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话

✍ dations ◷ 2025-05-16 07:00:15 #ISO 639-2代码的语言,ISO 639-1代码的语言,江淮官话,安徽语言,合肥文化

庐江话是汉语江淮官话洪巢片中的一种地方方言,主要使用于合肥市庐江县。

庐江县地处安徽省中部巢湖南岸,北接合肥市,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与枞阳县相邻,西依舒城县。庐江县内西部、南部和中部山丘广布,东部、北部为平原圩区。今属合肥市,人口约120万。
县境春秋属舒国,汉代曾为舒县,三国时期分属魏吴庐江郡。南朝梁时庐江郡属湘州,后改属合州。陈时为庐江郡治。隋开皇三年废庐江郡,改合州为庐州。大业三年,恢复庐州为庐江郡,郡治移至合肥县,改旧治庐江县。唐代属庐州府,两宋属无为军,元代属庐州路,明清属庐州府。
庐江话属淮语洪巢片,由于地处巢湖南岸,地近皖西南赣语区而较为远离中原官话影响,相较于原庐州府治合肥的合肥话,保留了更多更为传统的庐州方言特征,在洪巢片内部独具特色(如入声分阴阳、阴平为高平调55)。

庐江话代表点(县城城关顺港乡)音系如下:

25个,包含零声母。
p pʰ m f v
t tʰ n l
ts tsʰ s z
tʂ tʂʰ ʂ ʐ
tɕ tɕʰ ɕ
k kʰ ŋ x
Ø

a^ 、、、遇舌尖元音时,产生介音。严式标音可记作、、、;
b^ 、发音时,上下唇紧贴,气流从两侧挤出;
c^ 系声母及发音部位靠前;
d^ 或以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实际带有轻微摩擦成分的半元音,因不构成独立音位,宽式可不标。

49个,包含自成音节的、。
ɿ ʅ o ə ɛ ɔ a ei əʏ
i iə iɛ iɔ ia iʏ
u uɛ ua uei
eĩ õ ɛ͂ ã ən əŋ m̩ ŋ̩ ɤʔ øʔ əʔ ɛʔ
ĩ iõ iɛ͂ iã in iəŋ iʔ iəʔ iɛʔ
uɛ͂ uã uən uəʔ uɛʔ
yĩ yin yiʔ yəʔ

e^ 的实际发音介于与之间,近于;
f^ 处于其他母音之前的、、均为介音而非主母音;
g^ 舌位较前,不圆唇。做单韵母时,发音部位较紧,常带有轻微摩擦,与结合时,整个音节实际音值接近;
h^ 、中的韵尾实际音值为;
i^ 实际音值稍前稍上、实际音值较靠前、代表紧喉动作。

据周元琳“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一文描述, 庐江话的语音特征可概括如下:

相关

  • 分词在语言学中,分词(英语:participle、拉丁语:participium,是希腊语μετοχη(“分担”)的直译)是一种非定式动词形式,可以用于构成复合时态、语态或作为修饰语。分词常常有其他词
  • 水杨酸甲酯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是一种由甲醇的羟基和水杨酸的羧基结合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又名冬青油(Oil of wintergreen,由冬青树提炼)。有药草的特殊气味,味甜而辣。药用方面主
  • 亚历山大四世亚历山大四世(希腊语:Aλέξανδρος;前323年-前309年)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与巴克特里亚贵族罗克珊娜所生的儿子,阿吉德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因亚历山大死时(前323年)罗克珊
  • 代码在通信和信息处理中,代码(code)是指一套转换信息的规则系统,例如将一个字母、单词、声音、图像或手势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表达,有时还会缩短或加密以便通过某种信道或存储媒体通信
  • 拉特科·姆拉迪奇拉特科·姆拉迪奇(塞尔维亚语:Ратко Младић,1943年3月12日-),在1992年到1995年之间的波斯尼亚战争中担任塞族共和国将军。他因下令军队执行斯雷布雷尼察屠杀等事而于事
  • 贞显王后贞显王后 尹氏(韩文:정현왕후 윤씨,1462年-1530年),又称慈顺大妃,本贯坡平,尹壕与田氏之女。朝鲜王朝成宗李娎之第二继妃,中宗李怿之生母。《中宗实录》记载,朝鲜世祖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 东源县东源县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属于河源市管辖,东边与河源市龙川县、梅州市五华县相邻,南边河源市源城区、紫金县相邻,西边与惠州市龙门县、韶关市新丰县相邻,北边与河源
  • 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当时的北大、清华、南开在云南昆明共同组成的大学,前身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最初由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
  • 希腊国旗希腊国旗(希腊语:Σημαία της Ελλάδος,通常被称为Γαλανόλευκη或Κυανόλευκη意“蓝白”),是由蓝白二色、十字图案及平行长条所构成的旗帜。亦
  • 盲肠线盲肠线为铁路路线的类型之一,指某路线只有一端接到其他路线,中途各站及端点站皆无接续线,导致该路线形似盲肠而得名。此语源自日语,但在医学上应指阑尾而非盲肠。主要出现于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