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永三郎

✍ dations ◷ 2025-05-10 19:53:19 #1913年出生,2002年逝世,日本历史学家,东京帝国大学校友,东京教育大学教师,日本中央大学教师,新潟大学教师,名古屋市出身人物

家永三郎(いえなが さぶろう Ienaga Saburo) (1913年9月3日-2002年11月29日),日本历史学家及教育家,曾任东京教育大学(后来的筑波大学)教授及为日本皇太子讲授日本史,因反对日本在教科书里篡改其侵略他国的历史而为人称颂。家永三郎用大量史料、有理有据地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是日本少数愿意证明日军二战时期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暴行为史实的学者。因此他就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编写上,多次在法庭与撒谎否认日军二战暴行的文部省对抗。

家永三郎出生在一个名古屋的军人家庭,父亲家永直太郎,母亲家永千代。从他的名字可看到,他是家中的三子。出生之际,父亲直太郎只身到九州赴任熊本八代连队区司令,家永三郎三个月大的时候便举家迁到父亲任职地八代。家永虽然出生在军官的家庭,但大正初年日本军人的俸禄并不丰厚,而父亲性格刚直,虽然为军校高材生毕业,但在官场并不如意,最后昇至少将后便提早退休了。三郎自幼体弱多病,而母亲千代及兄姊都经常进出医院,家庭的开销很大,但入息少,百上加斤,生活并不富裕。家永三郎并不善擅长运动,却自小酷爱阅读,并寄情写作,因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能刊在校刊及报章等读物而感高兴,曾立志要成为作家。后来进入了东京帝国大学国史科攻读日本史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作家不成了,却成了历史学家。

1979年4月~1984年3月 - 中央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科讲师(政治思想史课程)

1979年4月 - 中央大学研究生院讲师(法学研究科政治思想史课程)

1978年4月~1984年4月 - 中央大学法学院教授(东洋政治思想史)

1978年4月 - 一桥大学研究生院讲师(教科书审判)(兼任)

1977年4月 - 东京教育大学退休,被授予名誉教授

1968年10月 - 东京大学法学院讲师(日本近代法史)(兼任)

1953年4月 - 东京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讲师(日本史)(兼任)

1952年10月 - 东京大学法学院讲师(东洋政治史)(兼任)

1952年4月 - 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院讲师(日本史学)(兼任)

1951年2月 - 创立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院教授会

1950年4月 - 京都大学文学院讲师(日本史)(兼任)

1949年8月~1977年4日 - 东京教育大学教授,文学院历史系主任

1948年4月 - 东京大学文学院讲师(日本史学系)(兼任)

1947年4月 - 东北帝国大学讲师(日本思想史)(兼任)

1944年6月~1947年4月 - 东京高等师范教授

1944年2月~1950年 - 东京女子大学讲师(兼任)

1941年5月~1943年10月 - 新潟高等学校教授

1946年4月 - 应文部省之邀任职教科书编纂委员,负责编写日本第一部从科学角度出发的历史教科书《国家的历史进程》。

1943年10月~1944年6月 - 在帝国学士院协助美浓部达吉博士编纂《帝室制度史》

1937年4月 - 在东京帝国大学史料编纂所任职特约研究员,负责校正《大日本史料》

1970年获日本新闻工作者会议授予JCJ特别奖

1948年《古代倭绘年表》及《古代倭绘全史》二书得到日本学士院奖

1913年9月3日 - 在名古屋出生

1913年11月 - 全家迁居熊本县八代

1915年8月 - 全家迁居大阪

1919年夏 - 全家迁居佐贺县唐津

1920年4月 - 入读唐津普通高等小学

1921年3月 - 全家迁居东京,转入东京立余丁町普通小学二年班

1923年9月 - 关东大地震,全家迁居叶山町,插班进入叶山町立第二小学

1924年4月 - 重返东京,转回余丁町普通小学

1926年3月 - 余丁町普通小学毕业

1926年4月 - 进入东京市立第一中学

1926年 - 因病休学一年

1926年 - 读美津部达吉《宪法撮要》,为其理论而倾倒

1927年 - 读西村真次的《大和时代》,初次知道从石器时代开始的历史,与自己在小学时所受的神化历史教育截然不同

1931年4月 - 考入东京高级中学

1934年3月 - 东京高级中学毕业

1934年4月 - 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日本史学系

1935年11月 - 因激愤日本右翼势力排挤美浓部达吉博士,第一中学同窗会杂志上发表讨论“天皇机关说”的文章

1935年12月 - 参加东京帝国大学日本史学系学生的关西地区旅行,对日本古代美术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1936年12月 - 提交毕业论文《飞鸟奈良时代佛教文化的精神史考察》

1937年3月 -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日本史学系毕业

1937年7月 - 投搞《历史地理》,论文《天壤无穷之神敇文的成立》被编辑的要求下而撤回

1941年9月 - 于新潟高等学校晋升为教授

1944年11月 - 与新朋美夜子结婚

1945年5月 - 《古代倭绘全史》的手稿被空袭而焚毁

1945年12月 - 开始重写《古代倭绘全史》

1946年4月 - 开始编纂历史教科书《国家的历史进程》

1948年6月 - 获 日本学士院奖

1950年3月 - 被东京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50年3月 - 长子出生

1950年4月 - 为期一年,在学习院高等科为皇太子讲授日本史

1951年2月 - 创立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院教授会

1955年 - 编写之《新日本史》,被文部省阻止出版

1952年7月 - 在史学四个学会主办的批判《破坏活动防止法》的学术演讲会上发表演讲“历史研究之自由”

