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裔伊朗人

✍ dations ◷ 2025-10-22 22:08:00 #阿拉伯裔伊朗人

阿拉伯裔伊朗人,是指生活在伊朗的阿拉伯人,占伊朗人口的2%。

阿拉伯人很早已出现在伊朗,并不只在公元633年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之时候。几个世纪以来伊朗统治者与边界以外的阿拉伯人保持联系,处理阿拉伯问题,并在伊朗高原各地安置阿拉伯部落人士。因此阿拉伯人对伊朗的渗透于穆斯林征服之前已出现,并不只由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进行。

根据“2001年风险少数民族项目”统计,约有40%的阿拉伯人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非技术工人。农村的阿拉伯人主要是农民和渔民。居住在波斯湾沿岸平原的阿拉伯人主要是牧民。农村阿拉伯人的部族忠诚度较强,但在城市地区也有影响。这些都会影向的伊朗阿拉伯人社会化和政治化。

Payor Noor大学在全国有229个校区,2008年宣布阿拉伯语将是大学的“第二语言”,其所有服务将以阿拉伯语与波斯语一并提供。

萨珊帝国的沙普尔二世在他的统治时期在波斯湾进行了一次惩罚性远征之后,将几个阿拉伯人氏族移转到伊朗内地定居。如台格里卜氏族安置在巴姆,阿卜杜·凯伊斯和塔明氏族安置在克尔曼东南地区等等。

虽然在七世纪阿拉伯入侵波斯之后,许多阿拉伯部落定居在伊朗的不同地区,但是现在胡齐斯坦的阿拉伯部落在语言,文化和伊斯兰教中保留了自己的身份。在两伊战争时期伊拉克试图争取他们支持,在该地区产生阿拉伯民族主义,但没凑效。

胡齐斯坦省的大多数伊朗阿拉伯人是双语的,以阿拉伯语为母语,波斯语是第二语言。他们的阿拉伯语属美索不达米亚方言,其他阿拉伯语人士可以很容易地理解。

他们可分为7个部落。

卡马什阿拉伯人生活在法尔斯省东部,主要是牧民,分为巴努·塔明,Banu kaab和Banu Hammed三个部落。

相关

  • 型态学是技术分析中重要的一环,最早可追溯至道氏理论。主要记录价格的变动,并将其转换成图表显示。由于目标测量的关系,使技术分析的支持者喜欢采用。根据所在位置,分成两大类:根据形状
  • 全能悖论对宗教的批评 · 自由思想反教权主义 · 反宗教虚构宗教全能悖论(omnipotence paradox)是一组关于“全能”概念在语义学上的悖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一个全能的个体在逻
  • 上莱茵省上莱茵省(Haut-Rhin;Owerèlsass)是法国的第68省。上莱茵省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根据1789年12月22日的法律和1790年1月8日的条例,于1790年3月4日建立的。它北与下莱茵省,西与孚日省,以
  • 第三中间期第八第十第三中间时期,即古埃及自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于公元前1070年代死后,至普萨美提克一世于前664年驱逐第二十五王朝的努比亚统治者、创立第二十六王朝之前的一段时期。这
  • 有经者有经者(阿拉伯语:اهل الكتاب;希伯来语:עם הספר)各个宗教定义不同,犹太教的“有经者”只限犹太人自身。在伊斯兰教指的是受启示者,常指亚伯拉罕诸教的信徒,包括犹太人
  • 高屏国际机场高屏国际机场为高雄市市长韩国瑜在2018年底的倡议,提议高雄市政府可以与屏东县政府合作,将屏北机场扩建成为国际机场。市长韩国瑜提出高屏国际机场的原因是认为小港机场腹地有
  • 无色无色可能指以下的事物:
  • 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一种,首创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六经,但内经之中无详细说明六经的病症发展。 由汉张仲景所整理六大病症与误治条文来解释六经的
  • 海南话海南话(海南白话字:Hái-nâm-oe),亦称海南语(Hái-nâm-jî),又称琼文话、琼语、东语、海南闽语、客话或琼州话:1,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的一种语言,也是汉族海南民系的母语,主要分
  • 萧梁梁(502年-557年),又称南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改国号为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国号为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