红星245驾驶在法庭供称为了避让没打灯的农艇而满舵转向而撞船,但此说法无法被农艇核实。被判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