1952年12月 - 长女出生

1953年 - 参与发表反对历史教育开倒车的声明

1954年 - 参与发表反对“教育二法案”的声明

1955年 - 为《新日本史》的审定问题与文部省发生论争

1955年10月 - 在《法律时报》上与日本最高法院院长展开论战

1957年5月 - 《新日本史》第三版被文部省评为不合格,向文部省提出抗议

1958年6月 - 应大内兵徫的放请参加宪法问题研究会

1960年4月 - 为东京都教职员工会出庭作证,反对《工作评定条例》

1960年6月 - 就员警非法进入东京教育大学校园向有关当局提出抗议

1961年 - 参与起草东京教育大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1963年 - 《新日本史》第五版被文部省评为不合格

1963年5月 - 为大阪教职员工会出庭作证,反对《工作评定条例》

1964年3月 - 《新日本史》第五版被文部省附加上323处修改意见,全后勉强通过审查

1965年6月 - 就《新日本史》审定不公之事宜,展开长期的诉讼

1967年6月 - 东京教育大学评议会强行做出迁校的筑波的决定,受到文学院强烈反对

1963年3月 - 提交新修改之《新日本史》教科书于文部省审,六处被判定不合格

1968年6月 - 东京教育大学校园纷争激化

1969年2月 - 东京教育大学代校长以机动队强行关闭校园

1969年7、8月 - 受到右翼团体威胁

1969年10月 - 校方阻止文学院复课

1970年8月 - 获新闻工作者会议授予JCJ特别奖

1970年9月 - 东京教育大学评议会受到压力,要求家永辞职,家永拒绝

1977年4月 - 从东京教育大学退休,被授予名誉教授

1984年3月 - 从中央大学退休

1997年8月 - “教科书审判”告一段落

2000年 - 《家永三郎自传》【中译本】出版

2002年11月29日晚 - 在东京的家中吃晚饭时心脏病突发,送院后不久逝世,享年89岁。次日,家永三郎的葬礼在只有家人的情况下低调地举行。

家永所编的高中教材《新日本史》,多次被日本文部省审定为“不合格”,要求他修改多处,特别是关于二战期间日军暴行的描述。终于,1965年,家永开始控告日本政府和文部省,诉讼长达32年,家永多次取得“部分胜诉”。该诉讼案件被称为“家永教科书诉讼”,为日本宪法史上重要案例,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的史上耗时最久的民事诉讼。

相关

  • 高热高热(英语:hyperthermia),亦称体温过高是指由于体温调节失衡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的症状。当身体吸收热量高于散发热量时,这种症状便会出现,而若是出现急剧的体温升高症状的话,则需送往
  • 钍燃料发电钍元素能否取代铀、钚(钚)等核燃料作发电用途值得关注。叶恭平博士支持钍燃料发电因为钍的蕴藏量较多、燃料装造较简易、产生较少核废料、不易制成武器,而且钍裂变发电较有效率
  • 群马大学群马大学群马大学(ぐんまだいがく、Gunma University)1949年设立的群马县的国立大学法人。校区分为:前桥市荒牧地区(教育学部和社会信息学部所在地)、前桥市昭和地区(医学部所在地
  • 高雄玉皇宫坐标:22°38′03″N 120°17′22″E / 22.6341841°N 120.2894258°E / 22.6341841; 120.2894258高雄市玉皇宫天公庙,位于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三民区河北二路,是主祀玉皇上帝的
  • 达因达因(英语:Dyne)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力的单位,特别用于厘米-克-秒(CGS)单位系统。其符号是dyne,命名自希腊文δύναμις,意思是“力量”。1达因等于10-5牛顿。更进一步,达因可以定义
  • 无质量粒子在粒子物理学中,无质量粒子是一种不变质量为零的基本粒子。两个已知的无质量粒子都是规范玻色子:光子(电磁学的载体)和胶子(强相互作用力的载体)。然而作为自由粒子,胶子从来没有被
  • 刘禅建兴:223年5月-237年延熙:237年-257年景耀:257年-263年7月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又字升之。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最后一位皇帝,史学家称蜀汉后主,223年—263年在位,历时四十一年,
  • 联合国会旗联合国会旗,亦称联合国旗,启用于1946年12月7日,以蓝色为底,中央的白色标志同时为联合国标志。标志主题为采用方位等距投影(英语:Azimuthal equidistant projection)绘制、从北极下
  • 铬的同位素铬(原子质量单位:50.9415(1))共有28个同位素,其中有3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艾里阿斯·隆洛特艾里阿斯·隆洛特(芬兰语:Elias Lönnrot,1802年4月9日-1884年3月19日)是一位芬兰—瑞典语言学家。他收集了芬兰传统的口头诗歌。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他编辑的芬兰的民族史诗《卡勒